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教育、AI、音乐,2021年科大讯飞的红包收得爽吗?

2021/10/10 10:03:00

 作者:秦沁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111.jpg

2021,反垄断、双减……不少行业都在发生骤变。

 

曾经风头无限的教培行业,从云端跌落地面;版权斗争激烈的音乐行业,版权藩篱一下子拆除;被视为五年十年才能落地的人工智能,骤然加速……

 

谁能想到,收到这一个个大红包的,会是科大讯飞?


1

教培跌倒科大讯飞吃饱


科大讯飞收到的第一个红包,是“双减”政策。
 
近两个月来,在线教育行业受到政策影响降至冰点,大大小小的在线教培企业关门大吉,曾经的教育巨头新东方,股价惨遭断崖式下跌,从2021年2月15日19.97美元的高点跌至10月8日的2.14美元每股,市值仅剩下36.32亿美元,蒸发了近2000亿元人民币。

2.jpg

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教培行业的哀鸿遍野,但教育行业的蛋糕却没有消失,有一些企业乘上了双减的“东风”,其中就包括前两年因毛利率不高饱受诟病的科大讯飞。
 

3.jpg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2021年半年报
 
根据2021年半年报显示,科大讯飞上半年共实现营收63.19亿元,其中教育产品和服务营收共17.31亿元,同步增长31.48%,在营收中占比27.4%,毛利率也达到了54.56%,这意味着教育相关的业务在公司内占据极大比例,与行业的政策变化关联性很高。
 
那么,为什么科大讯飞在教育板块能大赚一笔?
 
原因在于,K12线上线下教培全线撤退之后,教育压力也自然从课外老师转嫁到了家长和学校身上,为了减轻压力,市场上智能教育硬件和智慧教育发展火爆。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趋势洞察报告》预计,在双减政策影响下,2024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扩至千亿。
 

4.jpg

来源:2021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趋势洞察报告
 
刚好,科大讯飞在2016年就开始就开始布局教育硬件产品,此时迎来突破口。
 
实际上,科大讯飞的教育硬件产品在市场上一直表现不俗,自2016年发布以来,讯飞翻译机已经连续5年获得天猫、京东双平台翻译机品类和单品冠军。
 
如今产品有“教育概念”加成,科大讯飞的教育硬件产品更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对利润率的提高有着积极影响。
 
比如科大讯飞售价为4299元的AI学习机X2 Pro搭载了1920*1200的IPS屏幕,4GB+128GB存储组合,“八核心”的处理器,比小米同品类的平板产品价格高出2倍左右。
 
而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618期间,科大讯飞的AI学习产品销售额高达706%。
 

4.png


此外,科大讯飞的另一个重要板块——智慧教育,则正好契合了政府及企业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2018年,科大讯飞承建了教育“三通两平台”项目中全国50%-60%的省级平台以及全国上百个区域级平台的建设;2016年科大讯飞推出“新高考解决防范”,这个方案已被全国2000多所学校采用。
 
而以2021年3月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公示为例,其采购了科大讯飞的311套讯飞畅言智慧课堂软件V1.0,单价36000元,按此计算,但此次单个软件的采购,科大讯飞就可以入账超过千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双减”政策是一次偶然机会,但是这种偶然带来的效益却是巨大的,机会并不需要太多,抓住一次就够了。


2

音乐+AI科大讯飞再拿“反垄断”红包


除了教培行业以外,科大讯飞还拿下了另外两个红包。
 
首先是音乐行业。
 
2021年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对腾讯音乐下发《行政处罚说明书》,责令其解除独家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的版权付费支付方式。此后腾讯音乐宣布放弃独家版权,网易云音乐在独家专辑歌曲中去除“独家标识”。
 
要知道,中国音乐市场陷入版权困局已久。
 
2020年腾讯的大量音乐版权到期,除了环球、索尼和华纳,还有不少音乐明星的独家版权,这也引起了各大巨头的版权“哄抢”,最终独占鳌头的依然是腾讯和网易。而在此之前的版权战中落败的阿里音乐、多米音乐、酷我音乐、虾米音乐等都已经成为历史。
 

5.jpg


如今反垄断释放了版权的自主性,意味着市场机会重新回到“自由时代”,不少做音乐的企业或将重新获得喘息的机会。
 
机会一来,科大讯飞刚好开始搞音乐了。
 
2021年9月26日,科大讯飞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音AI而声”的讯飞音乐厂牌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除了展示其自身在音乐及各领域的技术落地运用外,科大讯飞还发布了一系列音乐内容招募、音乐人扶持计划等。
 
实际上科大讯飞的音乐梦早在2013年就开始,那时候科大讯飞推出了一款名为“个性手机铃声”的铃声剪辑APP,主打铃声合成技术,后来又推出了搭载内容推荐功能的酷音铃声APP。
 
尽管这些业务并未在市场中掀起多大的水花,但也足以证明科大讯飞蠢蠢欲动的“音乐梦”。
 
现在技术够了,版权问题也解决了,科大讯飞说不定能吃到在线音乐市场的第一波红利。
 
另一个红包是AI爆发明显。
 
AI是科大讯飞的老本行,前面所说的教育只不过是其AI产业中的一部分。
 
这样的企业定位,也决定了科大讯飞是依靠技术占领市场,需要持续的科技投入,而且需要技术与应用结合。

所以,当BAT陆续下注时,科大讯飞其实并没有太大竞争力。
 
这几年,百度提出了“百度大脑”概念,如今已经迭代到了7.0版本,阿里打造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阿里云等服务,在AI应用这一块玩得飞起。
 
这给科大讯飞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以智能音箱为例,早在2015年6月,京东曾联合科大讯飞推出了智能音箱“叮咚”,但是伴随着BAT的入局,智能音箱市场就进入“垄断时代”。

2018年之后,行业90%的销售份额都集中在TOP3企业中,百度旗下的小度取代叮咚,行业渐渐趋向于天猫精灵、小米、小度三足鼎立的局面。
 

6.jpg


百度CEO李彦宏在聊到科大讯飞时曾表示:“科大讯飞的自然语音技术做得很好,但是我们不会用,百度必须自己做。”
 
BAT的全生态完整成熟,而且并不兼容其他平台,对于科大讯飞的AI产业来说,想要突围难上加难。
 
不过,2021年市场迎来转折点。
 
一方面是今年AI产业迅猛发展,从蔚来、小鹏等智能汽车的概念落地到数字人占领网络,以及国产AI芯片等科技浪潮的声势浩大,AI相关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互联互通成为大趋势,阿里巴巴将引进微信支付到淘宝、天猫、淘特等应用场景,旗下新零售、生活类服务业务诸如饿了么、盒马等也先后入驻微信小程序等,腾讯也或将允许淘系电商内容在微信内容分享……
 
这些变化都意味着巨头跑马圈地的巨头式打法成为过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科大讯飞来说是一个利好,因为它无形的潜在市场也在扩大,AI产品能进入到更多有价值的领域。

3

狂收红包能一直“幸福”下去吗?


总体而言,今年的科大讯飞“春风得意”,“双减大红包”深化了自身的教育业务,音乐和AI产业两个“小红包”,拓展了自身的业务版图。

在过去,科大讯飞虽然作为人工智能第一股在2008年上市,但这么多年的发展却一直饱受争议。

比如政府补助占比过高,造血能力欠佳,从2014年的1.01亿元到2020年的4.26亿元,增幅高达4倍。

 

再比如研发费用占比较低。2017年,薛文奎曾撰文质疑科大讯飞,认为其公司“对营销的重视要远胜于对研发的重视”,彼时科大讯飞的销售费用增幅超过70%,研发费用少的可怜。

 
此外,市场上的马太效应也让科大讯飞的主营业务遭遇巨头围堵,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些诟病,在2021年得到一些改变。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营收和净利润双增,总营收达到63.19亿元,同比增长45.28%,净利润达到4.19亿元,同比增长62.12%,扣非后净利润达2.09亿元,同比增长2770.8%,基本每股收益比上年同期增长58.33%。
 

6.png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2021年度半年报

细化来看2021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政府补助对业绩的贡献仅占35%,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净利润的上升更多是内部造血的拉动而不是补贴。
 
又如科研费用占比问题,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营业成本中销售费用为9.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22.06%,研发费用为12.2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7.36%,占总成本的33.89%,增速要高于销售费用。
 
尽管差距不大,但这也意味着科大讯飞正在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摆脱过去“重营销轻科技”的阴影。
 
而“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反垄断带来的市场机会,均可能在科大讯飞的各个主营业务板块展现积极作用,从而推进科大讯飞的毛利率平均水平提升。

那么,这就意味着科大讯飞日子真的好过了吗?

不一定。
 
对于科大讯飞而言,2021年无疑开了一个好头,但机会来临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比如,目前科大讯飞的教育业务中,智能硬件产品是营收主要来源之一。
 
可是问题在于,市场上做智能教育硬件的并非科大讯飞一家,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厂商,有天然的销售渠道优势和生态优势;以海信、海尔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厂商,也拥有得天独厚的场景优势。

这意味着,当产业红利暴露在阳光下,科大讯飞的“敌人”可能也更多了。
 
再说音乐,尽管版权开放代表市场机会的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版权就不要钱了。无论是此前腾讯音乐狂收版权,还是网易传赴美上市加速融资,都证明音乐版权确实烧钱。
 
如今科大讯飞入局音乐产业,烧钱的音乐版权是否会吞食它的现金流,还未可知。

此外,科大讯飞目前在AI产业的产品应用主要是讯飞输入法、讯飞笔记等为主,相对来说比较小众,行业爆发期也往往意味着洗牌期,能否保持技术竞争力也很考验一个企业的战斗力。

4
结语

2021年,的确是可以“火中取栗”的一年。

从某种角度来说,科大讯飞在2021年收到了大大小小不少红包,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态势,给投资人和市场都带来了很大的期望。

不过我们也要警惕,这些红包的背后,机会和危机到底哪个更大呢?科大讯飞在“拿红包”冲击敌人阵地的时候,是否自身也可能陷入一个个雷区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