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2022/6/22 20:59:00

  继续我们的走访之旅。

  在结束德阳数字农业走访工作之后,我抽时间去了一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按照惯例,我们应该先对三星堆博物馆做一番介绍。不过,这次可以免了。自从去年以来,随着频频“上新”,三星堆已经成为输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全球闻名,人尽皆知。

  这次我去的时候,三星堆博物馆隔壁正在新建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浑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好在新馆还没建好,我得以看到新馆建成后可能看不到的一些景象。

  比如,在三星堆博物馆我看到了一对正在结婚的新人,婚宴摆了多桌,各方宾客到场祝贺。要知道,在故宫博物院、敦煌莫高窟等地,商业婚纱摄影也已严格禁止,何况规模更大的婚礼、婚宴。

  比如,三星堆博物馆开放一个文物保护、修复的区域,分设文物储存区、陶器修复室、玉器修复室、金属器文物修复室、象牙修复室,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看到文物的修复过程、了解文物修复的技术方法。

  

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堆还大力推进数字化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更好地传承、保护、开发。本月,四川省文物局与腾讯达成合作,以三星堆遗址为中心,腾讯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助力考古科研工作者开展三星堆遗址数字考古与多维度的数字研究。

  在这个开放的文物保护、修复区域,我停留了较长时间,思考了一些新问题。

  参观结束后,我接受《环球时报·英文版》采访,就文物数字化保护、传承相关话题,结合我的走访历程,谈了几点思考。

  1、要发挥大型科技公司的价值

  文物进行数字化赋能,进而助力保存、修复,要比我们想得更难,最难的一点就是文物是非标准化的。中国古代的文物浩如烟海,涉及的类型太多了,古玩、瓷器、文献、图画、建筑等等,它们都不是标准化的物体,怎么进行数据化?而且我们的文物,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霜风雨、地下埋藏洗礼,以及各种化学物质氧化等,更加变得不标准化,难上加难。

  而且可能大家不知道,很多精美绝伦的文物刚刚出土时是一堆碎片,文物的碎片拼接、复原也是大难题,而且很繁琐。如果能应用顶级科技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手段和AI技术(3D建模、图像识别等),将会提升文物修复效率。

  上文提到,四川省文物局与腾讯达成合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具体双方要干什么?我们可以畅想一番,假如掘开一个坑,有几千个碎片,头都大了。我们可以把这些碎片拿出来平铺开,拍摄360度高清图片,让计算机识别这些图片特征,根据碎片特征给出拼接建议,工作人员按图索骥,就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高效开展工作。

  在腾讯助力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同时,阿里巴巴也在加速行动,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我之前在《阿里巴巴&阿里云,做了一件最最最最功德无量的事情》一文中,提到阿里巴巴&阿里云&达摩院、四川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成合作,计划用AI识别中国古籍的方式,将存放于海外的中国古籍,以数字化的形式接回故土,放置于阿里云平台,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用了两年多时间,阿里真出成果了。去年,阿里达摩院宣布完成了20万页中文古籍的数字化,识别准确率达到97.5%,最终沉淀为覆盖3万多字的古籍字典,落地「汉典重光古籍平台」。这些散落海外近百年的古籍善本,终于以数字化方式回归故土。

  

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在今天,任何人有一台能上网的设备,就可以免费阅读到这20万册经典典籍,这其中有很多是我认为已经失传的超级经典。

  我们期待,阿里和腾讯这样的企业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其他领军科技企业也参与进来,共同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修复、传承、利用做出一些新的贡献。

  2、从全民共享到全民共建

  俗话说,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我们总说,要让文化遗产全民所享,强调了人民的权利。与此同时,我们却忽视了人民义务,也就是让人民大众参与到文化保护、修复的过程中来。

  文物数字化保护、修复是专业技术,普罗大众怎么参与?很简单,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众所周知,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化工程,需要花一大笔钱。而现在文物保护的一大难题,就是资金缺乏(或许有人会说,还有个原因是人才缺乏。其实人才缺乏,也是资金缺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充足的资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古迹、遗址、古籍不能总得上头拨款,也可以发动群众的力量,云冈石窟已经开展类似的实践。借助腾讯的公益平台,云冈石窟16窟项目筹得400万元群众捐款,缓解了资金之急,进而投入资源进行文物保护。

  仓头伯王庙也有过“有力出力”的实践工作。2019年,来自五湖四海的群众赶赴山西襄汾,不问东西,不分彼此,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人奋勇当前,一砖一瓦参与仓头伯王庙的抢修工作。

  

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人民群众参与文化保护,一般不图利,但可以给他们相应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以前,古建修复完成后,会以碑石记录参与者姓名,往往也会标注捐赠金额。现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可以通过发放数字化证书和奖章的方式,褒扬参与出钱、出力的群众,进而影响更多人参与进来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3、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

  2016年春天,我曾到运城、临汾一带走访,目睹了正在修复中的五龙庙。

  五龙庙,也叫广仁王庙,是当世现存唯一的唐代道教庙宇,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可悲的是,这座放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被别供保护起来的唐代古建筑,门外成了苍蝇乱飞的垃圾堆,污水横流,而庙宇本身也因为各种原因濒临坍塌。后来,幸有万科的王石先生,奔赴山西出资驰援,才有了五龙庙的修复。

  我去的时候,有幸偶遇主持五龙庙修复的设计师王辉。王辉介绍了很多专业的修复知识,我不懂但大受震撼。我只记得,王辉说五龙庙不仅仅要修复,还要把保护和开放利用结合起来,在修复五龙庙主体的同时,将五龙庙周边改造成一个容纳村民公共活动的露天博物馆,这个露天博物馆村民都可以来参观,休闲的同时获取文物知识(不是原话,大意如此)。

  后来,五龙庙真的全民所享,围绕五龙庙的这个露天博物馆成了村子里男女老少活动休闲场所。

  关于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还有一个案例就是我们熟悉的故宫文创。故宫文创闻名天下,每年创造几十亿的产值。2021年,我赶赴故宫文创口红的合作伙伴——山东华熙生物走访,了解到故宫口红的主要成分就是蜂巢玻尿酸,柔软润泽,涂抹顺滑,能有效减淡唇纹,还能当润唇膏使用。我当时撰文赞扬称,故宫口红打造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案例。

  在今天,伴随着数字化技术、NFT理念的落地应用,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的案例就更多了。前不久,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文物局联合腾讯,基于腾讯幻核平台和腾讯区块链技术,推出“古建有画说”公益数字文创藏品计划,面向社会免费限量发行五款共计5万份的山西古建筑数字藏品,引发各界关注。

  

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还有很多企业利用VR技术,让博物馆走进家庭、走进校园、走进工厂、走进社区,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这也是一种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的典型案例。比如在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我赶赴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博物馆进行参观走访。在这个几十平米的空间内,配备了各类高科技产品,连接了无数的博物馆和艺术家,让学生品味到3D全息投影呈现的维纳斯断臂之美,体验VR科技带来的古今穿越震撼,直观地感受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变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