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服务实体经济不只是说说而已,广东成为生动的案例

2022/2/28 12:09:00

现在,“服务实体经济”越来越高频地出现在互联网企业的语境中。

2021年底腾讯专门发布广告片说“以数字科技,助力实体经济”;京东则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新型实体企业”身份;更早之前,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在2020年就说“让数字技术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多可能性”,2月24日在发布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时,他则进一步明确表示:“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阿里云将长期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产业数字化进程。”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纷纷强调“服务实体经济”?底层原因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数实融合”,成了科技圈的主旋律。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大型互联网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数实融合,2022年终于到了深水区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本盘。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都属于实体产业,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我国正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再加上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不断冲击,实体经济对于稳定就业、共同富裕等国计民生更是愈发重要。

前些年数字经济欣欣向荣,实体经济遭遇发展瓶颈。如今社会意识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提振经济的“良方”,通过推动互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5G、IoT等数字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实体产业“重构式升级”,就可以让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其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现象早在十年前就已出现,2014年“互联网+”概念风靡是两者牵手的开始;2018年前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进一步加深交融,腾讯提出产业互联网战略,阿里则提出了“数智化”概念,定位各行各业数智化的方法论和实用工具,以阿里云、钉钉等产品为抓手,既有底座又有低门槛工具,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融合”了近十年,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现在看来,2022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进入深水区:

首先,疫情让全世界意识到数字化的价值,从人人都有的健康码到居家办公的远程协作再到保障民生的社区电商……人们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企业体会到数字技术创造的效率。结果就是,各行各业都在更加主动积极地拥抱数字化转型,用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的话说,“原本需要进行 3-5 年的数字化转型,可能在接下来 1 年就完成了。”如今不只是零售、旅游等服务业加速拥抱数字化,就连制造、农业等第一、第二产业都在涌现出大量的数字科技融合应用,数字科技正在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和矿井油田。

其次,国家以及各地均形成了系统的“数实融合”配套的政策支持,不论是十四五规划、新基建战略还是“东数西算”,都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当成重点在抓,比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诸多政策给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成了一大推力。

最后,互联网企业纷纷发力B端业务,进一步重视服务实体经济。to C业务是前二十年互联网行业的主赛道,在很多消费互联网领域如电商、生活服务、泛娱乐、新出行,我国丝毫不逊色发达国家,甚至部分领先,不过产业互联网则相对滞后,企业数字化水平不算领先,近年来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发力to B,将做C端业务积累的数据、技术、场景释放出来,开放给B端的各类企业组织,身体力行地服务实体经济。在当前我国重视数实融合的大背景下,阿里等企业更是顺势而为,抓住产业数字化加速的重要机遇,全面发力to B业务,投身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浪潮中。

云平台,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

放眼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互联网平台可分两类:

一类是本身业务就跟特定实体产业强相关的企业,如美团之于城市生活服务业特别是餐饮业,再比如携程之于旅游业,阿里之于零售业,腾讯之于文娱业,都是数字经济在特定产业的深度融入。

另一类则是拥有云计算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纵观阿里、腾讯、京东等强调“服务实体经济”的企业,无不拥有云业务。看上去“云”只是解决企业“上云”的计算需求,实则不然,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其“云”业务不只是向企业提供计算、网络、安全、存储等计算技术资源,更是提供业务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一道窗口。

云服务最早最大的玩家阿里云早已不局限于只提供IaaS基础计算资源服务,而是在云计算上开出了一堆“云服务”的花,满足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需求,一边投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云计算、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底层科技做强核心技术,另一边则面向制造、零售、金融、通信、城市、能源、交通、农业、医疗诸多产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目前,有这样丰富齐全的产业数字化方案的云厂商还不多。

接下来,承担服务实体经济主力的将是后者,也就是第二类平台,因为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主要面临两大难点:

一个是产业发展不均衡,生产服务业发展较快,但制造、农业等第一、第二产业则慢了一拍;另一个是大企业强中小企业弱,因为大企业更有意识、资源和财力去应用数字化技术,因此在数字化转型上大企业进展较好,中小企业才刚开始。

两大难点的解决,都需要有着强大数字科技储备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来出力,通过开放其技术来助力实体经济,这正是阿里云们在大力做的事情,这也将是阿里云们未来的核心增长点。

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是全球第三、亚太第一的云计算公司。一方面其有着以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比如其自研CPU芯片倚天710是业界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此外也有自主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底层技术;另一方面其早已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己任,积极推动其核心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服务实体经济,现已和26个国家部委、31个省区市、两大电网公司、三桶油、三大运营商、四大行、十多家头部汽车主机厂建立合作,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阿里云支撑赛事运营所需的核心系统100%迁移上云,并通过“奥运转播云”实现史上首次在云上传输高清电视及网络直播信号,转播超6000小时内容,北京冬奥会成了史上第一届“云上奥运”。

2020年,钉钉组织架构调整与阿里云融合“云钉一体”后,依托于此阿里云与钉钉进一步强化低代码能力,业务人员用“拖拉拽”的傻瓜式操作,即可将公司相关业务的流程、协作、管理等进行数字化,此举大幅降低了企业用云门槛。企业不需要聘请专业IT技术人员,不需要购买专业大型软件,不需要招标专业IT外包服务,既大幅降低了对应的成本投入,也增加了数字化与业务的贴合度,让数字技术可以灵活、敏捷、有效地服务于企业业务,而不是反过来。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通过“云钉一体”策略进一步降低制造、零售、物流等实体经济行业的用云门槛,其中钉钉上的制造类应用数量同比增长近300%。

2022年云计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业界都在讨论行业头部阿里云将如何继续增长。种种迹象显示,阿里云将以数字技术服务实体经济为发力点,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同时,获得第二增长曲线。2022财年第三季度,阿里云总收入264.31亿元,非互联网行业占比超过52%,“服务实体经济”已然成为阿里云的增长新动力。

服务实体经济将是云计算市场的下一个增长点,正是因为此,我们看到几乎每一家云平台以及重视云业务的公司都喊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口号。不过,“服务实体经济”落地并不容易,因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间、技术与场景间存在着客观的鸿沟,“服务实体经济”要避虚向实,就必须要数字经济平台在实体产业扎扎实实地深耕,既要有花时间“慢工出细活”的耐心,也要有投资源“大力出奇迹”的决心。前几天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2022阿里云峰会·广东,从大会上的诸多产业数字化案例来看,在“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上,广东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特有的“广东模式”。

广东,成“数实融合”的生动案例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既是经济大省,也是经济强省,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上同样走在前列。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广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则是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双强”,底子厚,不偏科。2021年广东GDP高达12.44万亿元,已连续30多年领跑全国。近年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了广东的一大亮点,数字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一直被广东高度重视,羊城晚报记者沈钊在一则报道中梳理发现,“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数字经济政策的省份之一,广东在2017年-2020年间,连续4年数字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信息显示,2020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5.2万亿元,继续领跑全国。而对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不少发展目标,广东在此前就开始布局、发展。”

二则是产业齐备,除了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制造业外,科技、交通、汽车、贸易、金融、文旅、金融、教育、医疗、零售、地产、农业、能源等产业都具有深厚的基础,这些正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产业。阿里云在广东服务的头部客户就涵盖南方电网、南方航空、小鹏汽车、OPPO、vivo、完美日记、华南理工大学等诸多行业龙头,他们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将发挥很强的引领作用。

三则是中小企业数量及有专利的中小企业数量均在全国排名第一,具有活跃的创新氛围。在大型企业数字化取得一定成果后,接下来中小企业也将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力玩家,针对此,阿里云也推出了“专精特新”扶持计划,在广东重点支持1000家“专精特新”潜力企业,加速其数字化进程。

有着资源禀赋的广东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上先行先试,前瞻布局,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当地政府、产业和企业在专业的数字化平台的支持下,打造了一系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标杆创新案例。

在制造产业,广东是全球制造基地,2020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66万亿元提升至3.01万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在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智造的大趋势下,广东制造业对于数字化和智能化自然十分积极,除了C2B智能制造等探索外,一些工厂已全面上马机器人实现“黑灯工厂”。

瞄准制造业的数字化潜力,阿里云早已在广东落地工业互联网全国总部,其推出的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广东,覆盖制造企业供应链、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五个环节的数字化,服务于美的、TCL等龙头企业,帮助小家电、电子、日化等广东特色产业的超过150家中小制造企业降本增效。

成立于1996年的好太太电器与阿里云合作实现数字化供应链,可对供应链下游关键节点动态实时掌控,提升品质异常处理效率,产品品质异常降低5% ;打通了与供应链企业的数据,系统整体运作效率提升10%;实时掌控供需状态,数据传递高效,减少备料、管理成本等浪费,运营成本降低5% 。

在消费产业,广东既是供给大省也是消费大省,在美妆、鞋服、珠宝、餐饮诸多核心消费领域都具备强势产业资源,这些产业无不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阿里云依托阿里生态的新零售能力,提供系统化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2019年8月爆发式增长的网红品牌完美日记与阿里云展开深度合作,将商城核心业务从线下IDC搬迁至阿里云,阿里云持续提供云上架构优化、子系统改造等技术服务方案,帮助其整理出了大促期间IT保障流程和应急机制,做到大促常态化,全面上云后,逸仙电商的IT系统能力得到跳跃式提升,为实现30亿元的营收规模打下坚实的技术底座。2020年4月,完美日记3周年大促活动,系统吞吐量相比半年前提升50倍,底层是阿里云成熟的数据库产品在支持。

在汽车产业,广东既有广汽、比亚迪等传统汽车巨头,也有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每一家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业务创新。小鹏汽车成为头部新势力玩家,在诞生之初就将数字化、智能化嵌入企业基因中,基于此小鹏 P7 从投产到 1 万辆下线用了不到 160 天,创造了新势力单一造车的记录,而从 G3 发布到 P7 发布,中间只隔了一年的时间,产品创新速度远超传统汽车业。小鹏汽车数智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发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正是因为阿里云提供了高性能高弹性的云上基础设施,以及即开即用的数据处理能力,让小鹏汽车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的创新和研发。”阿里云存储解决方案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计算处理全链条上,给小鹏汽车提供了全方面的改善,帮助小鹏汽车提升了车联网技术的协同研发效率40% 以上。

在广东诸多实体产业数字化案例背后,都有多年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的阿里云的身影。在制造、消费、汽车等产业外,阿里云在广东还有服务于金融、交通、教育、政务、环保、软件信息、医疗健康、生物制药、数字创意等产业的诸多案例,以支持广东国企数字化转型、支持广东制造业龙头企业数字化、贴合广东“双十”产业集群支持产业带数字化等为抓手,深入到产业场景,充分理解企业的业务和需求,贴身服务实体企业,给实体经济创造看得见的增量价值。

在2022阿里云峰会·广东上,广东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就在致辞中对阿里云的贡献表示了肯定:

“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积极出台政策法规,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作为数字化领域的龙头企业,阿里巴巴在广东围绕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中小企业服务创新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一家2B公司,阿里云生来就是要服务于企业,从初期最简单的“上云”省IT成本,再到后来服务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以及未来重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阿里云都要围绕实体企业的需求。广东是经济大省、经济强省,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双双领先,重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于阿里云来说自然是不可错过的高地。

阿里云在广东服务实体经济积累的经验、能力和资源,也将被阿里云应用到全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近年来阿里云对广东的重视有增无减,据透露,今年其在广东会有更大投入,在东莞、佛山、珠海设立粤东、粤北、粤西的团队,积极建立与广东本地生态伙伴的合作,合力帮助当地的政企客户享受云计算、数字化带来的技术红利。

其实不论是广东当地的实体经济探索数字化转型,还是阿里云坚持服务广东实体经济的过程,我们都看到了相似的规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既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一劳永逸。数字经济企业与实体经济企业都要花时间、有耐心、费力气,如同啃硬骨头一样,啃下一个个业务场景、创造一个个标杆案例,将“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