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韩造船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2021/10/7 1:39:00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今年的造船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重新迎来了久违的繁忙景象,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集装箱运费价格开始节节攀升,全球的海运运力都在调整升级,各航运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追加运力,以适应繁忙的海运需求。

0uLOBwJLMU0

订单量价齐升,造船业重现昔日繁荣

今年以来,全球造船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井喷的造船订单,让这几年生意平淡的造船企业满血复活,各船厂现在都是尽最大的产能,全力以赴完成订单。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今年仅上半年全球造船企业一共接到了760多艘新船订单,同比增长接近200%。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球造船企业承接的新船订单有9400多万载重吨,同比增长了近3倍,这中间国内船厂获得的订单接近50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了227.2%,占全球新接订单量的一半以上。

截至8月末,我国的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9000多万载重吨,相当于全球总量的46.51%,并且我国造船业的接单量、完工量等多项指标继续保持着向上的良好势头。

在国内船企收获的订单中,国有造船企业是最大的赢家,上半年中国船舶集团就签下了300多艘新船订单,船舶总吨位达1800多万吨,同比增长了近3倍,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各船企的首位,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接单目标。

今年新增的订单中,集装箱船舶订单占了多数份额,中远海控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货运企业,拥有各种类型的集装箱船舶500多艘,集装箱船队运力有300多万标准箱,然而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今年到现在为止,中远海控已经增加了30多艘新船订单。

民营造船企业也是收获颇丰,SeaspanCorporation公司与扬子江船业签订了一笔大单,委托后者建造10多艘新巴拿马型LNG动力集装箱船,前者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货运企业,后者是我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今年扬子江船业手中已经拿到了100多艘新船订单,这其中约七成是建造集装箱船,合同金额达60多亿美元,正如扬子江船业董事长任乐天所说,今年是扬子江船业有史以来接获新造船订单最好的一年。

我国造船业最大的竞争对手韩国,今年也是收获颇丰,尤其是在高附加值、高利润船型方面,优势比较明显,韩国总统文在寅在上个月的讲话中就表示韩国造船业时隔13年重回造船订单世界第一,目前韩国的环保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的66%,2030年这个指标要提升到75%,他宣称要把韩国的造船业打造成为“谁都无法超越的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文在寅称重回造船订单世界第一,这个目前也不能确定是他自封的,还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但他口中所说的的那个谁,明显重点不是指的日本或欧洲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造船业与韩国差距较大,这个谁显然指的是我国的造船业。

韩国为此制定了《韩国造船(K-造船)再腾飞战略》,目标是将韩国建成世界第一的造船强国,前不久宁波三星重工结束运营,其实就是韩国意图重振造船业,提升国内就业水平,努力使制造业回流的很好例子。

众所周知,在全球船舶制造市场,是中日韩“三国杀”的竞争格局,其中韩两国是最强的两极,两国的竞争力可谓各有所长,不分伯仲,今年1-7月,在新增订单中我国造船企业以45%的占比位居首位,韩国则紧紧跟随,获得的新船订单同比增长了约7倍,订单占比为43%,仅比我国少了12万吨,这个差距还在不断地缩小之中,最近几个月韩国企业获得的新船订单量都跃居首位。

0uLOBwqWjT0

避免产多亏多,赚钱才是硬道理

「于见专栏」认为,由于近几年全球的海运生意普遍一般,海运企业也没有在改造升级运力方面过多地投入,所以全球的造船市场已经是沉寂了多年,现在面对突然爆发式增长的货运需求,各航运企业均是措手不及,纷纷开始投入资金扩大运力规模,以期完成对现有海运船舶的升级扩能,这也就是今年造船订单骤增的主要原因。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的造船企业手中共有近16000万吨船舶订单,这个数据仅有2014年的一半左右,全球船舶制造行业都进入了产能过剩阶段,窘境之下各造船企业的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三星重工是韩国的三大船企之一,从2017年起一直就处于亏损状态。

我国的造船产能也是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近两年接到的订单均不到3000万载重吨,大多数企业都吃不饱,有的甚至面临断炊的风险,只有极少数企业能保证按时有米下锅。

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是国内民营造船十强企业之一,在去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破产重整,面对艰难的时局,各家造船企业都是在咬牙坚持,希望能撑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好在这一天终于如愿来临了。

与此同时,现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逐渐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消极与负面影响,开始大力提倡“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

「于见专栏」认为,未来的海上运输也会进入新能源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货船将面临着更新换代,这也给造船业带来了新的订单与发展契机,船舶制造业的新能源化、智能化升级也将会是整个产业链变革的大趋势。

造船业的复苏值得庆祝,但是另一个风险隐患又悄然出现了,年初以来,造船用的钢板、铜线、绝缘材料、管材、电缆等原材料价格涨幅很快,平均涨幅都在40-50%以上,均为近年来价格的最高点,这直接拉高了造船成本。

虽然目前订单数量不少,但从签合同到完成交船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全球大宗原材料与商品价格涨幅较快,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公司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对盈利预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果消化不了成本上涨的影响,那么产品涨价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然而不少造船企业与买家签订的是闭口合同,难以把原材料与商品涨价的压力传导给市场和需求方,因此企业完成生产后却无法保证不亏本、有盈利,如何把火爆的订单变成实际的利润,这是需要造船企业谨慎面对和认真考虑的问题。

当前造船业终于走出了长期的低迷状态,但如果因为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侵蚀利润,陷入越生产越亏本或者利润微薄的境地之中,这对于造船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这个情况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另外,我国的船舶制造虽然手握订单不少,但这些订单多是单价较低、利润不高的集装箱船和散干货船,高附加值船舶如LNG船被韩国基本上收入囊中,豪华邮轮被欧洲4国联手垄断,目前的现状是量虽大利却薄,这也是国内各造船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瞄准技术的制高点,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全球都在倡导绿色、环保与低碳,造船业自然也不例外,国际海事机构IMO制定了船舶的减排目标,计划是到2030年和2050年全球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要比2008年减少4成和5成。

从2018年起欧盟对大型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行了监督检查制度,今年4月美国也提出了海运业的减排目标,这就使得全球的船舶制造业开始向新能源、绿色环保和低碳排放转型,韩国的三大船企都加大了对这方面的研发力度,期望能在以后抢占更多的新能源动力和低碳排放船舶的市场份额。

液化天然气船(LNG)就是满足现行要求的低碳型船舶产品,此类船舶的技术含量与制造标准比较高,属于高附加值、高利润产品,这方面韩国企业一家独大,有绝对的优势,今年上半年全球的LNG船订单量同比猛增了4倍,有94%的LNG船订单被韩国企业扫入囊中,我国的企业在材料技术、船舶设计、制造工艺、建造周期等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

当然我国的造船企业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一是国家政策明确了先进船舶制造的中长期目标与布局,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提出了要加大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发力度与投入。

二是各大型船企也在秣兵历马,制定各自的具体发展规划与升级方案,沪东中华造船厂是国内唯一能制造LNG船的企业,它计划在2035年前全面提升包括LNG船在内的先进船舶制造能力,江南造船厂拟建设低碳和智能船舶研发中心,准备将更多的先进技术用于新型船舶制造领域。

三是通过合并避开内卷,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降低成本,优势互补与做大做强的目标,如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合并为中国船舶集团后,就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近几年我国船舶制造业所取得的技术进步也是比较明显的,今年9月底,中国船舶集团建造交付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的22万吨超大型集装箱船,采用了薄膜型燃料舱、双燃料动力推进技术,以液化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相比传统的集装箱船,它可以减少20%的碳、85%的氮氧化物和99%的硫排放量,能满足全球最严格排放标准的要求。

「于见专栏」认为,现在正是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的好时机,造船业应将附加值高、低碳环保与智能化的船舶产品作为优先的发展方向与目标,通过制定总体的发展规划,避免陷入低价、恶性与重复的低效竞争模式。

并且船舶是使用周期比较长的耐用产品,今年的新增订单陆续投产交付使用后,下一波大量订单的来临可能要等上比较久的时间,因此紧紧地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期,加快船舶制造转型升级的步伐,是摆在各造船企业面前的当务之急。

0uLOBxbfOVq

结语

现在的船舶制造业已不再拘泥于造船本身,而是实现了上下游一系列产业链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它既是劳动力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面对来自韩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内的船舶制造业也在努力地升能扩潜,由单纯靠量取胜转向以质占优,未来谁能够在技术含量更高的船舶领域赢得先机,那么谁才能成为世界的造船中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中央国际广播电台《新财富时间》连线嘉宾,江苏电视台财经评论嘉宾,国家域名注册服务监督员,美国格理集团专家,美国格尔曼集团专家,《中国经营报》、《证券日报》、《人民网》、《法治周末》、《南方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等媒体采访嘉宾,研究方向:互联网、通信、手机、家电、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QQ&微信:117821818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