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北大方正陨落后,清华紫光也被搞到破产重组了,到底是谁之过?

2021/7/12 7:36:00

在中国从来就不缺明争暗斗。

作为中国最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不仅在招生、学术研究方面存在激烈的争夺,商业布局方面同样暗潮涌动。

“中国最牛校企”楼塌了

1986年,北大以王选教授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组建了北大方正,两年后,清华便捣鼓出紫光集团前身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上,方正集团与紫光集团分别排在第5位、第16位,被外界称为中国最牛校企。

出乎意料的是,如此体量的庞然大物也会在一夜之间崩溃。去年2月,北京银行以方正集团未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不具备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申请法院对该公司进行重整。

作为好兄弟,紫光集团同样不甘落后,在方正的重整刚以平安集团入主告一段落后,也加入破产重整的行列。

近日,紫光集团公告称,相关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进行破产重整。

其实,这场危机早在去年已经显现。2020年10月29日,就在“15紫光PPN006”永续债到期的前一天,紫光集团突然发布公告称选择不行使回购权。按照惯例,放弃赎回永续债通常被视为流动性紧张,再融资困难的信号。

资本市场迅速用脚投票,紫光集团多只债券价格暴跌,仅三个交易日,最高跌幅逾64%。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名句,原本描述的是大明王朝的兴衰,但用在方正集团和紫光集团身上并不违和。

方正的没落主要原因在于管理的混乱,一个数万员工的巨无霸完全沦为魏新、李友等极少数几位高管的玩具,沉迷于资本运作游戏无法自拔,逐渐丧失核心技术,变成一个空心的金融资产运营集团,最终资不抵债而不得不委身平安集团。

紫光集团大败局

紫光集团大败局的根源则非贪婪莫属。

在官方网站上,紫光集团号称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与中国领先的云服务供应商之一,SIM卡芯片市场份额占全球的20%以上。不幸的是,如今的破产重整无情地戳穿了紫光集团光鲜的表象。

以前,老人们常说,你手里有一分钱就干一分钱的事儿,不要什么都想插一杠子。可是在董事长兼CEO赵伟国执掌下,紫光集团却恨不得用一分钱干10分的事儿。

仅在2013-2017年四年时间里,紫光集团就先后耗资18亿美元、9亿美元、25亿美元收购展讯通信、锐迪科微电子、新华三公司51%股权,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公司,组建长江存储,注资光宝科技苏州子公司,2018年7月,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联盛更是大手笔拿下立联信,交易金额高达22.4亿欧元。

在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产业集团目标的指引下,紫光集团还在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印度和泰国等地投资设立了60个全球研发中心。

“对待业务,我们要求员工坚定信念、解放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谨慎操作、快速行动。”赵伟国凌厉剽悍的出手与他对员工的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一系列收购,赵伟国确实拼出了一个“从芯到云”的帝国,然而,半导体是一个回报比较慢的产业,买买买通常不能立刻带来回报,紫光集团除了支付收购对价,还需要为这些收购来的对象追加大量的后期投入。

这些让底子原本就不厚实的紫光集团不堪重负。没有钱怎么办?赵伟国的答案是借,借,借。

疯狂举债拖垮清华金字招牌

紫财经(ID:purplecaijing)经多方查询未能查找到紫光集团最新财务报告。根据天眼查APP,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紫光集团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超过62%、73%、73%。

到2019年12月31日,紫光集团资产总额2978亿元,截至当年底发行在外的债券或融资工具多达24项,包括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美元债券、非公开发行债券、公开发行债券,债券总额高达434亿元,同时还存在343亿元长期应付款,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不到518亿元。

因此,紫光集团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并不是饿死的,而是贪多求大,被活活撑坏的。许多人都想模仿国内显示领域的龙头京东方,其实,王东升比他们精明多了,一条液晶显示生产线动辄数百亿元,投入巨大,王东升极少独自举债上马,往往拉着合肥、重庆、武汉、鄂尔多斯等地方一起做,而且由后者出大头,显著降低了京东方的风险。如今,京东方已实现了单季50亿净利润,基本成功上岸,照葫芦画瓢的紫光集团正在艰难渡劫,即使能够侥幸过关,紫光集团也不再完全属于清华和赵伟国了。

在研究过程中,紫财经发现了一个非常吊诡的地方,2009年,紫光集团放着大量优质投资者不要,怎么就看中了赵伟国个人控制的、当时成立时间只有短短四年的健坤投资集团,并且还同意向后者出售多达49%股权呢?赵伟国又哪来那么多钱买下这些股权?这场交易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