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瑞幸复活,但与咖啡无关

2022/6/13 17:54:00

一个被爆造假,市值一夜蒸发50亿美元,被迫退市,同时还要面临调查处罚以及天价诉讼赔偿的企业,如何在两年内翻身?没错,我说的是瑞幸。


2020年2月,以做空中概股闻名的浑水声称收到了一份长达89页的匿名做空报告,内容直指瑞幸数据造假。


图片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销量和售价。找了1500人去53个城市的门店录像11260小时,逐帧看发现销量根本没那么多。又收集了25843张小票,来证明瑞幸的客单价在优惠券的帮助下被夸大。


图片


图片


铁证之下,4月份瑞幸承认有22亿元的交易额造假。


图片



1


22亿对瑞幸而言是个很特殊的数字,从创立到上市,瑞幸总共烧了22个亿。但此时22亿所代表的,是从北京银河的第一家门店开业到赴美上市,瑞幸只用了18个月,这是全球最快IPO记录,是烧钱换增长的商业模式代表。


而11个月后伪造的22个亿交易额,则证明了所谓的烧钱换增长,纯粹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13个月,从上市到退市,又创下了中国最快的退市记录。


消息公布后,瑞幸盘前股价狂跌84%,开盘后股价更是上演了六次熔断,最终报收6.4美元,跌幅达75.5%。此外,它还将要来自监管的处罚和众多投资者的天价诉讼赔偿。


彼时,无论是行业内的从业者亦或是普通消费者都会认为,瑞幸,大概率要凉了。


图片


但现在,即使我不说,大家也能感受到瑞幸还活着,而且活得应该还不错。爆款品类,从生椰拿铁到和椰树联动的椰云拿铁;代言人从利路修到谷爱凌,出其不意却又频频出圈。


图片


可只有你在看了瑞幸公布的业绩报告后,你才知道这出瑞幸逆袭记上演到了哪一步。


图片


5月24日,瑞幸咖啡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第一季度瑞幸总净收入高达24.0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89.5%。一家两年前被判了“死刑”的公司,却在疫情下实现了逆势大幅度增长。


早在2月份,瑞幸董事长兼CEO郭谨一就在内部信中指出,瑞幸2022年1月份一共开了360家门店,远超2018年和2019年开店月平均数,为历史之最。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18年19年那会,瑞幸开店是不计亏损的扩张模式,而现在是精耕细作的稳健模式,每开一家店就要盈利一家店。这也在一季度报告中有体现,门店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3%的同时,瑞幸自营门店的单店GMV增速也达到了41.6%。


截止到今年,瑞幸共有6580家门店,已全面超越了星巴克在中国的5557家。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咖啡之王。


但问题是,这种爽文一般的商业逆袭,瑞幸是怎么做到的?



2


瑞幸的转变离不开一个人,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


图片


某种意义上,瑞幸商业的逆袭史,就是郭谨一宫斗的逆袭史。在爆出财务造假事件后,董事会立即要求原CEO钱治亚和COO刘剑停职,两位高管均是陆正耀的神州系成员。权利受到威胁的陆正耀,在这个时候召开了特别股东大会,以自己罢免自己董事长职位为代价,扶另一位门生上位。此人正是郭谨一。


郭谨一原本属于陆正耀的嫡系,2016年至2017年一直都任神州优车公司董事长陆正耀的助理。但在瑞幸发展的问题上,他有不同看法。


瑞幸造假事发后,资方对此表示愤怒,支持郭谨一开展了完全不同于陆正耀的打法。


在原陆正耀时代,瑞幸的打法就是扩张开店,通过补贴亏损换销量,以此来给资本讲故事。这也是瑞幸咖啡被称为民族之光的缘由,割美国韭菜,请中国喝咖啡。


而郭谨一接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店,不赚钱的店铺就关掉,要求所有店铺都要能盈利。接手时第二季度瑞幸自营门店为4267家,到当年结束,门店已缩减至3929家。效果也立竿见影,在2020年11月,瑞幸60%的门店就实现了盈利。


图片


按照郭谨一的说法就是,我们和过去已经完成了历史性的切割,进入精细化运营状态。


这一过程中少不了传统势力的反扑。2021年1月,原管理层指控瑞幸新董事长郭谨一涉嫌贪腐,还找了很多人联名签署了一封罢免信。


图片


“由于现任董事长和CEO郭谨一的无德无能,公司已经到了存亡的边缘。”


起笔这封罢免信的一定不是什么厚道人。接手时就已经在存亡的边缘了,还能烂到哪去呢?就像那句话,都已经跌到地心了,后面再怎样都是向上。


事实上,郭谨一也确实没查出任何问题。在回应中,他阴阳道:“公司现在经营稳定,收入向好,是一些‘造假出局人’万万想不到和不想看到的。”


图片


至此,在陆正耀团队全面溃败,郭谨一一方的全面胜利下。瑞幸开启了全新的方略,除了之前说的闭店等节流举措外,核心举措是将原先放在营销与扩张上的重心,放在了产品本身上。


瑞幸开始大幅度缩减营销成本,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市场营销费用率从上半年的20%以上,缩减至不足5%。


而与之相替代的,是瑞幸研发的新品数量。瑞幸产品研发采用赛马机制,平均每研发22款产品中,仅有1款能走向大众。而2020年,瑞幸全年共推出77款新品。到了2021年,这个数量达到了113款。


换算下,平均每7天就有一个新品被更新。



3


用户层面能感知到的,就是瑞幸的爆款有点多。


2021年推出的“生椰拿铁”,累积销售杯量已经突破1亿杯。当时种草贴的普遍话题是:要起多早才能买到一杯瑞幸的生椰拿铁?


图片


2022年接棒了这一传奇的是“椰云拿铁”,首发当天卖了66万多杯,当周销量破495万杯,销售总额超8100万元。


图片


两个爆款把“咖啡”+“椰汁”的组合摁死了,相关材料供应商有一段时间因为小红书种草如何配置“某幸同款”,被卖到断货。


瑞幸做咖啡是秘诀是,他们做了两年咖啡后,终于意识到,中国毕竟没有咖啡的历史,更多的咖啡因都是通过茶来摄入,绝大部分消费者并不能欣赏咖啡的带着苦酸的风味,而单纯加糖加奶也不符合中国食甜的口味。


咖啡在中国需要经过特色化的改造,以符合本土口味,这是高情商的说法。低情商的说法是,把咖啡做出一杯奶茶。


从2020年下半年起,瑞幸往咖啡里加过的东西,就包括但不限于:珍珠、西米、酸奶、饼干、坚果碎、彩色马卡龙粒以及菠萝、西柚、草莓等各式各样水果的果肉粒。


咖啡只是其中的用料之一。越到后面你会越发现,瑞幸更像一家以咖啡风味为主题的奶茶店。


尽管因此深陷“瑞幸咖啡并不专业”的话题。瑞幸也虚心接受,后面推出了面向更专业咖啡爱好者的小黑杯系列。但销量是诚实的,相比于“生椰”“椰云”系列隔三差五发战报说自己卖了多少杯,小黑杯的销量在瑞幸公开资料里基本没提过。


图片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好不好喝。


瑞幸在咖啡奶茶化这条道路上得到的另一重教训是,我可以做奶茶,但无论如何都要套个咖啡的壳子。之前瑞幸曾推出过“小鹿茶”,也花了大力气来做宣传推广,但在竞争激烈的新式茶饮行业里,很快就被扫地出门。


图片


但两年后疫情来临,以奈雪、茶颜悦色为例的新茶饮在萧条的大环境下被打得嗷嗷直叫,裁员、闭店、降价也阻止不了收入下滑,卖着咖啡包装奶茶的瑞幸却在逆风下大幅度向上发展。



4


在浑水做空瑞幸时,曾针对瑞幸经营情况发表过两个著名观点:


一个是,中国喝咖啡的人其实没有那么多;


另一个是,瑞幸用优惠券培养出来的大多都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一旦取消补贴,销量会大幅降低。


但如果理解了瑞幸奶茶的本质的话,其实这两点就并不成立。


中国喝咖啡的人少,但喝奶茶的人多。且瑞幸的价格在15到25之间,在国内奶茶均价中也仅仅属于中游水平。在友商的衬托下,并不会让消费者却步。


瑞幸咖啡奶茶化,在我查阅资料时,发现也有其他博主用不同表述谈及过。而除了口味的调整,还有一重明显的变化,是在消费场景端。


我们会说,找个地方喝杯咖啡坐一下。但对于奶茶,虽然部分门店也有座位,但基本都是拿了就走,不会为了找个地方聊天、办公、商务社交而特意去买杯奶茶。


最早给中国带来咖啡店理念的星巴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了“第三空间”的概念:除了生活、工作之外可供我们感到轻松、愉悦、抚慰精神的社会空间。满足了当时人们对灵活办公和商务社交空间的需求。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消费者当时对于咖啡的购买,通常包含了另外两重属性:对高端舶来品的炫耀属性以及对咖啡厅提供的环境付费。


但现在,中国的咖啡消费的逻辑变了,咖啡仅仅成了咖啡,一种饮品,和奶茶一样。


年轻人成为了主力消费群体,DATA100《咖啡市场趋势洞察报告》的数据显示,20~35岁的消费者贡献了近80%的咖啡消费。


图片


他们对于咖啡要求是,味道不差,方便购买,物美价廉。


在新的逻辑下,瑞幸小面积店铺比传统咖啡厅更具备优势,他们能将摊子铺得更大,成本压缩得更低。根据瑞幸财报显示,在三四线城市,瑞幸甚至普遍采取联运的方式以降低门店成本。


这也使得他们生产的咖啡,在价格上符合高频饮品的价位。以星巴克为例,坚持门店空间价值的咖啡品牌,咖啡的价格大致是30-50元。而瑞幸不到它的一半。


2019年5月,瑞幸登陆纳斯达克,高调地曾在纽约时代广场打起了一个巨大的户外广告,问“中国咖啡和美国咖啡的差距在哪?”答:“差在自信。”


图片


而现在3年过去,瑞幸在经历退市后,4月宣布破产保护程序成功结束,意味即将卷土归来能再度上市。


我们再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瑞幸可能会给出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中国咖啡和美国咖啡的差距在哪?”答:“差在时间。”


咖啡和茶一样属于一种饮品文化。文化的沉淀和发展需要时间,但带来快乐的多巴胺不需要。



我还写过:

为什么雪糕的价格越来越不平民化?

为什么情色灰产都瞄上了闲鱼?

在长沙找一份月薪5000的工作有多难?

散户做影视投资为什么一定赚不到钱?


我有个公众号:韭黄阿rich。套路灰产/商业骗局,可以关注一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