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解封撞上618,上海人民疯狂剁手?

2022/6/17 11:07:00

上海已经解封半个月,时隔两个月再次行走在上海街头,感觉真是既熟悉又陌生。打开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关于上海解封的词条占据高位,大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分享解封后的生活,有很多已经加入了618大促的消费者,展示着自己的淘宝订单截图。疯狂买买买真的是大部分上海市民的消费现状吗?为此,库润数据对400位上海消费者进行在线调研,了解他们解封后的618大促消费状况,当下消费观、直播购物方式的变化等。

解封后的第一天,是开心的感觉!

各位上海的小伙伴,解封第一天你们都去做什么了呢?我们询问了三位身处上海的同事,得到的答复与调查数据如出一辙。不过还是有小伙伴不敢掉以轻心,解封后也要稍作观察,暂缓行动,给谨慎的她点个赞!

消费观1_11.jpg

结论

亲近大自然、品尝美食和采购补货,是解封后大多数消费者的“开门三件事”;

另外,更多女性消费者选择了亲子活动、皮肤护理,男性消费者对汽车消费更上心,25岁以下年轻消费者对饮品、甜品的需求更强烈。

消费观2_03.jpg

618不能错过,激情下单N多好物

一场为期2个多月的居家隔离,让多少极简主义人士开始动摇之前笃定的生活方式?而原本的购物党会因疫情开始缩减开支、还是在解封后开始疯狂买买买?

消费观1_17.jpg

结论:

解封遇上年中大促,囤货与理性并存,消费心态两级分化,消费者心态的推动呈现两个方向:

1)因食品短缺的不安感催生了防范型囤货;

2)购物欲被压缩使消费者重新审视自身的消费需求,部分被访者也感受到了经济压力,或持续降级或理性消费。

消费观2_02.jpg

618大促的困扰……

在快乐购物后,还需耐心等待收货。截至今天,618大促已接近尾声,部分消费者首轮下单的产品已经发出或收到。购物虽爽,但上海市民对今年的618大促仍有一丝焦虑,主要体现在上海因封控带来的物流压力日渐复杂的购物机制方面。

消费观1_15.jpg

该买买、该省省,钱要花在刀刃上!

大促永远是囤货控的盛大狂欢,2021年的双12大促,我们对全网5000名消费者进行在线调研,得知消费品类榜Top3是日用品类、食品类、美妆护肤品类。今年我们聚焦到解封后的上海,经过疫情的洗礼,上海市民618大促购物品类,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结论1

相对而言,医疗保健、食品饮料和生鲜品类的消费者,购买金额比往年同期更多,是今年大促购买变化最强烈的品类,与消费者解封后的囤货心态保持一致性;

选择降级或理性消费的被访者,更愿意减少消费金额的品类是部分的食品饮料、宠物、个护美妆和鞋履箱包品类。

消费观2_04.jpg

结论2

除个别渠道,线上平台的整体趋势更好,经历了封控对线上购物渠道的进一步塑造,被访者更加倾向于线上购物;

综合、生鲜和社交电商平台的消费者,购买金额比往年同期更多;

选择降级或理性消费的被访者,愿意减少的购物消费相对集中在线下,综合电商因为商品的丰富性,能提供降级消费的替代选择。

消费观2_05.jpg

直播爆火,但真的值得买吗?

直播成为大家购物的重要方式,几位重要的头部主播、直播事业做的风生水起的明星主播、还有略显冷门但惊喜满满的腰部主播、各类品牌的官方直播,你都有所了解吗?

结论1

淘系电商和抖音处于直播购物平台的第一梯队,两大头部平台在观看直播至尝试购物的转化上差异较小(96%VS85%),而从购物尝试到购物最多的转化差异较大(70%VS22%),说明综合电商与内容平台之间的直播购物竞争,已经从促进消费者首购尝试,转向了复购粘性的比拼。

消费观2_06.jpg

结论2

直播购物渗透率Top5品类中,渠道竞争的替代购买占比更高;

医疗保健品、食品饮料、日用快消、个护美妆及服饰,是解封后直播购物渗透率Top5品类,但它们都属于“原本就打算购买,只是从其他渠道转向直播购买”的渠道竞争结果,属于存量替代。

消费观2_08.jpg

结论3

发展到今天,价格因素已经不是直播购物的单一驱动,消费者对直播形式的喜爱,对精选商品+全面展示的认可,都是不可替代的购物体验。

消费观2_10.jpg

清点疫情囤货,二手平台见?

疫情期间,很多上海市民从缺少物资慢慢转变成了囤积了大量物资,很多人在家闲来无事,甚至清点家当,梳理消费习惯。解封后有一批消费者开始在二手平台转卖无用物资,比如我司的一位宝妈。

消费观1_13.jpg

结论

四成被访者有将闲置或囤货过量的食品饮料、电子类产品、服饰等商品,转让或转卖的经历。

消费观2_12.jpg


— 结语 —

报复性消费也好,回归理性主义也罢,只要经济状况允许、自己开心舒服就好。犒劳一下在家憋了两个多月的自己,感恩失而复得的生活,一切都将恢复如常,慢慢规划未来也未尝不可。给坚韧勇敢的上海与上海市民点赞鼓掌!??

Cool解读:未来上海消费状态的分析与思考

此次上海疫情解封时间恰好撞上今年的618大促开启,我们好奇此刻上海消费者的心态变化,也想知道他们在今年的年中大促中会有哪些购物倾向。

调研后发现,封控对消费者心态的推动呈现两个极端的方向:一方面因为食品短缺的不安感,催生了新的囤货购物需求;另一方面,封控时期购物欲被压缩,迫使消费者重新审视自身的消费需求,购物行为更加理性,部分被访者也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压力,倾向于选择降级消费。

从购物品类上说,医疗保健品、生鲜及食品饮料是今年大促购买意愿强烈的品类,与消费者解封后的囤货心态保持一致性。而选择降级或理性消费的被访者,更愿意减少购买的品类是部分食品饮料、宠物用品、个护美妆和鞋履箱包品类。

经历了封控对线上购物习惯的进一步塑造,整体上被访者今年618大促,更加集中于线上购物,尤其综合电商、生鲜和社交团购的消费者,购买金额比往年同期更多。

随着日常生活的逐步恢复,有哪些在封控期养成的习惯会慢慢弱化,哪些消费行为被延续了下来,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