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奶价下跌,学生奶需警惕网红入侵?

2023/1/13 12:13:00


农历新年未至,国内原奶市场已经刮起了彻骨的寒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原奶平均价格,已经由年中的每公斤4.3元,跌落至每公斤3.9元左右。

包括内蒙古、河北在内的国内十个主要奶源产地,在进入2022年后持续低迷,截至12月底已经跌至4.12元左右,同比跌幅达到了4.2%。其中,宁夏地区的原奶价格更是一路跌至每公斤3.8元。

随着原奶价格的不断走低,各个牧场的经营也越发艰难,目前大量的中小牧场,普遍面临着2022年供奶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风险。甚至个别牧场已经中断原奶生产,开始“杀牛”,转向肉制品相关业务。

而相比上游牧场的困顿现状,更令人心寒的,或许还是下游乳制品市场的消费疲软,短时间内仍看不到扭转的希望。

一、奶价下跌消费疲软,学生奶或成避风港?

当前的原奶价格,已经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

由于受到疫情和战争的影响,2022年全球范围内大宗原材料都出现了剧烈幅度的上涨。其中,与养殖业戚戚相关的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波动更是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全球范围内的豆粕价格同比高涨45.5%,平均价达到了每公斤5.37元,而玉米价格上涨8%,全球平均价每公斤2.97元。同时期的国内市场中,豆粕平均价格约为每公斤5.11元,同比上涨35.9%,玉米平均价约为每公斤3.06元,同比上涨5.5%。

而在原奶生产过程中,饲料价格占据了原奶总成本的70%,这也导致了牧场成本激增,利润大幅承压。行业专家进行评估后,更是认为在原材料成本激增的情况下,原奶价格只有超过了每公斤4.3元,才能保证牧场利润空间维持在8%左右,否则就会影响到企业资金链的稳定。

尽管理论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现实情况,但目前国内原奶已经明显处于供应过剩的周期性阶段。接下来的2023年,很可能会出现中小牧场大量破产,同时为了应对周期性行业收缩,也会有不少企业采取杀牛、卖牛等方式,来减缓经营压力。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不仅是受到全球范围内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更多的还是2022年国内乳制品市场的消费疲软。关于这一点,从各大上市乳企的第三季度财报中就能够看出端倪。

除去在港交所上市的蒙牛等乳企并不发布三季度财报外,18家上市乳企在2022年前三季度中,只有贝因美的营收涨幅达到了45%。同时,营收涨幅超过20%的乳企只有妙可蓝多和均瑶健康,涨幅位于10%~20%之间的,也只有伊利、新乳业、天润乳业、西部牧业这四家。

而曾一度表现良好的阳光乳业、三元股份、燕塘乳业、光明,却都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9.54%、-6.81%、-5.92%、-3.05%。其中,光明乳业更是在近期,以30%的折扣价出售了今日健康30%的股权,很可能正在面临不小的资金链压力。

尽管在农历新年前后,依照民俗传统还会出现一轮送礼场景带来的乳制品需求高涨,但考虑到人员大规模流动可能导致疫情再度反复的风险,不确定性过高,或许很难成为各个乳企扭转战局的机遇。

短时期内,乳制品消费疲软的现状仍将持续,乳企的销售策略也会随之调整,很可能会暂缓高端化竞赛,转向中低端市场沉淀。与此同时,在避险情绪的影响下,乳企也会更倾向于寻求国家政策的支持,借以寻找更稳定的供货渠道,在行业周期性寒冬中探索“避风港”。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大力推广实施的“学生饮用奶计划”,很可能会因为大宗订购、不在市场渠道销售等特性,凭借渠道稳定、销售风险较低等优势,成为各个乳企优先考虑的存在。

然而这个看似理想的避风港,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二、学生奶问题频出,网红翻车需谨慎

从2000年在全国中小学推行学生奶计划至今,学生奶的名声始终毁誉参半。

按照相关规定,学生奶的存在是为了改善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民生工程。为了保证学生奶的品质,政策规定学生奶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只能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统一订购,而且营养标准都要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

作为专供牛奶,学生奶不仅对定点企业有着严格的限制性规定,而且在安全、营养、方便的基本原则之外,还有着“价廉”、“自愿”的诉求,充分考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

这一计划的初衷自然是利国利民的,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奶却变味了。

在当前,有许多媒体和家长都在质疑,学生奶虽然有着纯牛奶和调制乳这两大主流分类,但根据调查,大部分学校订购的都是营养较差,且加入少量添加剂的调制乳。为此,在前段时间“科技与狠活”疯狂刷屏的时候,调制乳学生奶就曾遭到各路博主的穷追猛打。

其中争议最大的,还是这些调制乳的配料成分,在基础的生牛乳上,调制乳还会加入水、白砂糖和食品添加剂。这也引发了“兑水”、“加香精”等质疑,在部分家长看来,相比牛奶,这些调制乳更像是奶味饮料,营养可能不达标之外,还可能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尽管从科学的角度而言,这些质疑都是在“抛去剂量谈毒性”,但长期以来的市场反馈,都在表明学生奶的受众对其并没有太多好感。甚至在武汉、河南等地,在2022年已经有家长群体联名要求取消学生奶的情况。

更何况,此前重庆、辽宁等地,曾因学生奶导致中毒,紧急叫停了学生奶工程。劣迹在前,自然也更容易导致恐慌情绪。

那为什么不强制取消调制乳的存在,改为统一推行纯牛奶?综合各方面资料,这背后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纯牛奶虽然营养达标,并且不会引起太多质疑,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因为口感较为单薄,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不愿意喝的情况。为了避免大量浪费以及确保牛奶摄入量,校方在订购的时候也会主动选择更多口味的调制乳。

第二则是纯牛奶的生产成本要远高于调制乳。根据相关规定,学生奶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标准是2.3%,而且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更是要高于2.9%。

然而根据媒体报道,由于学生奶出厂价往往比市场销售版低20%~30%左右,公益性质过高,缺乏利润空间。姑且不论这些数据是否属实,学生奶所追求的低价高质,从本质上来讲确实与企业运营有所冲突,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和补充。

不过考虑到学生奶较为封闭的销售渠道,企业在对口销售学生奶的时候,也无需考虑广告、经销商等中间环节成本,利润空间或许要比媒体报道的更宽松一些才是。而且如果是真的纯公益,乳企也不会对学生奶这般趋之若鹜。

如此也就引出了学生奶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价格。据不完全了解,大部分学校在订购学生奶的时候,学生往往需要一次性缴纳数百元或是上千元的费用,来维持一个学期的周期,平均下来大概每瓶学生奶需要花费3元~5元左右。

而正常的乳制品成本,除了原奶、加工、包装等基础成本外,算上营销成本,最终的平均成本价格大概在1.5元~2元之间。如果考虑到原奶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学生奶的成本或许会更低。

同时,学生奶的合作乳企采用的是竞标进入,最大的竞争门槛并不是品质,而是竞标价格。这也使得竞标成功的乳企,在没有竞争对手“内卷”的情况下,将产品规格定位于最低的及格标准,并且很容易忽视食品安全重视。

尤其是对于一些网红乳制品而言,凭借低成本高营销的轻资产运作模式,更容易在竞标出价方面占据优势。例如网红奶麦趣尔,在被查出纯牛奶中含有丙二醇之前,曾多次中标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区的学生奶项目。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不由得令人担忧,例如认养一头牛、一鸣食品等,获准使用“中国学生饮用奶标志”的网红奶们,是否值得更多的警惕?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学生奶能够更健康安全吧。

参考资料:

《弱需求高成本 春节前夕奶价“塌方”!“倒奶杀牛”会再次上演吗?》——财联社

《18家上市乳企三季报盘点:超半数企业净利下滑》——联商网

《国家力推、家长反感,学生奶窘境如何破?》——母婴前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