移动互联网

春节回乡见闻,我窥见了本地生活的“下沉棋局”

2023/2/3 14:31:00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刚刚过去的2023春节,复苏的意味十分浓烈,直到大年初九的晚上,老家市区的万达广场依旧人山人海,四楼的商家个个爆满,想吃一碗面皮都要等上20到30分钟。

这是一座豫北的小城,这里有万达,有美团、饿了么,有瑞幸,也能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

火热的还有周边的景点,虽然平时没什么人气,但只要是过年,即便是到晚上9点也依旧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人们过去一年被压抑着的情绪,伴随着舞动的光斑和充满节奏感的音乐,逐渐释放开来。



年轻人外出释放压力,家中的爷爷奶奶抱着手机刷抖音、快手——短视频下沉,改变了四五线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满足了老人们平日里精神层面的空虚。

从餐饮消费到文旅消费,从省城到县城,生活服务的便利无缝衔接。而这些便利,与本地生活服务商业的下沉密不可分。

本地生活服务迎来“变数”?

大年初一拜完年,便开始盘算着下午要去逛逛,大姑从抖音上看到了一个本地“网红小镇”,一合计,我们四五个人便驱车前往。当我习惯性地打开美团购买门票时,大姑却说她已经在网上买过了。

惊讶于她动作快之余,我也有些疑虑,大姑常年生活在老家农村,智能手机也是刚用上,也不怎么点外卖,更不经常外出旅游,怎么会对网上买票这件事儿这么信手拈来?大姑告诉我,她经常刷抖音。

一语惊醒梦中人。

抖音上线本地生活服务这事儿我是早就知道的,但它能够在五线城市渗透一些“非传统”的互联网用户,还是让我感到有些惊讶。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本地生活服务似乎正在发生着一些不太一样的变化。

(1)本地短视频的社交+流量,引爆了下沉市场,这可能是存量市场中的新增量。

本地生活服务,包含两大块业务:到家和到店,覆盖餐饮,线下服务,酒旅多个场景。核心的逻辑是“线上履约,线下交付”。线上靠的是分发,线下靠的是配送基础设施。如今,行业规则已经被美团、饿了么定完了,即便是抖音全面进场,线上交易、线下履约基本商业架构不会变。

存量市场,变数无外乎这三种:新模式、新需求、新流量。抖音的牌就在于“新模式”和“新流量”。

“新模式”,新在流量分发方式上。

简单地说,创作者发布视频挂上门店的POI(兴趣点)时,刷到视频的用户可以点击链接,进入门店信息页,了解门店的地址、营业信息、优惠券领取。带上POI之后,抖音会依据地区给予免费流量扶持,进而引发本地商家的流量,也就打造出所谓的“网红店”。

也就是说兴趣点激活了内容流量,并把它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电商流量。

这样的转化下,抖音确实有机会生长起来一部分到店业务,至于到家业务,毕竟配送体系地基不稳,短时间内做起来也不太现实。

“新流量”,在于老年用户的活跃度在增加。

下沉市场中的抖音,虽然覆盖到了更多的下沉市场中老年用户,这些用户使用本地生活服务的频次其实并不高。

本地生活其实是低单价,高频次的规模化生意,因此,这些新流量价值可能不高。

抖音面临的一个尴尬是,新分发模式流量虽然猛,转化率也高,但很难形成强用户习惯。

下沉市场中,真正高频消费的人群其实还是从城市回乡过年的年轻人,这部分用户早已被瓜分完毕,留给抖音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2)下沉市场正在成为抖音进军本地生活市场的突破口,但要想从这个突破口撼动本地生活格局,依旧不容易。

去年下半年,市面上传出抖音生活服务“团购配送”的消息,12月份,达达、闪送、顺丰同城宣布与抖音合作。

那么,抖音真正深入“外卖腹地”了吗?现在下结论可能为时尚早。

在用户端,美团、饿了么也一直牢牢地把握着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用户群体一直都是年轻人,特别是在下沉市场。

举个例子。今年过年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就在美团上买了中午要吃的海鲜蔬菜,朋友说结婚后不跟父母一块住,用美团点外卖、团购生活用品这些以前在省城生活的习惯也没怎么改变。

其实,年轻人最难改变的其实是习惯。习惯能养成什么?直觉。

周末你在家里沙发上躺着刷抖音,临近中午,要点外卖,大多数人在直觉下的第一反应是打开美团、饿了么,寻找商家下单。也就是说,美团饿了么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生活中的习惯,而抖音想要做的这一点,即便再来两次“红包大战”,也未必能成功。

(3)平台成本竞争的底层逻辑下,大的市场格局恐难生变。

抖音要想做大本地生活服务的规模,最核心的问题其实还是平台属性的问题:不同的平台经济,其成本优势不同。

电商平台的属性平台靠的是低交易成本;内容属性的平台靠的是低流量成本;社交属性的平台靠的是低信任成本。

为什么阿里做社交很难,腾讯做电商也很难?因为大家最底层的优势是完全不同的,围绕这个优势搭建起来的生态体系也是不同的。

淘宝的平台属性就是电商,再怎么发力做内容、做社区、做直播,恐怕也很难能做到抖音那样低的流量成本。

同样,抖音的属性就是内容平台,生态体系也是围绕流量展开的,即便推出抖音超市、抖音商城,走上货架电商的道路,也很难在交易成本上与淘宝竞争。

本地生活领域,也同样是如此。

所以长期来看,单靠流量成本的优势,抖音恐怕很难对美团、饿了么构成实质性威胁,因为做不到美团那么低的履约成本,长期来看,流量优势之外,抖音还需搭建起配送体系,补完线下履约的最后一环。

抖音的商业化之路:打破边界,重构边界

从这两年字节跳动的动作来看,不断打破已有的边界之后,抖音商业化的节奏明显加快了。

去年6月份开始,本地生活服务开始收佣金了。

2021年6月份,抖音开始对本地生活商家收取交易佣金,并公布了对9大行业的收费标准,其中游玩行业费率最低,为2%;用户高频使用的餐饮、住宿行业费率分别为2.5%和4.5%;费率最高的是婚庆行业8%。

有接近抖音的人士表示,抽佣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管理商家增加筹码。

从业务体量来看,有未经抖音证实的数据显示,抖音2022年上半年本地生活的GMV大约为220亿元,半年的时间内,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的体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不过,有未经抖音官方证实的数据表明,2021年抖音本地生活的核销数据只做到了32%,2022年推测的核销率可能在是35%~40%。

如果数据真实,那么半年时间达到200亿元的GMV规模,说明增速已经很快了,一旦落实抽佣,这部分业务能带来更直接的收入。虽然收入规模可能不算大,但这对抖音的商业化很有意义。

抖音商业化的重要性,从字节更名上也看的出来。天眼查显示,去年5越字节跳动有限公司已经更名为抖音有限公司。



从战略上来看,本地生活商业化落地,说明抖音打破边界的战略动作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结果,抖音生态的商业化也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本地生活是外卖高频带到店低频,本质上是“流量复用”,抖音则不同。在本地生活商业上,抖音希望通过以兴趣内容为介质,用团购来吸引商家和用户,从而把用户导入门店消费吸引转化,然后再抽取佣金,向商家卖流量。

这样的链条下,用户留存就变得重要了,因为这样到店的流量不一定是高频流量,所以留存率越高,到店的流量能够形成不断“回头客”,这样的增长才能持久。

本地生活之外,在电商业务方面,有了新的商业化动作。

春节之后,抖音上线了抖音超市,这一动作被外界认为是抖音深入布局电商行业的一个重要动作。它意味着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之外,抖音搭建了一个常态化的电商阵地,抖音的电商化,有了一个重要支点。

抖音推出抖音超市,可能在商业化上考虑的更多,比如:

  1. 相比花大力气搭建外卖配送体系,已有的第三方的同城物流更加完善,这有利于抖音利于本地流量分发的优势,快速搭建起同城业务。

2、电商领域流量在哪里,消费就在哪里发生,也就是说,抖音流量优势对淘宝电商消费的影响更加直接。

3、随着商业化推进,抖音的扩张可能会使得美团、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如何找到一条避免过度竞争的增长道路,就显得更加重要。

从搅局本地生活,到转向做“货架电商”,抖音的商业化并非杂乱无章。

透过布局来看,抖音有两条主线,一个是打破边界,另一个是重构边界。打破的是内容边界,重构的是自身生态的商业化边界。

字节从曾经的“小巨头”真正成为巨头,差的不是用户和流量,差距其实就是在商业化上。

商业化是一种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满足了内容需求之后,自然要满足更多的商品需求和服务需求。

用户是需求的合集,抖音通过算法分发内容聚集了用户,聚集了需求,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搭建一个满足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生态。这符合互联网商业的底层逻辑,因为互联网最基础的两个商业模式就是广告和电商。

所以说,电商、本地生活服务,是抖音不得不走的两条路。但有阿里美团在前,抖音的这条重构边界之路,可能没那么容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