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小姐姐们居然看起了《机器学习公式详解》?

2021/10/25 21:19:00

 作者:易牟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1.jpg

纸质书,还香吗?

 

你有多久没买过书了?

 

近日,一份《2021新青年阅读报告》引起了年轻人的共鸣,原来当代年轻人的满腔热情并非只放在包包、化妆品、吃喝玩乐上,对阅读和纸质书的热爱,也如“复古潮”一般不降反升。

 

这份《报告》提到,新青年群体在纸质书阅读比例中达到了43.6%纸质图书消费者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老去,00后同样也爱读纸质书。

 

这,是不是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1

年轻人“被不读书”?


“在我妈的眼里,我只会躺在床上玩手机。”
 
当谈起长辈们的“偏见”时,长沙女青年陈霖向“深眸财经”表示,她每个月至少阅读两本书,比如大家熟知的《杀死一只知更鸟》《百年孤独》《激荡三十年》《瓦尔登湖》,她在2020年疫情期间都已经看完。
 
但在父母的眼里,她仍然是一个“整天只会玩手机”的懒人。
 
事实上,陈霖的例子很有代表性。
 
根据《2021新青年阅读报告》显示,新青年群体周均阅读时长为2.5小时,相较于2019年的2.3小时左右有所增长,这说明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同样注重“深阅读”和持之以恒。
 
而且,《京东2021年图书阅读报告》也显示,中国消费者人均购书数量超过四本,其中有14.6%的读者一年购买了20本以上的图书;亚马逊的线上读书数据也显示,近五成读者年度阅读量高于十本,近三成读者每天阅读超过一个小时;在拼多多举办的第二季“多多读书月”里,有30%的消费者购书5本以上。
 
很显然,新青年群体在阅读这一块从来都没有落下。且,有数据显示这个群体的用户数和消费力还在“双升”。
 
用户数方面,2020年图书消费人数增速相较于2019年增长了3.8倍,其中主要是95后的新青年群体,占比从2018年的16.4%提升到了2021年上半年的18.1%。
 
消费力方面,2020年买书金额在500元以上的用户相比于2019年提升了6.1%,人均购书支出较2018年增长3.3%,国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在4.7本左右,95后人均阅读纸质图书则为5.3本,在年均购买超过8本以上的人群中,新青年群体的占比是最高的,达到了43.4%。
 

2.jpg


这说明,年轻人“不读书”的确是一个刻板现象,也是长辈们最大的误解。
 
而且,年轻人不仅读书,阅读趋势还在往下沉市场扩散。报告显示,2020年三四线城市新青年阅读时长增速超过一线城市的阅读时长的24%。
 

3.jpg


同时,根据《2020多多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农村地区收货地址的图书订单量和交易额增速达180%,乡村中小学增速为152%。
 

4.jpg


这说明什么?
 
在广大乡村地区,图书消费已经处于“爆发期”,成为未来阅读市场一个最大的新兴空间。


2

那些买纸质书的,都是啥人?


年轻群体的“复古”,再加上越来越喜欢买纸质书的爱好,其实也在无形之中推动两大趋势。
 
一方面,是图书市场对电商渠道的依赖性在加强加速了“知识电商化”
 
数据显示,年轻人更喜欢在电商平台上买书,而且比例逐渐攀升。以2020年为例,中国网店渠道规模已经占总图书零售市场规模的79%,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另一方面,精打细算成为日常,“拼知识”成为一大趋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33.8%的用户在有需求时会等促销再买,目标性较强,较少盲目屯书,很多用户都选择用书凑包邮而非用其他商品,42.8%用户会在不同网站之间比价。据《2020多多阅读报告》,超过4亿人次的读者在拼多多上面“拼”知识。
 

5.jpg


在这种趋势下,年轻人的群体特征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首先是对于阅读重要性的认知以及阅读目的在发生改变
 
将近七成的民众认为,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90后的年轻人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
 
并且,相比于前辈们的“功利性”阅读,年轻人看书更追求精神财富,这一数据刚好也与前不久“多多读书月”第二季的数据不谋而合,在最受读者欢迎的10本好书中,至少有7本是社科与文艺类的书籍。
 

6.jpg


其次在认知阅读重要性之外新青年更爱买教育类书籍,兼顾自我提升和下一代教育
 
就以衡阳的刘源为例,这几年小龙虾很有市场,他特地从广州回到了农村老家,承包了几亩水田和池塘,大规模养殖小龙虾,在拼多多上搜了一下相关的书籍,就随便买了几本,总共不到五十块钱,遇到问题就去翻一下,少走了很多弯路。
 
也正是因此,他更加意识到知识的力量,除了在折扣时购买一些养殖和经营相关的书,他还买了《安徒生童话》《皮皮鲁与鲁西西》《作文大王》等几本课外书,希望借此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对其学业有所帮助。
 
数据显示,像刘源这样的新青年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农村读者开始为孩子购买优质绘本。同时,《2020京东读书报告》也显示90后阅读小说的占比高,但同时也偏好育儿、经济管理、励志类书籍,85后群体中童书和中小学教辅销量火爆,七成以上的童书和管理类书籍被80女性读者买走。
 

7.jpg

 
报告显示,在新青年群体中,男性用户与女性用户间的购书方式也显露差异。报告指出,男性的购书行为更具目的性;女性图书消费用户数量在增加,超半数用户会参考图书销售榜单决定购买行为。与此同时,女性阅读逐渐“硬核”化。《2021京东阅读数据报告》指出,女性用户购买经济管理、法律、心理学、机器学习等专业书籍的比例增长,《液态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设计》等书也成为畅销书籍。
 
根据拼多多平台大型知识普惠行动“多多读书月”第二季数据显示,女性主义书籍较受欢迎。《人生由我》《向前一步》《知晓我姓名》《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第二性》等在“多多读书月”里备受欢迎,《知晓我姓名》屡次断货,显示出了女性在图书上的消费力。

3

数据背后,是什么撑起了纸质书的流行


当然,数据是冷冰冰的。
 
我们可以从这一份报告中看到些什么呢?阅读纸质书,难道只是一种爱好这么简单吗?是什么在促进这种进步?
 
在豆瓣、微博、小红书上,有很多关于“多多读书月”的讨论:有网友一口气用完了活动的10本限购名额,热情晒书之时添上一句“战果分享”、“花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书”;又或者,网友前一日刚发帖说“我的PDD读书月到此为止了”,几天以后,帖子主题又加上了一行字(上新太香了只能继续冲了哈哈)。更有读者写就“多多读书月”屯书心得,高呼“YYDS”。

8.jpg


综合起来都指向几个关键词:囤书、薅羊毛、便宜、不踩雷、真香。
 
这说明年轻人的纸质书爱好以及知识的普惠背后也有平台的功劳
 
比如“多多读书月”,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季,每季投入5000万读书基金,将经典、正版、平价、普惠列为遴选书目的四大标准,在自身大力补贴的同时,还通过C2M的模式,将昔日的“长尾”打造成爆款,进一步降低了图书的成本,书籍最低价至4.9元。
 
以天地出版社为例,在第一季“多多读书月”百亿补贴专项期间,销售单量突飞猛涨,也带动了其他品类的销量增长,其重点书目《浮生六记》在一个月时间里加印多次,销量达到了4万册。
 
也就是说,通过优质书目、拼单机制、平台的大力补贴等手段,将一本书的价格降低至一杯奶茶的水平,已经能够有效激发读者的需求,促成长尾图书迅速变成爆款。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
 
中国每人年均读书4.66本,韩国每人年均11本,法国每人年均14本,日本每人年均40本,德国每人年均47本,俄罗斯每人年均55本,犹太每人年均64本。
 
这一组数据的年份或许已经比较久远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阅读倾向和行为,其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创造力水平,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同时越喜欢阅读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科学技术、新锐前卫话题、诗歌散文以及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内容的青年个体,长期以往,具备较高水平创造力的几率越大。
 
也正是因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阅读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自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科技创新与精神小康的大背景下,图书阅读已然成为经济的“新基础设施”。
 
而在农村地区,根据《2020多多阅读报告》显示,纸质书在不断缩小知识阅读的城乡鸿沟,《电工手册》《蔬菜种植宝典》《养羊新技术》《汽车维修入门》《高效养猪技术》等工具类图书成为了农村地区的TOP 5。
 

9.jpg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知识已经成了缩小城乡差距的纽带,图书既是经济的基建,也是乡村新基建。
 
年轻人的这个爱好,确实值得进一步“呵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