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沪指带量突破年线重回3200!全球通胀或迎拐点

2023/1/17 9:43:00

本周A股三大指数首个交易日全天红盘震荡。截至1月16日收盘,上证指数涨1.01%,重回3200点,连续4周收阳,深证成指涨1.58%,创业板指涨1.86%。两市成交额0.92万亿,放量大涨。盘面上,牛市旗手证券大金融以及医药领涨,半导体午后走强,不过汽车整车板块午后跳水。两市近3800只个股上涨,赚钱效应较好。

周内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2月份通胀数据,总体看并没有超预期,全年物价在2%左右,不过PPI依旧在下跌,剪刀差进一步扩大;此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已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海外方面,美国公布12月通胀重磅数据,同比/环比均符合预期,且都有所下降。部分美联储官员倾向于放缓加息步伐,是时候将未来加息幅度调整为25个基点,超规模加息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与美联储政策利率挂钩的期货市场暗示美联储在2月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约为100%。

展望2023年,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欧美今年衰退已成定局,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仍然较多。但是正视这些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要更加坚定推动稳增长、优结构、保民生的信心。

本文逻辑:

一、投资展望

二、上周市场回顾

三、市场资金动向

四、市场温度

五、财经日历

六、其他热点事件评述

投资展望

(一)A股市场

上周A股三大指数继续走高,不过力度不大,主要在于交易量有所缩减,而且触碰到了前期高点,压力较大。但是各大指数都稳稳地站在5日线上方,可以说看多情绪是比较强的。此外北向资金的大幅买入疯狂抄底也极大的带动A股上窜,外资的力量在上周表现要好于内资。上证指数再次向3200点发起冲击,不过周内资金量从0.8万亿下滑至不到0.7万亿,可能是机构、散户在春节前夕休息或者抽离资金所致。疫情方面,周内医保局同新冠药物企业展开谈判,虽然辉瑞P药由于价格问题未能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辉瑞表示目前已同华海药业积极推进P药本地化生产,而默沙东与Ridgeback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莫诺拉韦(Molnupiravir)胶囊已在国内首发,以持续满足国内患者的新冠治疗需求。

周内有关部门在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方面提出了新的计划,并设立千亿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在供需两端对地产做出改善。具体来看以下三条线可持续可关注:

(1)持续有数字化转型政策以及跨境贸易支撑的数字经济、数字货币。2023年央行工作会议中提出要进一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这也是央行今年的重点工作;此外地方政府也作出部署,广东省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推动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北京、深圳、天津、杭州、绍兴、广州、重庆等地均官宣数字人民币在交通领域应用场景落地情况,扩大数字货币的试用场景。企业层面,美团、阿里、中科江南等都在发力布局数字产业。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近期冲高盘整,由于受到市场及资金关注,赋予估值较高。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2)供给端、需求端持续获得改善的地产行业,包括租售同权、房地产服务/开发板块。2023年有关部门一连串表态及一系列动作,进一步彰显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供给侧更加聚焦支持优质房企修复资产负债表,需求侧更加聚焦促进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新老政策做大合力,为房地产行业注入强劲动力。广东、上海、重庆、徐州以及其余17省份2023年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工作进行部署。在资本市场上,租售同权、房地产服务、房地产开发板块等上周3个交易日实现上涨。此外从融资数据上来看近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企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去年9月到11月,房地产开发贷款累计新增1700多亿元,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去年四季度,境内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1200多亿元,同比增长22%。市场预期逐步走高。

(3)主题方面可以提前关注年报预增行业和板块。随着时间进入1月中旬,A股上市公司年报业绩披露进入密集期。截至1月15日,已有超过300家公司进行预告,其中9成以上公司预告净利润为正。受此影响同花顺年报预增板块指数已连续3周收阳,资金也已开始博弈相关板块,包括地产、电子、汽车、基础化工等,日均成交金额超过200亿元,资金量相较之前增加50%左右。

(二)12月国内外金融数据简评

周内海内外都公布了非常重要的经济运行数据。

1月10日,央行披露2022年12月金融数据。当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40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新增社融1.31万亿元,同比少增1.05万亿元,连续3个月走低,也是首次低于10%。12月金融数据呈现“企业长贷大幅同比多增、居民信贷需求受抑制、债券发行明显减少”的特征。

总体看社融总量少增来自于地方债发行节奏、理财风波对企业债影响以及居民缩表延续。分项来看,12月新增企业长贷1.21万亿元,同比多增8717亿元,创下有数据统计以来最高单月增幅,成为信贷同比多增的主要支撑因素。主要源于政策鼓励银行对制造业、房企加大投放力度并且在最后一个月集中投放,叠加基金项目开工建设形成实物量,得益于政策的积极发力。但12月居民短/长贷同比分别少增270亿元、1693亿元,是主要拖累项。主要是疫情放开全国各地迎来感染高峰,居民出行范围及消费活动受限,也显示出房地产需求端尚未出现明显改善。此外居民存款同比多增1万亿,同比增速上升到17.3%,背后是居民部门主动降杠杆的趋势,当然也有“存款搬家”的影响。债券发行同样明显减少。主要受2021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2022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前置的影响。

安信证券认为社融底部或已显现。结合近日官员发言及相关会议,预计2023Q1信贷工作重点仍在于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支持房企融资需求、扩大居民消费。当前疫情冲击高峰已过,房地产融资与基建政策加快落地,且近期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正加快启动发行,并且额度较去年有所增加,社融增速有望触底反弹。当前银行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随着经济预期边际改善、信用风险预期缓和,银行股配置价值凸显。

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12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1.8%,延续低预期,猪肉以及油价是主要拖累。PPI同比-0.7%,小幅回升,主要是受国际油价的下行影响。两项数据均低于预期值。

CPI分项来看,食品价格环比为0.5%,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增长7.0%和4.7%;但猪价持续下行带动CPI猪价环比降幅扩大8pct至-8.7%。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国际原油价格下行致使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1%和6.5%。不过核心CPI出现涨价趋势,与线下活动恢复、服务业涨价等有关。12月,核心CPI同比结束近3个月持平的状态,涨幅环比+0.1pct至0.7%。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核心CPI上涨并非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所致,更多是线下消费服务价格上涨拉动导致。

PPI分项来看,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生活资料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6%、下降0.2%。生产资料中采掘、原材料、加工均有拖累,生活资料中食品、衣着拖累尤其明显,不过一般日用品和消费耐用品环比延续上涨。分行业看,原油链价格延续回落,同稳增长相关的黑色链价格上涨。

往后看,年初通胀或温和震荡,但需关注核心CPI涨价。考虑到年末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线下活动修复明显,核心CPI同比或将稳中有升。对冲因素有猪肉供给紧张形势趋缓可能会压制节后猪价反弹、海外经济增长动能放缓致使油价持续低迷以及高基数效应,预计整体上通胀同比增速将保持低位震荡。

1月6日,美国劳工局公布12月非农就业人口为新增22.3万人,高于预期不过是2020年12月负增长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薪资增速放缓,但是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失业率重新回落至3.5%的历史低位。1月12日,公布2022年12月CPI数据,同比增长6.5%,核心CPI同比增长5.7%。通胀同比数据继续回落,符合预期,也是2020年6月以来美国整体CPI首次出现环比通缩。但美国居民仍有较多超额储蓄,依然可以支撑消费,通胀或不会快速回落。

从驱动因素看,能源价格12月环比大幅下降4.5%,是12月CPI的主要拖累;核心商品环比下降0.3%,对应供应链瓶颈改善,其中二手车价格环比下降2.5%;食品价格环比增长0.3%,相比上月0.5%有所放缓;但核心服务项环比上升0.5%,相对韧性仍在,是通胀的最主要贡献项;核心项中住宅项价格继续上行,12月环比上升0.8%,同比涨幅7.5%是1982年7月以来最大值。

往后看,由于CPI环比增长基数进入高位区间,美国通胀同比回落的趋势仍较明确。一来美国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将会逐渐传递至住宅项,住宅项价格增速在中长期回落的趋势是确定的,或在二季度出现拐点;二来能源项中的汽油价格也在大幅回落;三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基数效应下有助于食品价格下降。短期CPI将在非核心项价格带动下继续回落。考虑通胀放缓或使美联储放慢加息步伐,预计美国2月加息25BP(市场对于2月加息25BP的CME预期概率从70%附近提升到92%),终端利率或维持5%左右。

上周市场回顾

(一)A股市场

上周A股收获三连阳。不过科创50、国证2000收跌,其余指数涨幅均有所收窄。一方面在春节前夕各类资金尤其是内资都开始撤出或者等待节后行情,操作幅度不大;另一方面周内上涨的领域都是权重股、价值股,比如食饮、金融、地产基建链等,对微盘股、成长股并没有得到青睐。因此科创50、国证2000、中证500涨幅靠后,涨幅靠前的聚集在上证50、沪深300等核心资产和大票标的,都在2.3%以上。赛道方面半导体、电池、新能车在下游需求较强的情况下表现不错。

从板块来看,周内21个一级板块实现上涨,环比减少7个板块,上涨势头下滑,周内赚钱效应一般。涨幅靠前的聚集在券商、消费、上游资源领域,包括食饮、煤炭、有色金属等,均涨超3%,此外医药以及地产链则涨超2%。国防军工则表现较差,虽然周内军工企业释放利好,但并没有带动行情,跌超3.5%,领跌所有板块,而且也大幅回调5.78pct;计算机转冷,环比回调6.11pct,其余信创领域表现则不错。整体来看,周内仅有10个板块出现改善,7个板块连续收涨,A股行情稍弱。

本周首个交易日28个一级板块上涨,与上周持平。由于成交量环比上一交易日多增2000亿,所以出现接近普涨的行情,市场信心被进一步带动。煤炭、汽车、传媒下跌深度也并不大,都在0.3%以内。

(二)基金市场

上周各大基金指数继续全部收涨,整体涨幅同前周基本一致。主要在于内外围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不错,尤其是美股,而且上系指数表现靠前,所以权重更大的中证股基、混基、QDII型基金指数涨幅靠前,均超过2%。其余类型基金表现其实也不弱,涨幅都在1%左右。债基虽然涨幅转弱,但是依旧为正;货基变化不大。

上周绝大部分类型的基金收涨。QDII型基金收益率中枢最高,周内美股三大指数、港股两大指数涨幅均靠前,涨幅在2.8%~6.75%之间,所以该类型基金涨超1.2%领涨所有类型的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环比涨幅收窄,跌幅都在2pct左右,但是依旧维持正收益,商品型同样如此,韧性较强;FOF型基金是周收益率中枢唯一环比改善的类型,涨超1%。从近一年来看,仅有债券型基金环比转弱,同基金指数背离,债券的投资价值依旧存疑;货币型基金最近一周、最近一年收益率中枢均没有改变。

上周基金收益率(A/C基金以A类或排名靠前为准,QDII美元/人民币以排名靠前为准)TOP10全部是主动权益型基金。主要在于周内海内外权益市场表现不错,而且周内医药、周期股表现远好于其他板块,所以该类型基金表现靠前。不过上周整体上各类资产表现环比小幅回落,所以带动基金整体收益下滑至0.54%,环比-1.22pct。从风格上来看,中小型基金领涨。上周创金合信基金旗下的基金收益最高,达到了10.49%,环比-1.72pct,收益率小幅下滑,其余基金在6%以上。

从涨跌幅(A/C基金以A类或排名靠前为准,QDII美元/人民币以排名靠前为准)TOP10中QDII型基金4只,剩余全部为指数型基金。由于上周欧指涨幅不错,而且医药股反弹,所以相关的基金涨幅靠前。整体涨幅下滑至1.10%,环比-1.25pct。最高涨幅大幅下滑5.17pct至5.95%,为鹏华基金旗下基金。

市场资金动向

(一)A股市场

主力资金本周同样呈现净流入状态,当周净流入30.72亿元,为连续第3周净买入,不过环比减少672.19亿元。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流入行业达25个,近一周净流入676亿元。其中非银金融周净流入额超过102亿元,医药生物、电子、食饮超过80亿元;净流出上,共有5个板块,包括国防军工、公用事业,分别流出25亿元、10亿元,此外房地产、钢铁、社服等合计流出10亿元。从同花顺主题概念来看,流出多于流入,其中白酒、互联网金融等流入均超过30亿元,其余相关金融领域流入量同样靠前,比如互联网保险、参股券商等,在流出上,军工、国企改革、光伏等流出靠前,都在60亿元以上。

北向资金净买入439.97亿元,连续10周净买入,也是近10周买入最多,环比增加239.78亿元。主要流入非银金融、电力设备,都在60亿元以上,有色、电子、银行在30亿元以上,交通运输依旧净卖出较多,在10亿元左右。概念上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分别流入70亿元以上,但在医药方面的概念上流出较多,总体在80亿元左右。中国平安、宁德时代、贵州茅台、五粮液、隆基绿能等居净买额个股前列。

南向资金周内净卖出6.38亿港元。其中沪港通净卖出22.89亿港元,深港通净买入16.51亿港元。比亚迪、新华保险、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等居净买额个股前列。

本周首个交易日主力资金流入222.6亿。其余方机构(244.1亿)、大户(94.4亿)、散户(65.8亿)也呈流入,市场情绪较高。主要流向电子、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等领域,都超过65亿元;传媒、汽车、银行等领域流出,但都未超过7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158.43亿元,南向资金净卖出3.21亿港元。

(二)基金市场

上周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80.46%,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6.07%,前者环比-0.5pct,后者环比-0.1pct,市场整体环比+0.7pct。整体变化不大,市场资金依旧在观望。

上周开放申购基金77只,涉及鹏华、汇添富、易方达、宝盈等29家基金公司。合计652.1亿元,环比小幅减少54亿元。周内申购基金包括22只指数型基金、16只主动权益型基金、29只债券型基金、4只固收+型基金、5只FOF型基金、1只QDII型基金。整体来看申购数量和规模变化不大,延续回暖趋势。

市场温度

从上市以来分位值来看,上周几大指数估值进一步回升,而且修复力度也比较大。主要由于周内权益市场表现继续回暖,外资大幅流入。且关注权重较高的行业和领域,带动核心指数上行。但是科创成长属性的标的表现不佳,没有资金关注,估值有所回落,且幅度较大,环比-1.49pct。其中上证指数修复力度依旧最小,环比+0.49pct,分位值接近15%;创业板指修复力度最大,环比+2.74pct;深证成指的估值再一次接近50%;沪深300、上证50接近25%,修复力度均超过2pct。

从上市以来板块分位值来看,截至1月16日收盘,27个板块估值实现上修,估值分位数平均回升1.60pct。消费、大金融板块修复力度最大,家电、非银金融、食饮、纺织服饰、美容护理环比+3pct以上,在各方措施优化调整下市场对其前景看好,估值持续走高;中上游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上游能源资源估值修复力度较小,平均在+0.4pct左右。板块估值中位数为电力设备(18.66%)。

从3年股债性价比来看,截至1月13日,万得全A市盈率倒数与十年期国债(2.88%)的比值为1.98,环比-0.06,而历史均值为1.8,处于近3年的中性位,历史分位值位置处于62.36%(即性价比高于62.36%的时间),环比-9.17pct。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股债性价比历史分位值分别处于65.93%(环比-6.87pct)、67.31%(环比-10.3pct)、46.81%(环比-5.41pct)和81.64%(环比-3.06pct)。较上期来看,整体上投资性价比再次回调,权益市场涨幅尚可,10Y国债利率重新上行5BP,配置性价比相较权益市场有所上升。

财经日历

其他热点事件评述

(一)外围环境

美国方面,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6.5%,重回“6时代”,为连续第六个月下降,创2021年10月以来最小增幅,预估6.5%,前值7.1%;12月CPI环比下降0.1%,为2020年5月以来首次环比下降。美联储哈克表示,是时候将未来加息幅度调整为25个基点,超规模加息的时代已经过去;一旦加息结束,美联储将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核心通胀可能在2023年降至3.5%,2025年将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12月一年期通胀预期回落至5.0%,创2021年7月份以来新低,之前为5.2%。三年期通胀预期持稳于3.0%。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再次强调抗击通胀的必要性和决心,称美联储有必要为了恢复价格稳定而在短期内采取“不受欢迎的措施并保持政治独立性。

欧洲方面,德国2022年全年GDP增速为1.9%,预期1.8%,2021年增速2.6%。

亚洲方面,日本12月东京CPI同比增4%,预期4%,前值3.8%,符合预期。菲律宾国家统计局当地时间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菲律宾通货膨胀率达8.1%,创14年来新高。

2022年11月,经合组织地区通胀率下降至10.3%。在38个经合组织国家中有25个国家在10月至11月期间通胀水平同比下降。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 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 1.7%,较去年6月预测下调1.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世行同时警告说,全球经济今年将接近衰退,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增长疲弱。

(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

政策方面,央行、银保监会强调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并且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数据方面,1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2022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2022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2022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4.21万亿元,同比增长9.6%。从全年来看,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1.8%,PPI同比下降0.7%。2022 年全年的 CPI比上年上涨 2.0%,低于 3%左右的年度调控目标;PPI同比上涨 4.1%。专家分析认为,2023年我国物价将温和可控,高通胀风险不大。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苏宁金融研究院,苏宁金融集团旗下大型专业研究机构,聚焦金融科技、智能投顾、消费金融、小微金融、新产业与区域经济等研究领域,提供专业培训、转型咨询、金融科技输出等服务。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