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江小白急补增长后劲

2022/11/8 13:50:00


本文转载自产业科技

曾经的江小白,靠煽情文案营销和低度酒差异化定位出圈,一度成为新酒饮势力网红品牌。如今,创业已至十年,江小白不再年轻,网红品牌红利逐渐式微,一场从营销到品质的市场保卫战在所难免。

对于江小白而言,沉淀口碑与品质,提升业绩增长后劲,至关重要。除了拓展果酒赛道,在传统白酒巨头非核心领域建立业务优势外,白酒业务的突围,仍是江小白站稳酒饮赛场的关键支撑。

那么接下来,江小白如何这场保卫战?

从江小白的资本运作看,答案已经非常明显。投入国资怀抱,引进实力股东,江小白不再年少轻狂,在股权架构和业务经营层面,趋向更加老成。这是江小白存续的必然之举。

10月底,江小白酒业旗下酿造基地江记酒庄,宣布获得来自重庆江津区政府的10亿元战略投资,目标指向百亿新名酒。江小白表示,本次融资将用于两个酒厂的品质提升,包括江小白农场优质高粱选育与种植再扩建,两个酒厂的优质酿造以及老酒储备再扩容。

聚焦原料品质提升和酿造工艺优化,江小白的战略重心开始从以往的营销驱动,转向品质驱动。在老牌酒企年轻化,低度酒市场充分竞争的形势下,尽管江小白的品质路线不一定能追回较多的市场份额,但起码不至于让江小白被市场遗忘。

火一时,缺后劲

自成立之日起,江小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锚定情怀路线,穷尽营销手段吸引年轻人目光。从彼时的市场反馈看,江小白的确成为很多年轻人饭桌上的酒品,可收获热度过后,许多消费者留下了口味欠佳等评价。

这是许多新消费品牌的通病,究其根本,秉持的仍是流量思维。品牌基于营销造势进入用户视线,找代工厂生产产品,高补高返占领渠道后便能迅速提升市场份额。看似出圈,实为红极一时,不久便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具体来看江小白,江小白采用个性化包装和富有情怀的语录,来吸引年轻人注意。因营销强度之大,甚至有人戏称江小白是一家广告创意公司,而江小白自身也以此为傲。

单靠营销走不久,江小白主推产品面临着口味争议。在线上线下布局最多的产品,便是江小白小瓶高粱酒。凭借文案的吸引力,对白酒接触少的年轻人愿意尝试。

可当最初选择江小白的那批年轻人成长后,尤其接触到更高端的白酒,或更具性价比的老牌低度酒后,更多是给予江小白口感不佳的评价。

品质缺乏后劲,加之渠道的不确定性,江小白陷入增长困境。2020年疫情开始后,江小白更是难以支撑。线下餐饮市场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餐饮收入规模为39527亿元,较2019年下降16.6%。2022年1-4月餐饮行业收入为13262亿元,同比下跌5.1%。江小白小瓶酒主打小聚场景,与线下餐饮关联密切,难免受到影响。

大环境影响外,在行业内部,小瓶酒也不再是江小白独有。五粮液、洋河、郎酒、泸州老窖等也推出了小瓶酒系列,这些品牌的口碑和酿酒工艺,都优于年轻的江小白。江小白与之竞争,品牌力和口感恐怕都难占优势。

2017年江小白销售额收入突破10亿元,2018年达到20亿元,2019年接近30亿元。但自2020年疫情后,江小白再未披露过业绩数据。多因素夹击下,江小白或许也开始反思,营销之外,自己还剩下什么?于是有了在原料产地、供应链上发力的动作。

低度酒,谋突围

小瓶白酒碰壁后,江小白推出青梅酒品牌——梅见,进军低度酒赛道,可发展空间不及想象。

与江小白小瓶酒类似,梅见的出圈,没离开营销和带货。2019年,江小白察觉到年轻人对“微醺”的认可,推出梅见。线上,梅见找李佳琦带货,在天猫获得了低度酒中名列前茅的销量。线下,梅见在重庆、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组织了“梅见夜宴”系列活动,以场景带动消费。

乘青梅酒东风,梅见迅速布局占领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青梅酒市场复合增速为23.53%,是一个逐年攀升的增量市场。江小白嗅到了这一赛道的潜力,同时凭借多年积累的渠道能力,使梅见上市不久便出圈。

梅见确实成为了江小白的第二增长曲线。但和江小白类似的是,在靠营销获得热度后,口味争议也成为了梅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某社区分享平台上,许多用户分享梅见配合其他饮料饮用的方法,但也有不少用户表示,单喝梅见不掺饮料口味一般。

虽说在饮品上,重口难调,但梅见若想在青梅酒赛道走更长远,在原料和口味上发力,或许才能弥补营销驱动的后劲不足。当前,梅见还面临产品同质化、市场空间上限等问题。

包含青梅酒在内的低度酒赛道,制造门槛低,大都以微醺、适合女生、情绪价值等为卖点,不管是口味还是营销上,同质化日趋严重。

赛道充分竞争,小众为主,发展规模有限。相关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大概在150亿-200亿左右,和啤酒6000亿元的市场存在显著差距。

因此,在低度酒赛道,梅见还是要回归产品本身,提升口感和质量,并匹配高性价比的销售模式,用口碑换得市场对品牌的长期认可,在有限的低度酒市场中尽可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