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百融云创:左手SaaS、云原生,右手高利贷、砍头息?

2022/3/30 16:25:00

回顾金融科技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几乎是和国内网贷行业共同生长起来的产业。在缺乏监管的状态下,科技的力量总是显得肆无忌惮,在金融领域掀起阵阵狂风暴雨。

百融云创:左手SaaS、云原生,右手高利贷、砍头息?


如今随着P2P的出清,面向C端聚集资金的互联网业务被监管严格控制,百融云创、信也科技等曾经的金融科技公司们改名的改名,转型的转型,转向其他领域续写“辉煌”。近日,百融云创发布了2021年报,营收与调整后净利分别为16.23亿元和1.41亿元,均实现增长。但隐忧却始终如水下的冰山般,虽不可见,却从未消失。

科技向善or科技为恶,这是个问题

技术并无原罪,关键是企业利用技术究竟是向善还是为恶。不可否认,在商业力量的推动下,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日益加深。在金融的严监管态势下,技术逐渐被关进法律笼子里,对数据保护要求也愈发严格。

曾经的金融科技公司们在业务发展进入困境之后纷纷转型,转型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业务上,走向为正规金融机构赋能。

百融云创赋能的金融机构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比如银行,由于机构庞大,形象刻板等因素,线上化转型存在痛点,在流量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随着流量红利不复存在,获客成本不断提高。

另外,银行从线下完成线上转型是一种趋势,因为银行存在大量有待释放的线上用户需求。据麦肯锡调研显示,40%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将更多使用手机银行,同时2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将更少使用线下网点。

最后,疫情也促使客户不断从传统银行网点转向数字化渠道。根据BCG的调查,在疫情之后,预计移动银行的使用将进一步净增19%,而网点使用将进一步净减26%。诸多因素之下,赋能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成为金融科技企业最有效的转型之路。

而转型的另一层含义则是对外界思想观念的扭转。

为什么“金融科技”四个字已经成为相关领域企业闭口不谈的隐讳?因为在行业早期野蛮生长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已经被披上了一层“为恶”的外衣。

百融云创CEO张韶峰多次发表以“大数据服务”为主题的百融云创商业模式演讲。张韶峰宣称,作为金融科技公司,百融云创以“让金融普惠民众”作为企业使命。并表示,希望通过促进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帮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上亿的老百姓,以及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

但百融云创的转型似乎并不彻底。

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在百融云创投资的广州数融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旗下,有一款名为榕树贷款的产品,面临着高利率、砍头息等各类投诉,存在诸多非议。

百融云创:左手SaaS、云原生,右手高利贷、砍头息?


百融云创:左手SaaS、云原生,右手高利贷、砍头息?


在2020年01月15日,据法治周末发文报道,榕树贷款APP上多个推荐的金融产品,在黑猫投诉、聚投诉平台上被指利率过高、变相收取“砍头息”、软暴力催收等问题突出。

张茜(化名)是榕树贷款APP用户之一,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她在其APP上推荐的“你我贷”产品借了6500元,共分12期,前3期分别还款1223.87元,利率高达125.94%,后9个月每月还款573.87元,利率则为5.95%。全部算下来她共需要还款8836.44元,利息为2336元,综合年利率为35.94%。

百融云创也曾回应称,传闻内容脱离实际,严重损害其名誉及利益。

百融云创在上市招股书中披露,就精准营销服务及保险分销服务而言,我们是个人数据处理者,直接受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约束。我们目前做法的若干方面并不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规定。例如,在处理敏感数据或将数据提供予第三方时,我们并无进行风险评估。榕树及黎明目前的隐私政策可能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下明确规定的充分或详细信息,且黎明并无征询数据主体单独同意或定期进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规定的合规审核。

此外,招股说明书称,倘我们、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或供应商未能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最终版本,我们或会面临法律诉讼、监管行动或处罚,从而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声誉,并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或会增加我们的合规成本,进而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情况似乎并未得到好转,与张茜有同样遭遇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榕树贷款有将近2427条投诉结果,其中仍然不乏高利贷、砍头息、私自扣款等投诉,在最新的投诉中甚至有用户表示因为暴力催收逼死父亲,并且附上了丧事的图片。当然,这只是投诉人的单方面的说法,事实仍有待考证。

百融云创:左手SaaS、云原生,右手高利贷、砍头息?


在2019年,大数据风控公司就曾遭遇生死劫,业内企业被迫暂停服务甚至高管被警方带走。有传言称百融云创数据查询受影响、个人征信数据业务被暂停,深圳分公司员工被带走,后被官方否认。

当金融科技公司撕下“金融”的标签

目前来看,科技在金融行业全面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但在营销、反欺诈、审批、贷后管理等单个场景中已经得到了价值释放。

但被资本催熟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撕下“金融”标签之后,“科技”二字却显得有些苍白。

数据是金融的基石,从精准营销到大数据风控,一切金融科技发展的底层逻辑其实都是数据收集和应用。百融云创早期以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服务商示人,现在又开始扮演金融SaaS的角色,实际上从未脱离大数据技术的本质。

比如百融云创的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主要是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数据及分析服务,以支持贷前风控和交易后监控、贷后管理和精准营销的需求;保险分销服务是赋予保险经纪人数据驱动工具及数据分析,促进保险销售和客户关系;而精准营销服务是基于百融云创旗下的专有金融产品推荐平台,利用对用户数据的分析获取精准用户流量,提高转化效率。

对于百融云创来说,技术以数据为养料,从数据中生长出来,数据即企业护城河。

在过去,以大数据风控服务为主业的公司成千上百家,几乎都是靠爬虫爬取隐私数据,面临的是同质化竞争的窘境。按照这样趋势发展,行业最后将很快演变为一片红海,难言科技。

如今的情况是,金融科技公司们想要发展科技,但是正逐渐失去数据的支撑。随着《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试行办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个人信息的数据治理越来越严格,企业能够获取数据的来源越来越窄。大部分金融科技企业虽然言必称大数据、AI、算法,但缺乏足够高质量的数据,科技能力难以提升。

不过也有企业选择铤而走险。在去年5月,网信办对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进行了点名通报,所涉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等。其中48款网络借贷类APP中就包括榕树贷款。

而且纯技术输出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从上市的金融IT服务商来看,大部分公司都已经在金融技术服务上耕耘了十几年,技术成熟,但营收、利润都不高,存在天花板。

外部来看,给金融机构提供科技合作的外包厂商也非常多,百融云创面临的对手既有AI公司,还有巨头、甚至金融机构自身也开始发力自研,金融科技企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的《2020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显示,百度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位列第一。在商业落地上,百度服务近200家金融机构。而腾讯在专利申请量上拥有8450件,腾讯称已服务2000多家金融客户。至于阿里的蚂蚁集团更是深耕金融科技已久。

视觉AI公司云从科技、AI平台企业第四范式在金融领域也有大量落地场景,背后都曾获得国有银行投资,在业务上与大行保持高度耦合,频频拿下银行大单。另外,工行、中行、交行、农行等国有银行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工行曾在年报中表示,设立工银科技是立足金融本质和科技优势、整合创新能力、构建智慧银行的战略举措。

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逐渐走向有法可依、有规可行,但在与互联网巨头乃至传统金融机构的博弈中,金融科技企业并不轻松,相当于夹缝中求生,急切需要寻找新的长远之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