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因此,食品股在消费行业股票中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然而,并非所有食品股都能像A股炒作预制菜概念股一样,在二级市场迎来春天。刚刚过去的2021年,港股食品股经受了一波不大不小的产业链压力,也因此走进了一段不长不短的估值震荡期。
食品行业的品类复杂,方便
2021年,食品股在内忧外患中前行
复盘港股食品股2021年的整体运行状态,我们可以从诸多机构的研究结论和行业统计中总结出来:
· 行业方面,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2年1月21日,食饮板块动态市盈率约24.8倍,较2021年初高位45倍估值大幅回撤45%,更低于近三年约30倍的均值。
· 个股评价方面,大摩和大和下调达利食品目标价,均认为疫情令饮料销售疲软,预计下半年毛利率压力将持续存在,2022年继续面临成本挑战。中信认为,周黑鸭疫情下短期经营承压,瑞信料其成本压力增加。瑞银认为,统一企业中国2022年利润率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 股价方面,自高盛2021年7月7日将颐海国际加入沽售名单以来,该股总计跌幅一度超过40%。港股食品饮料股中,华润啤酒、蒙牛乳业全年大幅震荡,仅有康师傅控股、中国旺旺等估值偏低的标的保持了较为稳健的上行趋势。
总结而言,食品行业都面临两大“内忧”,一是疫情等
必须关注的还有新锐品牌们带来的
尽管如此,正如股价趋势所展示的那样,港股食品行业的龙头更多的忧虑是居安思危式的,而非真正失去了地位。按照2021年半年报计算,方便面市场,康师傅份额超过40%,统一企业中国超过20%,而冲刺上市的网红品牌阿宽面皮,以2020年11.1亿元的收入计算,市占率还只有1.35%。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康师傅、统一、白象等传统方便面企业已经占据了主流方便面市场的90%。这从侧面反映了在港股食品股洼地淘金时的一个标准:高市占率的龙头地位,以及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周黑鸭或颐海国际的反弹就更多受限于线下复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21年食品行业成本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依然有康师傅、中国旺旺这样稳健增长的个股。
越是低估期,越容易发掘被忽视的优质公司。不过,食品行业在2022年已经确定了一个主旋律——涨价,只依靠涨价转嫁成本压力,是否能帮助食品股们重塑估值信心?
2022年,行业反弹不能只靠提价
成本增加,价格上涨,这条经济学基础规律作用于任何消费行业都是有效的,食品行业自然不例外。实际上,这也是各大机构投行在明示2021年食品股压力之后,做出2022年复苏判断的主要理由。
从今年1月起,旺旺将其90%的乳制品和饮料产品、80%的米饼和50%的零食出厂价格提高了中位数,花旗认为此举令旺旺毛利率压力短期内有所缓解。瑞银预计统一企业中国的反弹受益于方便面产品涨价、销售增长以及饮料涨价预期。
2022年上半年,很可能是各大食品饮料企业面对的最后一段成本压力期,通过涨价,最后的压力得以释放,对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以及二级市场的表现毫无疑问是有益的,这属于基本面的改善。但需要注意的是,提价本身的“转嫁”属性决定了,它是防守策略,而非进攻势头。对于食品股真正的反弹预期而言,提价只能满足第一步的估值修复需求。
这不只是上市公司的问题,新锐品牌拉面说2021年之前的成长较为迅速,通过直播和营销很快打开了市场空间。但2021年下半年开始,拉面说的瓶颈显现,它已经把价格抬到了了20元以上,但双11的首轮预售中,其销售额相比去年接近腰斩,而在速食领域的排名也从去年的第四下降到第十。食品行业大部分品类都属于非必需品,
所以,食品行业的增量,应当来自长期
因此,逢低布局食品股静待估值修复本身没有错,但“洼地红利”不是时时都有,也难以持续。食品股的黄金拐点需要来自于传统食品行业之外的因素去构建。目前来看,它可能落脚于新兴消费群体,也就是年轻人的需求。
举例而言,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1方便速食行业洞察报告》指出,Z世代和小镇青年是占比最高的两大速食消费群体。在这些非主食赛道,往往是年轻人的消费意愿更强。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的统计显示,2020年全方便面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约813.8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2.9%,表明传统品类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逼近天花板。
元气森林副总裁李国训说,我们在做出第一款市场受欢迎的产品时,形成了两个比较朴素的观念:“用户第一”和“相信年轻人”。这是元气森林能用一个气泡水品类实现饮料市场突围的主要原因。
所以,从速食透视食品行业,长期增长一是继续夯实基本盘,防止后进现象的出现。二是开拓新市场,满足新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而回到食品股身上,品类更齐全、供应链能力更强、市场知名度更高的龙头如何打好这场仗,是食品行业下一个阶段的观察哨。
抓住年轻人的“胃”,如何判断胜利者的标准?
在食品行业的基本盘上,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和冰红茶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产品,如何让一个老品类焕发新的生命力?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些百试不爽的营销手段。
临近新年,支付宝“扫福”再度开始,而康师傅线上围绕AR“见康赢好礼”推出扫“康”活动。新包装、新玩法、新IP和代言人,一直是二次打开市场空间的有效手段。去年,统一签下王俊凯,康师傅方便面联合奇葩说、功夫熊猫、斗罗大陆等IP,又刷了一把存在感。
不过,必须承认,对整个食品行业而言,传统的方便面和普通饮料等品类的极限是存在的。市场数据表明,2015年之后,方便
但这并不是对传统品类的否定,反而是在这种市场环境里还跑出了自嗨锅等新品牌。自嗨锅创始人蔡红亮说:“做自热食品的六大要素,包括加热方式、主食材、价值食材(动物蛋白)、包装形式、价位带、口味。工厂建起来后产品灵活性就能得到明显提升,可以组成几万个SKU。”这实际上说明,当传统产品进一步精细化,一种面向新的目标人群的产品,可能就诞生了。
当前流行的一
这也体现出,做深产品线实际上是高端化与下沉并行,而这实际上对新锐品牌提出了挑战,因为高度集中的营销费用很难在短时间内降下去,但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样的产品,即使涨价之后,消费者依然能感觉到它在填饱肚子上这件事的性价比。
至于高端化试图抢占高消费水平人群这件事,则有着渠道上的限制。此前36氪的报道曾提到,元气森林在扩张过程中与统一等品牌展开了“货架争夺战”。对零售终端而言,现实的收益才是主导其选择产品的核心因素,在这一方面,康师傅们的优势还很大,从成熟的市场地位突袭新领域,其成功率远高于新兴创业品牌的破旧立新。
在食品板块股价已经经过去年回调的情况下,收入增速和盈利能力的转好将是重要的积极信号。其中,康师傅等传统品牌开辟新战场的动作,无疑验证了龙头的应变能力。食品赛道的具体发展会越发强调抓住每一个细分的增量,对整个行业而言,最终落脚于老客复购和新客培养,产品就是核心。从这里,我们已经能隐约看到,胜利者的判断标准。
全天候科技在对话自嗨锅创始人蔡红亮时问了一个问题:自嗨锅最终对标的企业是康师傅吗?蔡红亮回答,眼光需要放长远,不放长远看到的东西都是不对的。
而真正从长远来看,康师傅诞生于1958年,第一包方便面1992年诞生于天津。经久不衰的历史背后是一个老玩家和新玩家都要面对的事实:所谓市场的龙头,就是那些即使看起来基本盘从未大修大建,也依然屹立不倒的公司。在市场估值波动的表象背后,不要忽略这些房间里的大象。食品行业、食品股,乃至更广阔的一二级市场,莫不如是。
文|港股研究社(ganggushe)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