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疫情下的金融大考,看金融壹账通如何抢答?

2020/3/3 21:48:00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爆发在初春的疫情打乱了经济机器的运作节奏。

餐饮、旅游、零售等消费行业受到冲击;交通受阻,工厂复工、农业生产也都面临人手短缺、用工昂贵的问题。

当业务循环被打断,企业纷纷谋求外部「输血」以解决现金流困境。猛增的业务需求下,中国的金融机构们也迎来了一次不期而至的严峻考验。

金融机构如何协调员工的远程办公?如何在线上为个人以及企业办理业务?银行如何在需求增多时确保风控质量,既不大水漫灌,也不捂紧钱袋子?

解题的关键点,指向了科技转型。疫情检验着金融机构智能化、数字化的程度,也在倒逼不少金融机构加速科技布局。

周天财经注意到,2019 年底登陆纽交所的金融壹账通,在近期面向金融机构推出了多项科技解决方案,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转效率。透视金融壹账通(OCFT.US)给出的「解题思路」,我们或许可以窥见未来的产业图景。

01 全链路的需求,需要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金融业一直是科技创新的试验田。

花旗在 1978 年时就发起 ATM 革命,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靠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程序化执行,在 90 年代末就开始跑赢大盘,高盛则在最近几年标榜自己是科技公司。因为数据密集,变现路径清晰,新技术也往往先在金融业率先落地。

但凡事也有两面,因为其对合规与业务稳定的高要求,金融业对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往往十分审慎。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都在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地位最重的银行业,并没有及时在数字化、智能化上做出跟进。

疫情放大了这种短板。当金融机构也都因为疾控原因,员工呆在家里远程办公的时候,它需要的远不止是员工要能在线上顺畅交流,更需要能够在线上「展开业务」。

正如金融壹账通首席战略官戴可所说,「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远程办公并不是简单等同于线上的沟通交流,真正考验的是一家金融机构整体线上化运营和全在线服务能力。」

「不能像平时那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打科技补丁,而是需要前中后台的全流程、全在线无缝对接和畅通运转。」戴可表示。

非常时期全链条的需求,需要全方位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而金融壹账通推出的解决方案,意义也在于此。具体来说,它包括了智能办公、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产品以及智能运营五大方案,并包含了 12 项具体产品。

先来看智慧办公,疫情凶猛,员工远程办公是企业在当下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金融壹账通整合了快乐平安、知鸟等智能办公平台,扩容即时通讯、直播、线上课程和培训等功能,支持企业远程办公能力,据了解,在 2 月 11 日一家保险公司利用知鸟平台的学堂直播功能,单日场次近 17000 场,观看人数 245 万,在线峰值 70 多万人。

内部沟通顺畅后,金融壹账通提供了名为 SAT 三位一体的智能营销解决方案,疫情之下,SAT 模式能够与保险及健康产品组合,提升金融机构的营销服务能力。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在上线了线上诊疗后,客户的日均停留时长提升了 20%。

随着业务进展到中后台,金融壹账通在智能风控、智能产品以及智能运营等解决方案中的「硬科技」应用也更加深入。


以智能风控为例,壹账通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智能进件、智能贷后、电子凭证、智慧合约和线上清收工具,帮助金融机构全面升级无纸化线上业务流程,优化智能风控能力。其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合约云平台,能够有效推进合同走完「最后一公里」,不至于因为不能面签而导致停滞不前。

还有像智能产品方案中的智能存款产品,能够为银行提供端到端一体化的互联网存款业务服务,某地方城商行零售存款项目负责人表示,在疫情期间一个月内增加了日终存款余额 12 亿,新增电子账户数 13000。

而在智能运营解决方案中,则包含了智能外呼机器人 +AI 智能坐席、金融云、以及智能理赔等产品,旨在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确保业务高效平稳运行。

综合来看,金融壹账通在疫情期间整合的智能产品,涵盖了金融机构从前端的获客、营销,中端的风控、产品,以及后端的系统运维、经营管理的全业务链路。五套方案紧密衔接,并且针对疫情期间所出现的一些特殊场景进行了重点优化,比如对办公系统的承载能力进行足量扩容、以及搭建智能金融超市用以纾解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危机。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壹账通与 B 端用户的链接也变得更加稠密,发展到了业务、数据、技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多类型的关联交互关系。

02 疫情放大短板,也放大优势

企业服务是慢生意,金融壹账通能够在短时间内就整合出全面的解决方案,显然也并非一日之功。

壹账通的前身是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部门,随着能力打磨成熟,开始对外输出进行平台化运作。也因此,金融壹账通从成立伊始,就定位为金融科技云服务平台,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应用和相关业务服务,这在独角兽级的金融科技企业中并不常见。

如果放大到企业服务领域,阿里云、腾讯云也都和壹账通一样,依循的是「由内而外」的发展轨迹,即先是满足集团内部需要,然后外部化,包括亚马逊的 AWS 也有类似的成长路径。如果细加分析的话,会发现这类企业有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是在长期研发投入中形成的技术实力。

这些公司无不通过多年在研发上的巨资投入,率先在技术能力上构筑起商业壁垒。金融壹账通在日前发布的 2019 年度财报显示,其在 2019 年研发费用高达 11.47 亿元,对照其目前 23.28 亿元的年营收规模,重研发投入构成了壹账通的技术底色。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技术进步与知识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也在著作《技术的本质》中提出,「技术是经济的一种表达」。技术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微观上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科技研发或许不会像市场、营销那样直接地作用在业绩表现,在短期内就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但研发投入所提升的,是企业的「硬实力」,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行业进入到变革期的时候,只有「硬实力」领先的企业才能快速响应、抢占先机。

另一点就是,这类企业往往是「抢跑者」,能够在赛道还没有成型时就提前卡位,最终享受到行业增长的红利。金融壹账通为例,截至 2019 年底,壹账通拥有 3707 家客户,是中国所有科技云服务平台中客户数量最多的企业。客户涵盖中国 6 大国有银行及 12 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 99% 的城商行和 52% 的保险公司。

最新财报显示,金融壹账通 2019 年营收同比上涨了 65%,第三方客户(即平安系外)收入同比增长 107%,优质客户数达 473 家,新增 252 家,翻了一倍还多。


阿里云则在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据近 50% 的市场份额,和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并称 3A。至于 AWS,贝佐斯也曾在去年不无炫耀地表示,「我们有 7 年的时间都没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简直难以置信」。

如果要解释这一现象,或许要归结于,它们的诞生就来自于超前于行业的需求——平安的科技转型、阿里和亚马逊的高算力要求等等,而在实践中碰撞出的新需求、新数据又对其发展形成了正向反馈,最终,一步快,步步快。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等到时代机遇也开始显露出模样,像金融壹账通和阿里云这类企业也就拥有更好的身位。

当我们回到金融机构数字化的产业图景上,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金融壹账通能够如此迅速的做出反馈——疫情是放大镜,放大短板,也能放大优势。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本就是大势所趋,根据奥纬咨询的预测数据,未来 5 年中国金融机构在技术上开支将保持每年 20% 以上的增速,在 2023 年将达到 4008 亿元,疫情将加速这一进程。

对此,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 CEO 叶望春给出的展望是,「从长期来看,我们非常乐观」。

03 让金融血液携带更多养分

近日以多个省市开始下调疫情应急响应等级为阶段性标志,可以看到疫情的态势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尽快恢复经济活力,将成为关乎长远的「第二战场」。这场仗,我们输不起。

那么,金融业在这场战争有多重要?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金融业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打个比方的话,疫情中断掉了正常的生产活动,好比人的血液流动变得阻滞,五脏六腑自然缺乏养分供给,手脚也变得冰凉,但是起码短期内功能还是完备的,医学上讲是没发生「器质性损伤」,现在我们就处在这个阶段。

国家用雷霆手段遏制住了疫情蔓延,下一步的关键,就在于用各种手段,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金融的融通作用就在于此。外部输血也好、体内造血也罢,从银行、保险到信托、证券全都责无旁贷,必须抓紧行动起来。

金融机构的表现,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即便退一步说,它也将直接影响机体的恢复速度。

对金融机构进行有效迅速地科技加持,就是在让血液中携带更充足的养分、让血液的流动更加充分,这对于社会机体的有序运作,将发挥巨大的杠杆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壹账通(OCFT.US)在疫情之下拿出的科技工具箱,不但是对产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疫情的大考终将揭过,而科技加持下更加茁壮的中国金融业,也将守护下一次春暖花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