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上线在线直播,“文艺”豆瓣也想沾上“烟火气”

2021/11/25 13:31:00

随着直播的火热来袭,“文艺青年”豆瓣这次也坐不住了。

据天眼查App显示,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豆瓣在线直播Android版应用系统”在近期获得登记批准。这也意味着,那个“文艺青年”豆瓣,终于也要落入直播的“红尘”中。

长期以来被文艺基因所束缚的豆瓣,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始终偏航。那么,直播能够帮助豆瓣拿到商业化的船票吗?直播门槛虽低,豆瓣又能否做好?

高开低走,豆瓣需要破局

精神的角落不需要聚光灯,文艺青年也需要“钱”途。

豆瓣一直以来是互联网时代一个比较神奇的存在,因为它是唯一一家在国际上找不到对标的国内互联网企业。

豆瓣给人的印象十分多元化,且让你似乎不能将它贴上某一固定的标签。

可以把它当成是一款工具类应用,例如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评分信息;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款生活分享平台,分享美食、旅游等;同时豆瓣还可以是社区讨论平台,提供书影音推荐、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但无疑,豆瓣一直向外界传递出的是一个“文艺范”的人设。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在“文人雅客”就应该远离世俗的固有印象下,“清高”的豆瓣一直没能踏上商业变现的路子。

然而,在后疫情时代,这家被打上佛系标签的互联网公司,似乎也面临着比以往更为紧迫的商业化压力。

相比之下,同期在成立的网站中,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后成了超级独角兽,搜狗在引入腾讯投资后高速发展,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而豆瓣的上一次融资还是2020年。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带有社区属性的两个社交平台,B站却迎来飞速的增长,市值超269.37亿美元。从B站各项业务来看,呈现健康发展态势,包括直播、广告、电商在内的收入增长迅速,表现亮眼。与之相对的,豆瓣依然局限于小众之间。

豆瓣的这种佛性,虽然守住了一直以来特立独行的社区氛围,但也因资金问题限制了一些好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曾经在音乐、图书、电影领域都颇有地位的豆瓣,受限于资金,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纷纷被巨头抄了近路。

豆瓣仿佛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例如,在音乐领域缺乏版权,只能为用户提供一个链接,使得用户纷纷流向了网易音乐、QQ音乐等软件;在电影方面也只能为用户提供播放路径,没能形成像猫眼、淘票票、大麦网这样的票务平台,最终踏步于影评;豆瓣阅读同样完全没有办法和阅文、掌阅等公司竞争。

目前,豆瓣似乎只能做评分届的标杆。因此,豆瓣急需寻求新的破局之路。

直播能成为豆瓣的“救命稻草”吗?

在当下,直播成为了人人都想“勾搭”的对象。

正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2020年爆发的疫情带动部分产业迅速崛起,线上直播便是这其中一员。

以直播电商为例,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直播电商相关企业累计注册有8862家,较2019年增长360.8%。直播电商行业主播的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底,行业内主播的从业人数已经达到123.4万人。

借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直播,有助于豆瓣实现再增长,这或许是其选择切入直播赛道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豆瓣自身实则拥有一个庞大的流量池。据豆瓣官方披露,截至2019年年底,豆瓣的注册用户超2亿,月活跃用户超4亿。如若豆瓣想要加快商业化速度,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盘活自身已有流量。而目前几乎所有拥有一定流量的平台都在尝试直播,因而豆瓣会有样学样并不令人意外。

然而,当前最热门的直播电商却并不符合豆瓣的调性。因此,做什么类型的直播,才是豆瓣能否逆袭的关键所在。

不少网友呼吁:“豆瓣可以做知识类型的直播”。但目前,知识型直播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且对于豆瓣来说初次进入全新领域,经验尚少,或许不是明智之举。

且知识型直播,对于主播的综合素质考验较高,相比于当下的电商直播来说,人才缺乏,同时受众并不广泛。

此外,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豆瓣也尝试过不同的业务板块拓展,但效果不尽人意。例如,2011年起,豆瓣在十几个业务板块分别推出了豆瓣阅读、豆瓣电影、豆瓣FM等独立的APP。然而,产品线十分杂乱,被外界评为是一大败笔。

可见,豆瓣在新业务版块的探索,还需要继续沉淀,这次对于直播版块的拓展亦是如此。

目前,直播行业已经被快手、抖音等巨头占据市场,想要突围谈何容易,只有做到差异化,切入市场或许能够激起水花。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是豆瓣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直播能否成为豆瓣的突破口,还要看豆瓣如何赋予直播平台新的生命力。

例如,豆瓣可以利用自身在电影领域的长时间积累,推出类似电影解析类的直播形式,既符合自身的人设形象,又能够避免用户的流失。

总体而言,增长始终是每一个企业的核心逻辑,没有人能够“躺平”。一次次的探索,才能成长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或许在未来直播行业,会有豆瓣的一席之地。

本文作者:朱茱

文|松果财经(songguocaijing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