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快手被纳入港股通:股价应声大涨背后,如何理解快手的中长期价值

2021/9/2 16:02:00

最近一段时间,在大家被各大上市公司的财报弄的目不暇接的时候,港股通的消息也再度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有一家公司被纳入港股通更是引发了市场的热议,这就是短视频巨头快手,上市不久就被纳入港股通,到底该怎么看快手? 

一、快手被纳入港股通?

根据智通财经的消息,快手早盘高开逾7%,截至发稿,涨7.21%,报90港元,成交额1.22亿港元。

消息面上,9月2日,深交所公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港股通股票名单发生调整并自今日起生效,将快手调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单。

前不久快手也才刚刚发布自己的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在2021年第二季度总收入达到19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8%,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45.6%。其中,线上营销服务为快手第一大收入来源,较去年同期的39亿元劲增156.2%至100亿元,占总收入的52.1%。本季度,快手进一步升级电商策略,电商交易总额(GMV)达到145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直播业务方面,2021年第二季度,快手收入71.93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37.6%,与2020年二季度相比,收入和占总收入的比例均有所下降。此外,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直播渗透率超过70%。快手的海外市场月活跃用户在2021年6月超过了1.8亿。

包括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方面,快手收入同比增长212.9%,于2021年第二季度增至人民币20亿元。备受关注的快手小店,在第二季度对电商交易总额的贡献率为90.7%。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快手被纳入港股通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快手的中长期价值我们又该怎么判断呢?

 二、上市不久就被纳入港股通的快手该咋看?

首先,股票被纳入港股通意味着什么?

港股通指的是内地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通过深交所/上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SPV),向联交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联交所上市的股票。通过港股通这个机制,内地投资者也就可以参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交易,所以可以说港股通是香港上市公司获得更多交易资金来源渠道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根据上市公司被纳入港股通的条件来看,凡是被纳入港股通的上市公司一般情况下都是资本市场上市的重要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快手能被纳入港股通基本上就是资本市场对于快手本身的认同。兴业证券也研究发现,生效日前后,新纳入的港股通标的会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从宏观环境来看,快手入通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个股和香港市场交易量、活跃水平与估值水平,并能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快手被纳入港股通会对快手有什么样的影响?从其他被纳入港股通的科技公司先例来看,科技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后,由于本身这件事标志着科技公司的实力被资本市场所认同,再加上更多的投资者可以参与这家公司的交易,往往都会带动整体市场活跃度和市值的提升。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小米上市之后整体市值曾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在小米被纳入港股通后市值开始触底反弹,整体的市场投资价值逐渐被市场所认同,带动小米股价快速反弹,让小米成为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科技股公司之一。所以,根据以往的案例,我们可以预计快手被纳入港股通对于快手的整体市场表现的提升将会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第三,快手的未来到底该怎么看?结合快手被纳入港股通以及快手的财报信息,我们可以看到:

一是快手的用户活跃度持续增长。财报显示,二季度,快手应用(快手中国地区主站、极速版、概念版三端用户维度去重)的平均DAU达2.932亿,同比增长11.9%,DAU日均使用时长环比增长7.7%。不断提升的用户活跃水平代表着快手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当前强粘性的用户正在成为快手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是快手的商业化变现能力在不断加强。根据财报品牌广告收入的同比增幅超越线上营销服务收入的同比增幅,品牌广告商数量同比增长近4倍,来自美妆、日化、服饰、汽车等行业大量头部客户通过快手进行品牌推广。快手的商业化变现能力也在快速提升中,这种品牌影响力的增长可以帮助快手不断实现商业化的发展。

三是快手的海外发展潜力巨大。在海外市场上,6月海外MAU已超1.8亿。快手方面表示,“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把握海外市场未来增长和发展重大机遇的决心。海外市场是中国短视频平台发展的重要战略风口,相比于其他的内容服务方式,短视频在全世界的接受程度较高,整体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而快手的出海业务无疑也具备了高速扩张的基础。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股价波动,可以说,这个时候被纳入港股通对于快手而言无疑影响深远,快手未来的走势也更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江瀚

    总访问量:278471
    全部文章:738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烽火台资本特约经济学家、从事互联网金融、产业经济研究多年,《理财》杂志、《财新》、《金融界》、《和讯》、《同花顺》、《东方财富网》、领英中国专栏作家,《中欧商业评论》评审专家,中信、华章等出版集团特约书评专家,中国经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十余家财经(新)媒体特约评论员与撰稿人,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ID:jianghanview)。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