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退款不退货,美零售商自救招数已尽

2022/7/6 9:57:00


美零售商陷入“倒牛奶”危机

上世纪20到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为降低产能过剩带来的危害,大农场主和资本家倾倒牛奶,将整个密西西比河变成了“银河”。那时也许未曾有人设想,多年后的今天,历史会再次重演。

近几周,沃尔玛、Target、Gap、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等大型连锁店,都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报告库存过剩,从运动服、春季夹克、连帽衫,到花园家具和儿童玩具等,他们表示存储这些货品需要花费大量金钱。

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NRF)和Appriss Retail的一项调查 ,2021年平均零售回报率为16.6%,总计价值超过7610亿美元的商品最终会重新回到商店和仓库。以沃尔玛为例,该公司称,至少需要一个季度才能摆脱过剩库存。

除商品库存外,各大品牌商还要处理退货商品,这让原本就紧张的仓库雪上加霜。为给旺季热卖品腾出储存空间,零售商们正考虑改变退货政策:消费者无需退货即可收到退款

零售专家Burt Flickinger指出,“零售商们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处理被退回的商品。当货品被退回,零售商会对退回的货品进行评估,如果商品的状况良好,将会以相同或者更低的价格将其重新放回货架。”

“当然,零售商也可以翻新受损的退货商品,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或转卖给清算人。或销售至境外,如欧洲、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

然而,鉴于目前港口的情况以及集装箱的短缺,将退货商品重新运往海外销售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因此也有零售商考虑雇佣第三方公司为他们处理掉所有退货。

不管是哪种做法,都在增加额外成本。Burt Flickinger也提到,“就每1美元的销售额来说,零售商的净利润在1美分至5美分之间。对于退货而言,每退回1美元的商品,零售商反而需要花费15美分至30美分来处理。”

全球物流危机导致销售额下降、运营成本不断抬高,破纪录的燃油价格和无休止的供应链危机,让零售商没有退路。当成本大于收益,交易就没有必要了。面临高昂的储存费用,放在仓库等待再次销售也不现实,新的退货政策应运而生。

“退款不退货”成必然之势

作为常年为零售商处理退货商品的第三方公司,goTRG每年为沃尔玛、亚马逊和劳氏等处理超过1亿件退货商品。

goTRG公司首席运营官Steve Rop表示,“零售商们要解决退货问题,同时避免库存进一步膨胀,那就不得不考虑‘无退货’”。

Rop称,今年恐怕100%的公司客户都将为顾客提供“退款不退货”政策。“他们已经开始在门店内清仓打折,但打折意味着人们会买更多不需要的东西,这将导致大多数人后悔,就会把商品再退回去。”

同时,打折对于本就低价的商品而言,商家能从中获取的利润微乎其微。如果能使整个购物流程更易操作且划算,零售商会建议顾客在退款后选择捐赠或保留商品。

不过,Rop未透露目前有哪些零售商已经开始实施了此政策。此外,亚马逊和劳氏的发言人均表示无可奉告。从对此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各大公司或仍在考虑该方案,或是希望低调进行,毕竟是无奈之举,确实不必大肆宣扬。

事实上,退款的同时让顾客保留退货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政策,早在2018年亚马逊就已开始实施。这种政策对特定的产品,如家具、厨房电器、家居、婴儿座椅、婴儿车等极具意义。这类大件商品通常运费高、利润低,且退货时可能引发卫生问题。

曾经急剧下降的库销比大幅逆转,甚至飙升至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的最高水平。在需求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各大零售商站在十字路口,面临“大量亏损”和“部分亏损”的抉择。可怕的是,也许这只是开始。

隐患显现,是自救还是自焚

值得注意的是,退款的同时让顾客保留退货并不是万全之策,具有一定的风险。零售商如何确保顾客不会过度滥用“退款不退货”政策,如何确保不被“欺诈”(比如顾客通过退款获取一系列免费的商品),成为面前的又一座大山

此前就有平台曝出,顾客抓住商家漏洞,多次故意申请退货赚取差额。因此对于各大零售商这一操作,有网友戏称其为合法版“零元购”,认为是在变相鼓励更多人没有底线的退货。

对于此类情况,亚马逊有着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卖家如果认为该订单退款属于买家的欺诈行为,可以选择阻止48小时退款。这笔订单会被发送到专门处理小组,如果审核后确定为欺诈行为,亚马逊就会取消买家的退款。

然而,沃尔玛目前的退货政策是无法完全保障卖家权益的。当买家申请退货之后,如果沃尔玛平台已经给买家全额退款了,但买家又后悔没有将商品退回的情况下,卖家很难操作追回。现有的退货政策存在漏洞,又叠以新的政策,平台矛盾定然会不断加剧。

往前,是供应链混乱、消费转型、大规模补仓的“后遗症”;往后,是美国消费需求放缓,经济学家定性美国正在进入经济衰退的现实。腹背受敌,美零售商恐难破解牛鞭效应。

作者:马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