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核酸造假,殃及龙头?

2022/11/20 13:50:00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针见血的警世之语,长久以来都未曾被人们所遗忘。同时,美国次贷危机、日本昭和危机等等大事件,也都在反复提醒我们,享受物质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之余,也不能放松对资本失控和无序扩张风险的防范。

然而就像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教训。

姑且不提斯里兰卡破产之类的国际性事件,仅是国内,近些年就频繁出现了核酸检测机构为了私人利益,不惜造假、瞒报,刻意放大新冠疫情危害的行为。特别是前不久,内蒙古赛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错报核酸检测结果,更是引发了全社会的声讨。

几乎是一夜间,ICL企业又一次被顶到风口浪尖之上,而且随着新的疫情应对措施发布,核酸检测行业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改变。

变革与浪潮之中的企业沉浮,或许从金域、迪安、艾迪康这三大ICL龙头企业身上,就能管窥一二。

一、2022年核酸造假已有9例,ICL企业面临信任危机

总体而言部分核酸检测机构的底线,几乎已经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综合进入2022年后各大媒体的报道,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国内核酸检测机构涉嫌造假的大事件,至少已经发生了9起。

2022年1月12日,许昌市公安局曾通报,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的区域负责人张某东,因涉嫌故意传播病毒,被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2022年4月22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报,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不仅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还多次出具“假阳性”报告;

2022年5月上海疫情期间,中科润达的核酸检测结果多次出现“假阳性”,甚至在同一天在同一个小区内测出13例“假阳性”;

2022年5月20日,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因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涉嫌数据造假,被房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验室实控人、法人等6人,也在21日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为由立案侦查;

2022年5月27日,央视新闻报道,自今年4月25日以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违规将多区采集的“5混1”“10混1”核酸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人为稀释样本,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6月份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后,又于8月被强制执行504万元;

2022年7月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的3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2022年9月2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石家庄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在检测出阳性后刻意隐瞒不报,使得疫情扩散,被警方以涉嫌违法犯罪为由立案侦查;

2022年11月11日,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告,昆明寰基医学检验所管理混乱、质控不严、失职失责,因出具虚假报告造假,同样遭到立案调查;

再加上11月14日,内蒙古赛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将阴性检测报告上报为阳性。几乎可以说,2022年每一次疫情大规模反复,期间都会曝出核酸检测机构造假、虚报等情况。

如果只是一两例,还可以说是检测环节的人为意外失误。但如此频繁出现,并且在处罚极为严苛的情况下,依旧这般“前赴后继”,或许在我们所未知的背后,潜藏着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黑色产业链。

不管其有着怎样的圈圈绕绕,至少在明面上的各大核酸检测机构,其商业信誉和形象已经开始遭受反噬。就像10月中旬的郑州第二次疫情反复中,就曾有流言称,以金域为首的3家检测机构,又一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由于缺乏直接证据,流言的真实与否我们无法推测。但这些流言之所以有着传播空间,还是因为太多的行业黑历史,使得社会公众对核酸检测机构信任度早已降至冰点。

毕竟,除了已经被曝光和通报的检测机构,同一时期中,各个ICL企业也同样在遭受频繁的整改和处罚。仅是从5月起开启全国范围大排查后,就有250家机构被责令整改,金域、迪安、艾迪康这三家头部企业,也多次被卷入其中。

例如2022年5月24日,福州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因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被卫健委警告并罚款5万元;大排查期间,四川省卫健委曾对成都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处于责令整改和行政处罚;8月11日和30日,长沙艾迪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和吉林艾迪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出具核酸检测结果,被罚1万元和5万元。

而且早在2020年底,天津就取消了迪安执信医学检测实验室的核酸检测资格。今年初,金域又明确触犯了违法行为,三大ICL头部企业,似乎也只有艾迪康还算好过。

不过在质疑声和投资市场避险情绪高涨的当下,在去年6月份首次递交的上市申请失效后,今年年初重启IPO的艾迪康,虽然日子稍显好过,但严格来讲却是三家企业中最受煎熬的一个。

这或许也是靠着疫情红利推动业务进展的ICL企业,普遍所面临的问题。

二、国内ICL行业局限明显,营收结构普遍畸形

新冠疫情的出现,为提供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的ICL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隐患。

尽管在90年代中期的美国,ICL就已经成为高盈利的热门行业,但是由于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始终存在着不小的投资风险。对于彼时刚刚开始进行互联网改造的国内经济环境而言,想要实现规模化经营还为时尚早,资本市场也更多是处于观望的状态。

因此,起步较晚的国内ICL行业,在2015年前后才算是逐渐站稳了脚步。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主要的ICL上市企业中,除了在2004年8月份上市的达安基因和2011年7月份上市的迪安诊断,大部分都是在2015年之后才成功上市。其中,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金域医学,上市于2017年7月份。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ICL行业就此进入快速发展窗口,毕竟对大部分企业而言,ICL行业的广阔前景,更像是井中月、水中花。

虽然ICL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缓解不断增大的医保基金压力,分散社会人口老龄化对健康需求的积压,节省医院检测成本。但从渗透率来看,我国目前ICL行业可能仍将长时间处于早期阶段。

根据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数据,全世界ICL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是日本,数值高达60%。其后分别是44%的德国和35%的美国,至于我国,则是以6%的渗透率位于吊车尾的批次。

整体而言,ICL赛道仍呈现出数量多、规模较小、分布散等特点。而且头部企业的辉煌,并不能掩盖大量ICL企业生存状态堪忧的现状,而且ICL企业的运营模式,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繁多的中间环节和漫长的供应链,反而进一步加重了成本。

以金域为例,根据天眼查中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122.08亿元之余,归属净利润却只有24.48亿元,足以表明其成本压力的重量。

最关键的是,不存在或只存在少量技术壁垒、利润空间较小的普检项目,仍然是国内ICL企业的主流业务,而真正具备高盈利潜力的特检项目,在国内市场的占比相对较少。

同时,下阶段的行业创新和发展方向,也趋向于更需要技术积累的仪器、试剂研发,以及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信息,来发掘新商业模式的行业探索。前者意味着ICL企业需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而后者,则是对企业提出了更多的业务规模拓展期望。

就像是2004年就成立的艾迪康,同时期的ICL企业都已经完成上市,但直到2018年引入美国资本凯雷成为单一最大股东,才勉强止住颓势。直到新冠疫情到来后,才抓住时机实现了逆袭。

对许多ICL企业而言,正在冲击IPO的艾迪康,可能才是行业现状的最佳代表。

根据艾迪康此前公布的招股书,2020年之后,与新冠疫情检测相关的COVID-19检测业务,在两年间分别创收9.25亿元和12.32亿元,占据总营收比例高达36.5%。与之相应的,从2020年开始,艾迪康的检测销量和营收增长都有所减缓,几乎可以说企业营收全都依赖于新冠疫情的核酸检测。

不仅是营收结构逐渐畸形,整个ICL行业中,都普遍存在着轻视研发的情况。综合2021年财报,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龙头企业中,金域医学的研发投入为4.33%,迪安诊断3.25%,艾迪康也只有3.7%。

头部企业尚且如此,其余的ICL企业就更不必说。除了营收结构不合理、轻视研发之外,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规模化扩张阶段,大量的资金都用来建设自营实验室和冷链物流网络,使得企业更依赖于新冠核酸检测带来的利润。

8月份各个ICL企业公布2022年中报的时候,10家核酸检测机构半年净赚160亿元的新闻,就一度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但是随着多地取消区域核酸检测等政策的不断落地,以及个别地区中,核酸检测机构迟迟无法收到打款的情况,都为这短暂的繁荣画上了不小的问号。

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谋求ICL行业规模效应的落地,以及完成对高尖端检测技术的技术创新,或许才是企业最该关注的方向。

疫情红利毕竟有限,一顿饱还是顿顿饱,还需要好好思量。

参考资料:

《多家核酸检测机构被查!律师:情节严重最高可判7年》——山西画报新媒体

《国内第三大独立医学实验室艾迪康二度申报IPO,疫情红利后增长持续性存疑》——界面新闻

《核酸和它的兄弟们,正在开启“去泡沫”》——锦缎

《聊聊ICL行业》——covver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