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小米、腾讯、小鹏杀入 “机器小巨人”为何变“资本海绵”?

2022/2/17 21:14:00

作者:sunny

虎年春节刚过,机器人赛道便传出一笔大额融资消息。

2022年2月7日,新希望集团作为领投方对珞石机器人开展4亿元的战略投资。

回顾自2021年至今的机器人赛道大事件,不难发现这条赛道已成为吸收资本的“海绵”,越来越多的“机器小巨人”被各路投资机构追捧,其估值也水涨船高。

各路资本杀入机器人赛道到底是为什么呢?

机器人赛道获政策和资本加持

机器人赛道的红火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从技术突破、基础提升、优化供给、拓展应用、打造生态等多个维度去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旨在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除了国家级层面政策的出台,各省市也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纷纷发布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政策,如广东省发布了《关于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加强自主智能医疗机器人在辅助病症诊断、影像分析、手术诊疗、精准医疗中的推广应用。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重点开展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的研发制造和关键技术研发。

在政策的孵化下,机器人应用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张,旺盛的行业需求,也不断催化机器人各个产业链端点的延伸与细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1—11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3.01万套,同比增长49.0%。

除了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协作机器人、AGV机器人等同样也迎来爆发性增长。根据MIR DATABANK数据,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货量达14372台,同比增91.3%。根据《2021年度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市场企业整体销售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出货量达72000台,同比增长75.61%。

此次成功获得融资的珞石机器人就是协作机器人的典型案例。

资料显示,珞石机器人主要生产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和新一代的型协作机器人,其产品不仅应用在汽车、3C、五金刀剪、裁缝行业等工业机器人领域,还应用在无人新零售与医疗等协作机器人领域。新希望集团作为中国畜牧行业的头部玩家之一,此次投资珞石机器人是继2020年投资思灵机器人和非夕机器人后在机器人赛道加码之举。

而资本强势杀入机器人赛道也与其向各个赛道深入发展有关。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从传统的汽车制造、3C制造等领域向医疗领域、家电、新零售、仓储物流、起重设备、外卖餐饮、酒店等制造下游与应用服务领域延伸,其商业化、产品化进程日益提速。

根据IFR数据,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39亿元,比2017年增长一倍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2%。从市场结构来看,工业机器人占比53%,服务机器人占比47%,服务机器人领域内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比分别为23%、13%、11%。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包括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及传感器的升级换代,机器人产业发展更趋向智能化、柔性化,逐步向共融机器人转化,如哈工智能推出机器人工业云平台51CLOUD,实现对工业机器人在线数据监测,包括异常预警、智能决策、通信安全等,保障在生产过程中对机器人的良好掌控,这也加速了机器人的产业发展过程。

机器人公司成“香饽饽”

在政策的加持下,拥有巨大成长空间的机器人赛道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各路金主开始“投怀送抱”,产业基金与财务投资人开始抢夺优质且有特色的机器人初创企业。

高工机器人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1月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共16起,其中过亿元(含亿元级)6起,1月融资总额超65亿元;融资数量与2021年同期(22起)相比有所减少,资本市场逐渐聚焦于移动机器人/智慧物流、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门槛较高的细分赛道。

从融资的结构来看,机器人行业的相关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及相关融资阶段,pre-A轮/pre-A+轮5起,A轮2起。

初创企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比如,1月11日,自动化仓配解决方案提供商闪电仓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天安智慧物联独家投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提升和全国旗舰仓网拓展;1月4日,全场景商用清洁机器人公司汤恩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由碧桂园创投领投,创想未来资本联合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自有工厂的搭建,新产品的研发及市场推广。

除了投资市场的火爆,一些国内行业巨头公司也开始将目光放在机器人产业上,组建机器人研发团队,并购提速以便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1年6月,现代汽车集团从日本软银集团手中收购了波士顿动力公司80%的股份,耗资8.8亿美元;

2021年11月,美的集团收购库卡在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并对其私有化,提升在机器人领域布局的决策效率;

2021年8月,小米集团发布CyberDog仿生四足机器概念机器人,系该公司内部组建机器人研发团队的商业化产品落地。

除了小米入局之外,腾讯、小鹏汽车均推出相关的仿生四足机器人。

在巨头的入场与资本的青睐下,中国国内与机器人产业链相关的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出现。截至2021年8月底,全国机器人企业(企业名称中明确标出)的总数为12621家。

不过,总的来看,国内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还是属于埃斯顿、新时达、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等这类在行业深耕多年的老玩家。不过,大量的机器人初创企业正凭借创新产品和特色模式在市场立下生存的根基。不难预见,整个行业未来竞争加剧,厮杀将越来越白热化。

机器人赛道的火热,或是印证其是下个时代发展的新热点。这个赛道未来发展如何,GPLP犀牛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