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半年仅赚83万,风华秋实能否依靠鹿晗打动资本市场?

2022/10/14 23:19:00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执迷”于上市的风华秋实,再度闯关IPO。

10月12日,风华秋实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IPO上市,同人融资为保荐人。

风华秋实的主要业务,包括音乐版权许可及音乐录制、演唱会主办及制作以及艺人管理等。公司曾在2021年1月、2021年9月、2021年11月和2022年4月份四次递表港交所。

与前几版招股书相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华秋实营收增速放缓、利润变薄,今年上半年仅仅赚了83万元。其中的原因在于,受疫情影响,一方面是艺人自身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娱乐公司在疫情之下,部分业务难以顺利开展,吸金能力也大不如从前。

况且,以乐华娱乐、风华秋实为代表的娱乐公司,虽然坐拥娱乐圈“顶流”艺人,但业绩也因此十分依赖于个别艺人。目前,风华秋实共管理11名音乐艺人及10名练习生艺人,包括黑豹乐队、鹿晗及郝云等,其中鹿晗在今年上半年贡献了25%的营收。

随着业绩下滑,艺人收入不确定性增强,也影响到了娱乐公司的上市进程。就在风华秋实第五次冲击IPO前不久,旗下拥有王一博等艺人的乐华娱乐暂缓了上市,有媒体称原因或许在于估值过低。

营收增幅放缓,赚钱变难

风华秋实是一家在中国经营超过10年的音乐娱乐服务供应商。

招股书援引灼识咨询报告称,按2021年中国授出音乐版权及录制产生的收益计,公司在400多间音乐唱片公司中排名第15位,市场份额约为0.6%。在总部位于中国的200多间音乐唱片公司中,其排名第4位、市场份额约为1.5%。

营收方面,2018年至2021年,风华秋实收益分别约为1亿元、5560.5万、7056.1万、8185.8万元,近三年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44.6%、26.9%、16.01%,增速下滑明显。

2022年上半年收入4223.9万元,按年同比增长176.9%。主要是鹿晗的实体专辑的销售增加约760万元;音乐、视频制作服务增加约1740万元,主要源自短视频平台的视频制作服务。

按业务结构划分,公司收入主要源自以授出音乐版权及音乐录制业务为主,辅以演唱会主办及制作及艺人管理。

在授出音乐版权及录制板块,公司以自制和购入的音乐作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音乐库,通过向数字流媒体平台、专辑制作公司、市场营销及广告公司等主体授权,再向这些客户收取版税及许可费。

收入明细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授出音乐版权及录制部分产生收入分别为3044.4万元、5056万元、6876.5万元、7370.8万元4018.8万元。音乐授权收入也构成了风华秋实的营收大头,最近三年多该部分营收占比始终在90%以上。

演唱会主办及制作方面,分为主办和制作。在主办的情况下,公司负责负责演唱会的整体运作及管理,包括供应商接触、场地租赁、门票销售和舞台管理等;这时的收入依靠演唱会门票销售收入、演唱会广告和赞助收入以及演唱会相关产品的销售。

在演唱会制作时,公司为第三方制作演唱会和商业活动,并收取固定的制作费。

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很多艺人的演唱会被取消或不再举办,这让风华秋实的相关业务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办及制作27场、27场、零场、两场及零场演唱会、演出或活动。对应的各期收入依次为6073.7万元、180.6万元、0元、51.4万元、71.1万元,营收占比也从2018年的60%跌至1%左右。

艺人管理方面,风华秋实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为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包括数字流媒体平台、营销及广告公司、商业企业电视广播公司,通过安排公司管理的录音艺人参与商业活动、广告活动以及电视节目等。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公司共管理11名音乐艺人及10名练习生艺人,包括黑豹乐队、鹿晗、郝云及董又霖等。

业绩数据显示,因档期、疫情等原因,公司的艺人管理业务波动较大,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收918.5万元、323.9万元、179.6万元、763.6万元和134万元。

尽管营收保持了正向增长,但风华秋实的盈利却不稳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的毛利率腰斩至42.2%、净利率跌至2%,公司称期间大量收益来自短视频制作,其毛利率较低。

这也导致其净利润大幅波动,各报告期末分别为1836万元、1881.8万、4271.7万、3325.1万元和83.3万元。

明星光环背后暗藏风险

天眼查显示,上海风华秋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为1010万元,董事长为李辉。

据媒体报道,风华秋实前身为北京丰华,成立于2010年,曾于2011年签下汪峰唱片、演出在内的4年全约。创始人李辉,曾是摇滚歌手崔健所在乐队的键盘手。

2012年,风华秋实与摇滚乐队黑豹乐队订立了独家全领域合约,公司逐渐向传统的唱片领域进军。

2015年前后,风华秋实继续布局艺人经纪和唱片出版领域业务,同时视野不再局限于纯粹的摇滚乐演出领域,签约了当时风头正劲的鹿晗,并发布了他的首张个人专辑 《Reloaded》。

2016年12月1日,风华秋实曾获得三七互娱1.2亿元的战略投资,三七互娱占20%股权。2019年12月27日,公司原有股东退出,引入投资人上海兰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企业性质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春华秋实陷入抄袭事件中。当年5月份,鹿晗的单曲《慢慢》全网上线,MV公布不久后就被曝出部分分镜抄袭日本一支乐队的作品。

虽然MV承制公司对“疑似抄袭”表示不认同,但风华秋实还是第一时间对MV进行了全网下架处理,并表示日后会加强对物料制作的审核。

需要注意的是,风华秋实的明星光环背后也暗藏风险,最明显的便是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均较高,十分依赖于腾讯音乐和鹿晗。

招股书显示,公司客户较为集中,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总收益分别占集团总收益约35.9%、86.3%、93.3%、83.9%及92.9%。

这也不难理解,疫情之下演唱会业务近乎停摆、艺人业务营收较小,无奈之下风华秋实业务重心转移到版权业务。

但在版权业务方面,腾讯音乐占2021年中国音乐版权行业音乐版权总支出的一半以上,这让风华秋实对其依赖有加。公司坦言,公司倚赖一名主要客户X,该公司是一间母公司在纽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的集团公司,是领先中国的线上音乐及音响娱乐平台营运商。

从描述可知,该信息指向腾讯音乐。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来自腾讯音乐的收益占总收益约26.2%、78.6%、68.1%、38.1%及4.9%。

在独家版权时代结束后,有市场观点指出,唱片公司有望增强议价能力,提升曲库内容丰富度及优质版权数量,则成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不过目前,风华秋实的自建音乐库作品数量并不多。据招股书,公司自2011年起便开始建立自家音乐库,其音乐库由2018年12月31的332件音乐作品,持续增长至最后可行日期的829件音乐作品。

除此之外,鹿晗作为风华秋实旗下最“吸金”艺人,公司的经营状况也难免受其影响。招股书显示,2018年3场鹿晗演唱会为其带来5590.2万元营收,平均每场入账1800万余元。

而公司业绩,也十分倚重于鹿晗。据招股书,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来自鹿晗(集团)的收益分别为7090万元、1420万元、1500万、760万及1070万,营收占比分别为70.6%、25.5%、21.2%、9.3%和25.2%。

除了客户较集中外,风华秋实也依赖于主要供应商。公司供应商主要包括音乐版权拥有人、公司在管音乐艺人、其他艺人和演员、音乐创作人、音乐出品公司等。

报告期内,公司支付给前5大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占公司总采购成本的60.6%、88.1%、82.5%、66.6%及98.5%。

由于客户与供应商存在重叠情况,报告期内支付给鹿晗集团的总采购成本,分别占公司总采购成本的35.8%、46.1%、29.5%、16.1%及9.2%。

对鹿晗的依赖,风华秋实也意识到其中所在的风险。招股书称,公司正在通过物色和培训新艺人,及多元化策略和扩张计划,未来对若干艺人的依赖程度很可能会下降。

流量难以打动资本市场?

随着时代的变化,流量至上的演艺圈,如今“流量艺人”似乎已成了一个贬义词。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对“流量生意”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级市场上,IT桔子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文娱传媒行业分别发生24起和23起投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分别32.28亿元、33.47亿元,融资次数和融资金额都明显减少。

同样有遇冷迹象的,还有二级市场。

旗下拥有王一博、孟美岐、吴宣仪等艺人的乐华娱乐,是一家涵盖艺人管理、音乐IP和运营以及泛娱乐业务三大业务模块的文化娱乐平台。

从2015年开始,乐华娱乐曾3次冲击IPO。今年3月8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于今年8月通过港交所聆讯,8月24日-8月31日招股,计划于9月7日挂牌港交所。

但在认购期结束后,9月1日,多家外媒披露,乐华娱乐暂停赴港上市。知情人士透露,因为投资者意向未达到其估值预期,因此乐华决定暂停这一程序,以待市况好转。

有业内人士分析,暂停招股大概率是因为招股情况不佳,“没什么人申购,或者也存在市场行不好的原因。”

除了乐华娱乐,开心麻花、和力辰光、华视娱乐等文娱公司近年也纷纷折戟资本市场。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相关娱乐公司上市后也没有太好表现。8月10日上市的柠檬影视,至今累计跌幅已达19%,总市值约80亿港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近年来监管多次出手整顿文娱行业,艺人限薪令出台后片酬下滑,造成国内艺人管理市场整体市场规模下行,叠加疫情的影响,A股多家影视公司收入波动加剧,普遍陷入亏损。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对文娱行业敬而远之。

另一方面,相关公司自身也存在“硬伤”,简单绑定“流量艺人”,这种业务模式难以令资本真正信服。若艺人“塌房”,对公司可能有致命打击。

注:本文是雷达Finance(ID:leizhuba)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