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从“2000亿浪费变消费”,看闲鱼的“乘数效应”

2020/9/7 20:08:00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高中毕业,大学快开学了。临行前和他妈说:能不能给他点钱,他想在闲鱼上买个二手电脑。

说实话,我的朋友一开始是很不理解的:为什么要买二手的的呢?

这大概是两代的人之间的代沟。

改革开放四十年,前半段成长起来的都在追求新,改革开放,其命维新。但是现在的孩子想法变了,他们成长于新反而没有对新的饥渴感,对旧没有厌恶,对新没有反弹式的追求。我和他妈说:这孩子其实比你先进。

最近,国家在大力倡导不浪费粮食。但其实,需要反对浪费的不只餐饮领域,所有社会资源都是稀缺的。

经济学家说,每个人都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换句话说,形成浪费,实际上本身就和每个人的利益相违背。因此,之所以还是出现了大量浪费,除了感召人们的道德感,实际上还是要从很多社会机制上找原因。

制止浪费,并非简单地「不买东西」,其实,「买对东西」和「让买错东西转移到对的人手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命题。

算法时代让人和货的精准匹配成为可能,每一个消费者都有可能能用最短路径拿到适合自己的货品,科技解决了「买对东西」的问题。减少错配,本身是减少浪费。

但是,当快时尚成为突出趋势,人们生活加速,口味变得很快,三个月前买的,三个月后再用就显得不合时宜,闲置物品也越发增多。

也就是说,即便买时「对的」东西,也不一定一直是「对的」。

当效用发生变化,让物品实现二次甚至 N 次流转,能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这才是减少浪费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们容易看到「万能的淘宝」买一切的 A 面,却不容易看到,阿里巴巴生态体里还有一个 B 面,是生产 - 流通 - 消费之后的再流通,闲鱼就是这个 B 面。

01 「让 2000 亿浪费变成 2000 亿消费」的 B 面


不久前,阿里巴巴副总裁平畴在接受采访时称,「全社会都在反对浪费,闲鱼是坚定支持者。因为闲置就是最大的浪费。过去一年,闲鱼通过撮合 2 亿人交易,成功让 2000 亿浪费变成了 2000 亿消费」。

我觉得,不止 2000 亿。

经济学里有个名词叫乘数效应。举个例子,如果有 2000 亿元资金,流入经济体之后,会变成桥梁高铁、核心科技、新的商业模式,也会成为员工收入。收入一旦消费出去,又会成为下一个人的收入,依此循环往复……这种自我放大就像水波纹碰到墙壁又会反射折回,源源不断,能形成数倍的乘数。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其著名的动画短片《经济是如何运转的》当中,用卡通的形式,生动阐述了这个过程。

闲鱼每「拯救」2000 亿浪费,实际上就是在变成数倍于 2000 亿的社会资源,重新进入到经济体中,促进更多「买对」的行为发生,而消费力会持续奖励「生产对的货品」的企业,让他们获得利润,规模化之后,自然就有了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因此,往更深远来看,这个过程也是在产生更多强劲的中国企业。


而对于单个用户来说,再微小的回血也是血。2019 年,卖家平均在闲鱼上回血的收入是 4000 多元。紧日子里,这弥足珍贵,因为这相当于给很多三四线城市居民发放了一份 13 薪。

可见,闲鱼的乘数效应搅动的,既是经济价值,也是社会价值,而闲鱼乃至整个阿里巴巴生态,就是这两种价值的放大器。

02 「前半段」的万亿与「后半段」的万亿

对于其他平台,「购后」意味着交易结束,但对于闲鱼恰恰是开始。

阿里巴巴实现了超过 1 万亿美金交易额,意味着超过 1 万亿美金的货到了用户手中,这样的新品规模下,闲鱼快速爆发显而易见。

中国经济的蓬勃动力,和生产力的极大喷涌,是每个家庭闲置物品增多的根本原因,而非出于故意的浪费。马云讲过一个故事:2003 年初刚成立淘宝时,他要求员工每人回家找 3 件物品,放到淘宝上卖。

然而,7 个员工找了 3 天,才找出了 17 件东西。

可以相信,如果今天马云再有同样的要求,相信任意 7 个员工可以在 3 小时内找出 170 件东西。时代使然。

可以这么说,阿里巴巴的前 20 年,是在拼命促进物质流通和生产,让 7 名员工不因为「找宝贝」捉襟见肘,那么现在,不仅要促进新的流通,还要让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物品,继续流动起来,进入更多百姓家。

呼吸吐纳,其实是个等式。前半段阿里已经塑造了万亿美金级的市场,后半段达到万亿也并非难事。除了物质的自然损耗,对于非易耗品而言,吸入和呼出会越发接近于「等值」。这个无限逼近的过程,充满想象力。

最近我也在和长辈们聊天,不少人都养成了去闲鱼淘二手货的习惯,而认识的 95 后里,很多人迅速出手自己玩腻了的相机和手机。可以说,闲置用品的消费群体,正从一线到四五线下沉,从年轻人向老年人的渗透。

一呼一吸之间,淘宝和闲鱼相继成为国民级应用。如果说淘宝是创业基地,天猫是品牌之城,闲鱼更像一个循环枢纽。让物质流动不再停歇。

03 闲鱼为何在闲置交易平台中脱颖而出?

在周天财经看来,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它不是像目前同类平台集中做手机等高价值、有利润的商品,而是做全品类,从潮玩到摩托,从线上到线下,从年轻人群到老年人群体,这个平台始终是在思考着一个「全社会命题」。

事实上,专注于高客单价标品,讨巧而不费力,能很快把业绩做高,但门类太狭窄,仅辐射小部分人群。阿里的人设,始终是做难且正确的事情。闲鱼自然不会去「偷闲」。

在闲鱼我们既能看到白领卖年会奖品,也能看到主妇在出售自家宝宝用过了的婴儿车,还能看到摄影发烧友在交换镜头。不够高频,也极度非标,但也能有了一些人情味和用户黏性。

不全力做标品、3C,而是坚持用普惠方式,这是闲鱼。解决全社会命题虽然难,且在短期内看不到甜头,但其实会收获更长期的回报。

这也是为何,在过去的一年,每个月,有 9000 万用户会使用闲鱼;每年会有 10 亿件物品在闲鱼上挂牌,并最终有 2 亿人在闲鱼完成交易,相比于其他平台,闲鱼也更称得上社会性的基础设施。


其次,闲鱼坚持的 C2C 模式,交易链路短、交易效率高、成本低,而面对巨大的存量和增量闲置,只有这个模式才可消化、可承担。

闲置经济虽然已经奔着万亿市场去了,但总体看,行业处在朝阳期,让每处细微的毛细血管充分发育,就有可能壮大成为主动脉。反过来,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中间商赚差价模式,虽然能实现高效率成交和高客单价,但可能大大降低闲置交易的受众,压抑更广泛的人群交易积极性。从一开始是打开大门还是只开一扇小窗,事关行业格局。

此外,还有阿里生态里天猫、淘宝、闲鱼等不同板块的协同。阿里掌握了物质流通的数个节点,比如「淘宝一键」转卖闲鱼,在产品体验层面来看,这条顺畅的链条,赋予闲鱼的优势更大。

实际上,这就是周天财经在电商领域长期的写作和观察中,所论述的「集团军协同」的优势。

还比如,闲鱼和淘宝目前是 One ID 的策略,账号打通,共享一个中台服务,这就意味着,假如现在有一位对马歇尔音箱感兴趣的用户,不光在 APP 里能看到天猫上的新品,同样也会在推荐流里被个性化推荐闲鱼里的二手马歇尔音箱。也许这位用户在对比后发现,二手音箱完全不影响使用体验,而这位用户原本还因为新品高昂的价格而犹犹豫豫,被拦在美好生活的门外,但在闲鱼的帮助下,就能很快成交,这种强大的中台能够挖掘出用户的潜在需求,正在被闲鱼所共享。

这样的大中台战略,并非每一家都能够实现,这就成为了闲鱼独特的竞争优势。

再就是信用层面的基础设施。很多用户在面对个人卖家的时候,最大的顾虑是信用,芝麻分就提供了很好的可量化参照,再加上陪审团等制度的创新,也让不少用户吃下了定心丸。就我个人而言,在闲鱼上买东西,看看对手的信用分,已经成了必要的程序。

 结语

今天的互联网都在讲人设。所谓人设,归根到底是一种选择。

全品类的闲置交易,真的只有闲鱼能做吗?其实也不是,根本上还是愿不愿意去做。

闲鱼的万亿 GMV 价值并不是零售或商业的价值,或者准确地说它没有短期的商业价值,就像高速铁路的客票收入相对于其基建和运维成本是非常不经济的一件事。但铁路带来的不光有客票收入,还有物品和思想的交流、亲情的流动、陪伴的增多,帮更多人看到更大的世界,这些都是显性的「正外部性」红利。因此,正如客票收入无法衡量高铁的价值,单纯以 GMV 还是 ROI 来衡量闲鱼,也都是片面的。

当前,决策层已经提到,中国这个经济体,正在由外循环为主转向内循环为主,如今看来,从诞生之日就着眼于成为全社会基础设施的闲鱼,就是一个有力的内循环加速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