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聚焦双十一:刷单与信息贩卖,电商深陷“灰色产业链”?

2021/11/11 22:54:00

双十一消费者热情依旧,但购物热情的背后却暗流涌动起来。


从5月份中国青年报所报道的《利用个人信息刷单,快递空包裹里的黑色利益》,再到双十一期间人民日报发文《刷好评已经成灰色产业链,得治》等事件,可以见得国内媒体与官方都已经表示立场,但是就双十一情况来看,依旧是不容可观。


为何国内电商产业会频繁曝出自身信任体系短板,长时间纠缠于“灰色产业链”,摘取不清。在官媒频频点名的当下,商家、平台、消费者三方又该如何摆脱这局“剧场效应”的失格呢?



一、“淘宝返利”灰色链,不应该“绑架”买卖?


刷单这件事情从电商平台成立以来,就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而且愈演愈烈,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写好评、发展下线、刷单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灰色产业链。


早期刷单都处于行业的暗处,透过私有渠道暗自进行,避开消费者,也规避开平台。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本身就带有“欺骗”性质,大量不符实的评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使得行业走向“劣币驱逐良币”,使得依法守规正常经营的商家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走向倒闭。


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见不得光的“秘密操作”却逐渐皇而堂之走在平台之上,裸露在消费者眼前、用利益与骚扰来绑架消费者说真话的权利,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而且从“帮忙砍一刀”的社交电商拼多多入场,用户网购想达到最优性价比的已经从大促时的蹲点守候,演变成让好友帮忙砍一刀、邀好友组队拿优惠券此类种种前戏;发展到如今,消费者想换来最优性价比,不仅需要下单前“砍一刀”,还要确认收货后“刷一单”来好评返现,使得购物全程越来越自助化也繁杂化。


而且,除了平台本身“玩法”之外,还滋生了诸多“淘宝返利”或者“淘宝兼职返利”等第三方渠道与平台,使得用户进行刷单好评返现以及消费者购物好评返利等等。


此类“自主化”的操作,使得“刷好评”这种行为走向了“透明化”,一面使得网络评价连参考价值都难以构成、体系形同虚设、失去意义;另一面也使得消费者的合理言论被利益所“绑架”。


这种被绑架的“利益”,不仅仅包含“好评返现”的现金,还包括不及时评价与没有好评时的短信、电话与客服骚扰,以售后之名剥夺用户的真实想法;同时,另一边也使得行业黑白颠倒。


就比如,对于一些没有“好评返现”的店家,部分消费者竟然会在商品没有质量问题的时候,会以没有好评返现而给店家差评,此举使得合规店家的正常经营举步维艰,最后或许只能与刷单者站向同一阵营。


但是,大环境中用户承受价位的心理阈值就那么高,拿那么多钱刷评价,商家自身还要赚钱,还要分出成本给平台、给快递,那就只能通过压缩产品成本来维持收益,使得商品质量一缩再缩,换来好评一涨再涨,让刷单的花销成为了很多商家的主要成本之一。


商家固然有责任,但是平台放任不管的不作为,真的就无关紧要吗?



二、成了“温床”的平台们,仅是船大难调头吗?


自然不是,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种放任不管的行为,才给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机会,让向下内卷成为主流,成为了这种不良行为的温床。


而且刷单行为发展至今,已经不是单纯“一体化刷好评”的产业链,更是包含了诈骗、贩卖信息、网络赌博洗钱等诸多不法行为的摇篮。


那么,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们,真的只是因为涉及商家众多、体量过大,以至于“船大难以掉头”吗?


或许作为利益获得者之一,是、也并不完全是。


正如去年央视新闻《天下财经》栏目曝光的无锡警方所破获的一起特大空包案,警方在对这个快递单号的追查中,发现此类的空包竟多达上亿个,并由此顺藤摸瓜揪出了犯罪团伙,同时揭开了借由电商平台为境外赌博洗钱的犯罪链条。


首先,由于境外赌博平台不直接收取赌客的赌资,所以当赌徒在购买筹码(俗称打彩),赌博平台会把赌客申请充值的信息转给“承兑商”处理,“承兑商”紧接着会转给“码商”索取电商购物的收款二维码。


从而,“码商”会通过系统在他们大量注册的店铺商品中,用自有购物账号在自有店铺购买对应金额的产品并将收款二维码经由“承兑商”反馈给赌客。


当“赌客”收到电商收款二维码成功支付后,这笔赌资已经成功进入“码商”的电商平台的账户中,但“码商”想要拿到这个钱,就必须寄出货物包裹,等待对方签收,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购物流程。但“码商”不会真的寄出包裹,而是向空包网站购买一个空包单号,表明货物已经寄出并等待刷单账号签收后,才能拿到洗白后的赌资。


最后,“码商”会先行垫付对应的赌资給“承兑商”,毕竟他们通过虚假的网上购物洗白的资金,还需要一定时间后签收才能算真正的交易成功,此时赌资就在网上成功洗白。



任何商业行为的成立,一定是其交易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获得利益才能够持续发展。码商这一环其实细分包含了:统筹组织电商平台交易的机构、刷单者、空包网站,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承接这一环活动的电商平台。


据警方透露,码商主要集中在内部管理相对宽松的个别电商平台,一般他们注册的店铺,由于交易需求量巨大,瞬间交易达到了数千笔。



面对这交易记录明显异常,店铺依旧正常开说明什么问题电商发展很快,电商行业的漏洞很多,有些漏洞是认识局限造成的,有些漏洞是故意放开来的,就像央视所报道的这起特大空包案,不仅多个直指拼多多商家后台的画面,所涉及空包网站也直接点名“只能用于拼多多”等字样。



可这次面对央视报道,存在大量店铺刷单的拼多多,疑似已成为犯罪分子跨境网络赌博洗钱的重灾区。对此有电商人士指出,洗钱行为本就是借助“刷单”,意味着电商平台的数据“注水”严重。


尽管拼多多对外一再承诺打击这种行为,但屡禁不绝的刷单确实从客观上也有利于拼多多的“心魔”——继续保持GMV的高增长。事实上,在拼多多2020Q1财报发布后,市场普遍对其高达99%的GMV增速颇有质疑,完全悖离了一季度疫情影响下中国零售市场和物流订单量。


然而,对于此次事件拼多多并没有什么回应,并且早在2019年拼多多就因自媒体所发布的《拼多多店铺沦为博彩网站洗钱平台,单店日洗钱50万!》的文章推入过舆论漩涡。虽然,拼多多回应文章内容不实,将发起法律诉讼,索赔1000万人民币,但是后面却不了了之,耐人寻味。


近年,更是曝光出诸多大学生、宝妈等因参与“刷单”被诈骗,成为了灰色产业链的受害者,还莫名成为了产业链中违法行为的参与者。


正如,早期西安警方曾破获利用“淘宝兼职返利”诈骗,涉案金额达800万,被害人达上百人;去年11月更是被爆出圆通因内部员工与外部勾结泄露40万条个人信息一事被上海网信办约谈。


诸多事情夹杂一起,足以见得“刷单”这件事情,平台的放任不管,已经不只是影响到平台评价体系的价值度那么简单了,而是已经走向了危害社会的趋向上去,造就了平台自身与电商行业的“信誉失格”。



三、踌躇换来“信誉失格”,不如学亚马逊“一刀切”?


国内电商平台从无到有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刷单、刷好评等问题,像是一根藤蔓,随着时间越缠越多,使得广大消费者都已经对此见怪不怪,嗤之以鼻。


毕竟国内电商平台早已经过了曾经野蛮生长的时期,随着互联网流量封顶、新流量池聚集成型、新型平台冲击老牌电商,以后的道路会更难走,尤其是带着诸多外伤与暗病,更是难以走的长远。


尤其是当下平台与监管的纵容,已经使得国内电商玩家默认了“刷单”换权重与业绩的游戏规则,这样只能使得行业下线越来越低,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国内“物以类聚”也只是“家风不正”,自家人说自家话,但是在“地球村”的今天,更多人选择走出国门做生意,脱离规则的“走捷径”,无疑就像是去亲戚家做客那个不懂规矩的“熊孩子”,丢的仍是家长的脸面。


就像是从今年5月以来,亚马逊因“不当使用评论功能”、“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通过礼品卡操纵评论”等违规行为封号5万中国商家,其中最具典型的是深圳超级大卖家有棵树近340个站点被封、1.3亿元资金被冻结,成为目前已经亚马逊对国内卖家出手最严打击。


国内电商平台的踌躇与纵容,不仅换来了自身平台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失格”,更使得国外平台“看笑话”,而且给他们打着“整治”恶意商业竞争的帽子,去“偶尔失误”打击到更多合法合规的卖家,使得国内跨境电商玩家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那么,与此恶性循环发展下去,不如国内电商平台变被动为主动,拿出自己的态度,或许一时之间会影响到平台季度报的收入与利润,但是长期来看“一刀切”无非就是长痛不如短痛,或许可以换来更长久的明天与更多消费者的心,更能换来国际同行业的尊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摩根频道专注于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度报道。 关注重大事件、典型公司,提供最专业的【权威商业分析】。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