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家电年轻化趋势明显,海信、TCL和创维们优势不再?

2021/3/30 11:03:00

时至今日,家电作为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海信、TCL和创维等这些国产品牌见证了国内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改革。

而当下,正是传统家居向智能家居升级的转型期,其行业的竞争也尤为激烈,一方面国内的电视机品牌崛起,各大品牌互相打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智能产品更加青睐,对于电视机的需求并不强烈。特别是90后、95后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他们更愿意为了这些具有高颜值、强功能、强社交属性的小家电买单。

对传统品牌来说,随着互联网家电年轻化趋势逐步推进,海信、TCL和创维们还有优势吗?

市场疲软,竞争激烈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冰箱、彩电、洗衣机为代表的“三大件”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以彩电来说,智能电视在整个电视市场中的渗透率已经接近100%。从2016年我国彩电产销量突破5000万大关之后,行业就已经显示出增长疲态。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规模达到5089万台,但到了2017年就下降至4752万台。之后在2018年和2019年,彩电零售量缓慢上涨了一些,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零售额的大幅下滑。

国内电视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存量竞争和价格战竞争愈发明显。

为了促进销量,它们均不得不猛打价格战,在京东、天猫等平台上,在智能电视面前,没有哪家价格敢高出一块钱,各个品牌对价格的执迷程度已经来到了“敌动我动,敌不动我不动”的地步,在相同配置的彩电下,海信、TCL、创维等的产品集体扎堆。

江湖老刘认为,传统家电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企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在增量不增收的背后,是整个市场陷入“价格战”的现实,使得各品牌毛利率和净利润的不断下滑,这种不健康的行业竞争方式让传统家电的生存更加艰难。

凛冬来临,价格上涨

受疫情影响,2020年家电行业的成绩单并不理想。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规模为7056亿元,同比下降 11.3%;其中,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4450万台,同比下降9.1%;零售额为1209亿元,同比下降11.7%。

如果说传统家电下滑速度明显,那么面板价格上涨就让整个彩电市场“雪上加霜”。

从去年6月份开始,上游面板价格暴涨,以最热销的65和55英寸为例,其去年10月面板采购价对比今年年初涨幅分别达到22.8%、51.9%。

由于面板价格上涨,自去年八月底起,包括海信、TCL、创维在内的大部分彩电厂商,以及新加入的小米电视、华为荣耀智慧屏均对中低端产品型号相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涨价。

价格上涨的局面直接导致了彩电市场销量的下滑,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销量990万台,同比下降6.4%,销额261亿元,同比下降7.4%。

江湖老刘认为,疫情以及市场的疲软使得彩电市场进入凛冬,面板价格上涨的窘境让彩电市场“雪上加霜”,如何平衡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终端提价带来的销量受影响,对整传统家电来说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消费升级,优势不再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的新主力,也给传统家电行业带来了冲击。尤其是彩电市场,目前彩电行业下行压力增大,跨界竞争对手太多,面对困境以及日渐壮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彩电厂商品牌纷纷向高端化以及智能家居转型,打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体验,以质量和服务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积极努力的跟上时代步伐。

但是黑电 "巨轮" 在白电领域的航行并不那么顺利,虽然白电行业尽管进入门槛较低,但相对的竞争壁垒很高。

一直以来,在白电市场,海尔、美的、格力三巨头在其中以绝对的规模优势遥遥领先,头部品牌集中度持续走高。

截至3月29日收盘,美的集团市值超过5737亿元,格力集团3758亿元,海尔智家则超过2800亿元。在它们身后才是是排名第四的海信家电,其市值仅两百多亿元。

白电各主要品类都有巨头在把守:美的、格力空调与身后的品牌差距逐渐拉大;海尔冰箱遥遥领先,美的、容声和西门子等紧随其后;洗衣机则是由海尔和小天鹅占据大部分市场。

因此,海信、TCL、创维等这些传统家电的新势力很难在短期内突围而出,同时小米和华为等新入局者纷至沓来,进一步蚕食TCL、海信、创维等传统厂商的市场份额。

江湖老刘认为随着消费的升级,家电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面对这些,海信、TCL、创维们等传统家电无论是在产品还是营销上的优势都不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整个传统家电行业都需思考的问题。

随着消费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动机都会发生改变,对于传统家电品牌来说,无论是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升级,还是从企业战略调整到行业趋势显现,如果家电品牌没有洞察到这种变迁,就会丧失市场的主动权,因此传统黑电企业们还需要积累更多的市场基础以及增强技术创新。

江湖老刘,TMT行业观察者,知名IT评论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