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当美团与星巴克相遇

2022/1/24 9:54:00

/孟永辉

 

流量,始终都是流量,这几乎是所有互联网玩家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看似永恒的主题。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流量面前看到了很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发生。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资本撮合下的竞争对手的握手,再比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团加入到了星巴克的外卖大军。原来,在流量的面前,一切都可以重新被定义。

 

一直以来,星巴克都是饿了么的天下。每次去到星巴克,我都会看到饿了么的那一抹蓝色。没有办法,谁让饿了么是阿里的资方呢,谁让阿里战略投资了星巴克呢。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星巴克里的那一抹蓝色,或许,我们会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地顺理成章。然而,当美团的黄色出现在星巴克的店里,一切或许都将变了。

 

曾经,饿了么坐在星巴克的门店里喝着咖啡,接着订单的日子,或许终将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或许是饿了么与美团在星巴克的「第三空间」的流量争夺战。没有办法,谁让星巴克有如此多的流量呢?谁让美团和饿了么对流量有如此强烈的需求呢?

 

 

不可否认的是,流量的确在美团和星巴克的合作过程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我们将美团与星巴克的合作仅仅只是归结为流量本身,或许并不全面。我认为,除了流量之外,美团和星巴克的合作,或许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在原因。

 

当以反垄断为代表的后互联网时代洗牌开始走向深入,传统意义上被互联网巨头们屡试不爽的资本操作套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规范和限制。前有腾讯出售京东股份,后有阿里逍遥子不断退出所投企业的董事,这些迹象开始表明,有关互联网企业的垄断监管正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着。

 

曾经,阿里与星巴克的合作被看成是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的标志,阿里有大型的线上平台,星巴克则有遍布各大城市,各大商超的线下门店。然而,如果我们抛开阿里和星巴克的较为明显的线上和线下的标签,剩下的,或许更多的是阿里借助自身的资本影响力开始不断建筑自身生态体系的内在逻辑。所以,站在今天的视角再看待阿里与星巴克的合作,或许并不仅仅只是以线下和线下为主导的新零售的内在规律使然,而是更多反映出来的是阿里借助自身的资本影响力,不断建筑自身生态体系的内在逻辑。

 

 

当互联网红利的结束,特别是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商业模式走入到死胡同,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互联网行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主导的全新时代的来临。曾经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生态高墙,现在开始了互联互通的推墙运动。无论是阿里与腾讯,无论是腾讯与今日头条,无论是美团与饿了么,它们必然都将会经历一场深入而又全面的深度融合。

 

正是因为如此,我更多地认为,在流量的俗套逻辑之外,我们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美团与星巴克相遇背后的互联互通的开启,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持续不断的推墙运动。可以说,美团开始出现在星巴克的外卖配送列表里,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互联网企业的互联互通的持续深入。很显然,这是一场对用户相当有利的全新动作,这同样是重启互联网行业良性竞争的做法。

 

有了美团和饿了么的共同外卖支撑之后,用户可以有更多新的选择,可以获得更多的实惠。无疑,最终的受益者其实是用户。我想,以互联互通为切入点,不断推倒平台的高墙,从而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这才是我们看待美团开始与星巴克相遇的正确逻辑。

 

 

于是,当互联互通开始不断地深入,当曾经被奉若圭臬的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开始走向末路,我们或许需要更多地看到流量这个看似永恒的主题,开始扮演着并不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互通的持续,流量将不再是被圈养的对象,而是真正成为被服务的对象。互联网玩家们想要获得新的发展,想要取得新的突破,必然需要跳出以往对于流量的盲目推崇和依赖,从而转移到新的方面。

 

没错,无论是阿里巴巴的数字基础设施,还是腾讯的「普通公司」,甚至是京东数科与京东云的整合,我们都可以看出的是,互联网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更多地转移到流量之外的更多新的领域里。相对于流量的血雨腥风,相对于流量天花板的日益迫近,或许,新的领域才是新的蓝海。

 

我想,这才是我们看到美团与星巴克合作的正确姿势。

 

当美团和星巴克相遇的消息见诸报端,我们看到的是,有关美团加入星巴克的外卖行业对于星巴克的影响;我们看到的是,有关美团的服务对于星巴克的业务的促进;我们看到是,有关美团和饿了么将会在星巴克身上开启新的流量争夺战;我们看到的是,有关星巴克自身的外卖战略的失败的质疑……没错,这些都有其合理之处,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地方。

 

然而,在我看来,我们应当更加深度地看到的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美团和星巴克的合作,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这个现象的出现。

 

结语

 

当发端于互联网行业的互联互通开始持续,当平台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当人们对于资本的套路与操作日趋明朗,或许,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站在更加深层次的方向上来看待美团与星巴克的相遇。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知道,曾经被我们奉若圭臬的流量,或许早已不再是香饽饽;曾经被我们圈养的用户,或许早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曾经被我们趋之若鹜的资本,或许早已不再是万能的。一切正在回归重新开始的状态,这才是良性、健康的发展。

 

美团与星巴克的相遇,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必然。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