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一汽大众的比特、钢铁与人

2022/3/23 22:47:00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18 世纪,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洪堡对拉丁美洲进行了一场为期五年的科考探险,通过对 6 万件标本和数十本研究笔记的整理,洪堡提出一种理念——自然中的物质和生命是一个「活着的整体」,委内瑞拉与瑞士生长着同一种高树、秘鲁洋流同时带来降水和渔获,一切都被联通,并受到某些共同的规律所支配。


这些认知在今天被我们视为常识,但这恰恰显示出洪堡的伟大——当时的人们执着于对新奇的个体分类研究,并未认识到万事万物的关联。他的后辈达尔文这样说道,没有洪堡的影响就没有《物种起源》。


如果说洪堡对「万物互联」的闪念代表着人类的一次觉醒,那么在数字洪流奔涌而来的今天,可以说,中国制造业也呼唤着新的「洪堡时刻」:如何将比特、钢铁与人联结起来,创造符合未来的生产范式?


如何打破壁垒,让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连通,让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同频,让数据在组织内、组织间、链路间流动起来,激活每一个人的创造力,这几乎成为每家制造业企业都在寻找的答案。


产业数字化是周天财经长期关注的领域,我们在近期的观察中发现,一汽 - 大众,这家为国人所熟知的汽车企业,发生着大量微小却重要的改变。这些改变关乎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以及无数一线从业者的认知迭代。


01 拔掉「数据烟囱」


一汽 - 大众是典型的现代化大型车企。从 1991 年成立至今,一汽 - 大众有八大专业生产工厂,产能布局覆盖长春、成都、佛山、青岛、天津等多座城市,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和近 600 家供应商。


因为背靠工业技术先进的德国大众,一汽 - 大众数字化布局的起步也相当早,产线上的信息化系统从 90 年代开始就在陆续引进,在内部协同办公上,一汽早在 2000 年左右就开发了内部 OA,2008 年开发了综合业务系统,实现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的系统,如公文发送以及任务的上传下达等等。


但起步早未必全然意味着优势。在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办公应用部总经理田超看来,大型车企在数字化转型中要面对许多困难,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应用分散化」,启明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一汽的电子计算处,拥有 20 多年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建设经验。


数字化建设多年,大型制造企业内部有很多独立的业务系统、独立的账号体系,业务人员需要进入到各个不同的系统进行操作,每个系统就好比一座「数据烟囱」,难以相互调用。


一汽 - 大众成都工厂数字化负责人、涂装高级工程师崔广明向我们谈到,在产线上有专门负责「工作调度」的同事,比方说,生产线上的管理人员想要了解每天、每小时生产多少台车,他只能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去问调度同事,因为公司内部的信息化系统繁杂,调度同事就去内部负责生产管理的系统上去查到数据,然后再反馈给一线,每天工作负荷非常大。


成都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涂装车间

其高级工程师崔广明在现场工作


企业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困扰,但整合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底层框架,同时满足数据运转的稳定性、系统拓展的弹性以及内部信息流转的安全性,即便是对于拥有内部 IT 团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来说也意味着极高的成本与风险。


改变发生在 2019 年,一汽集团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田超的说法,将钉钉引入到一汽是「里程碑式的飞跃」。


过去的数字化系统多是局部方案,满足不了当前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只有足够合作和开放,才能为大型企业提供一个适应性强的平台底座,而这正是钉钉的强项。


基于钉钉「云钉一体」的底层能力,一汽通过统一用户、统一认证,实现了近 12 万员工通过一个系统入口访问,所有的业务系统审批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待办中心来进行,「效率有了指数级的提升」。


因为框架所提供的弹性,钉钉已不是外界所理解的一个仅具备协同办公功能的软件,通过一定的定制化开发,钉钉在一汽 - 大众也成为生产管理的统一接口,移动办公的门户。


在崔广明所提到的工作调度场景中,现在一线人员通过手机就能够实时看到想要的数据,传达流程所造成的延迟被彻底解决。「工作调度」的岗位在流水线生产中是多年来的标配岗位,在崔广明看来,未来如果各个工厂产线都具备了实时生产管理的能力,那么调度角色的工作内容也将在根本上改变。


一汽 - 大众的数字化升级还远不止于此。


02 「数字化」的民主化


在一汽 - 大众集团内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共识, 另一个痛点却在浮出水面——业务部门对数字化的需求爆发式增长,但是 IT 研发的资源有限,面对零散、小的数字化需求,很难抽调人力去满足。


破局的关键,就在于数字化能力的下放。


低代码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简单地说,借助低代码技术,只需要用极少量的代码编写,甚至只靠图形化界面的拖拉拽等操作,就可以快速开发应用并将其配置和部署上线。


一汽 - 大众管理服务部意识到这种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低代码平台在公司内的落地。一汽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管理服务部钉钉项目经理张文博表示,2021 年管理服务部将钉钉低代码平台「宜搭」开放给全员使用,令 IT 部门完全没想到的是,在没有大力宣传推广的情况下,业务部门竟然自发形成了使用新工具的热潮,「现在一汽 - 大众有近 500 人在用低代码开发,超过 90% 都是业务一线人员」。


基于钉钉低代码开发的安全管理系统


崔广明是钉钉宜搭的第一批使用者,作为成都分公司涂装车间现场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发现,在生产现场有大量的数据还在依靠纸质表单进行收集,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他举了一个例子,为了保证车身油漆质量,工人们每天都需要对车身膜厚、颜色等进行检测,还需要对现场设备的温度、压力、PH 值保持着高频率、点对点的检查,确保参数在标准范围之内。过去一直是通过纸质方式进行记录,然后再汇总到 excel 表格之中进行跟踪,而借助钉钉宜搭,产线很快开发了将所有工艺参数在线管理的移动应用。


尽管很多重要参数仍然需要人工监测,但员工只需要直接扫描产线上的二维码填写上传,如果这个参数有异常或者车身质量缺陷,就会自动通过钉钉流程推送异常信息给相关人员,以便快速进行处理。


类似地,针对工厂的环保管理,崔广明和同事也搭建了相应组件,将传感器数据上传到服务器,苯、氨氮等各种废气数据都能实时在后台查看,一旦超过了设置好的阈值,钉钉就将推送报警信息给到各级负责人。


稻盛和夫经常讲「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明」, 他依靠丝丝入扣的「现场管理」,让京瓷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关键就在于提高反馈颗粒度,让一线所有的效率改善举措都能立等可取,能动性也由此激发。


借助钉钉宜搭,数字化能力下放到了生产一线,正如张文博所言,「低代码开发和学历没有关系,无论是工程师、一线工人,还是技校刚毕业,都可以使用低代码开发」。


实际上,目前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超过一半都在使用钉钉,这一方面来自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蓬勃的数字化需求,同时也是因为钉钉针对制造业数字化提供了完善的底座。


钉钉对低代码开发平台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对制造业企业服务过程中的观察——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却极为迫切,因此只有将低代码开发工具做地足够易用、可靠,才能兼顾成本和效率地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


而在其他制造业数字化所需要的能力上,钉钉也在迅速迭代,比如在今年早些钉钉所发布的制造行业解决方案中,就推出了覆盖从订单管理到工艺、BOM、工序、财务等标准化流程,还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制造业企业分别准备了相适配的解决方案——大企业有足够空间深度定制,中小企业也有足够丰富的「开箱即用」组件。


现在,一汽 - 大众管理服务部在每个业务部门都抽调了一部分对数字化技术感兴趣的技术人员,成为「数字化专员」,他们成为既懂业务,又熟悉技术化手段的「专家」,他们的任务是专注于生产业务中的数字化,收集产线需求并评估数字化的实现路径,这些人还组成了一个「数字化工作室」的虚拟组织。


这种「数字化的民主化」,极大调动了生产一线的主观能动性,浩如烟海的 know-how 也得以结构化、数字化地沉淀。不仅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呼唤炮火」,还直接把「兵工厂」搬到了火线。


03 从「改进」到「颠覆」


供应链中有「链主」的概念,它指的是在某条供应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有较强影响力的核心企业。一汽 - 大众就是一个典型的「链主」。


当「链主」自身突破了瓶颈,数字化能力深入发展,自然而然地,它就会希望并带动上下游企业也都接入到数字化的网络中来,以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这样由点及链再到面的改变正在发生。


目前,一汽集团内的二十多家企业都已经整合在钉钉上面,不只是合资品牌的一汽 - 大众,还有自主品牌的一汽解放、红旗品牌等等,「全集团范围内有 300 多个移动端应用都集成在钉钉上,集团待办中心的流程有 1400 多个,红旗品牌的全网供应商也都已接入钉钉」,田超说道。


借助钉钉,一汽正在建设统一的供应商协同平台,未来,几千家供应商将以钉钉作为唯一的移动端入口,与厂家进行实时协同。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底座,钉钉也在不断牵头总结、沉淀行业中的各种实践,让不同企业之间相互启发,加速产业数字化的发生。


崔广明谈到,去年七月份,成都疫情反弹,又恰好赶上工厂季度检修,很多员工在假期出门旅游。受到钉钉上面另外一家企业案例的启发,崔广明很快开发了疫情管理组件,员工每天线上健康打卡,位置信息也在后台自动报备,后来还陆续迭代了核酸检测结果与员工入场权限结合等功能,高效解决了对数千名员工的疫情管理需求。


基于钉钉低代码开发疫情防控平台


产业数字化不是像水加热到 100 度就立即沸腾,而恰恰是通过每个环节、每条产线、每家企业的升级逐渐铺开,无数效率提升汇总到一起发挥出「乘数效应」,使生产效率发生颠覆式地进步。


04 小结


1991 年 12 月 5 日,第一辆捷达 A2 轿车在一汽轿车厂组装下线,彼时全车零部件国产化率还不足 10%,如今大众品牌部分车型的国产化比例提升至接近 100%。应该说,一汽 - 大众见证并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从弱到强。


捷达轿车模型


随着制造业和数字科技的融合,在一汽 - 大众的改变中,可以看到借助钉钉的数字技术,大型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应用分散化、软件开发周期长、上下游生态协同等难题都在得到解决,数字化的广度、深度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得到了大幅推进。


学者施展认为,人类历史上几次工业革命都遵循着类似的逻辑,生产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后,组织技术也同样得发生重要变革,新的生产技术遇到了恰当的经济组织形态,然后才能够规模化地展开。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所依托的信息(智能)技术和分布式组织技术,其实也恰好对应着钉钉的两个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与组织数字化。


钉钉仍在进化,在其最新发布的「酷应用」中,在开放 PaaS 化基础上,厂商开发完的应用可以直接嵌入到钉钉高频的界面,比如 IM 的信息流等场景。


而对于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钉钉总裁叶军表态相当坚定,「会当成一条最重要的赛道投人、投时间、投精力」。


未来正徐徐展开。比特、钢铁与人的智慧就此联结,中国制造可能已经触碰到「洪堡时刻」的门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