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中银消费金融乱收费被罚100万

2021/5/16 14:30:00

时隔三年,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再现百万级别的罚单。严监管持续穿透展业乱象,惯于踩红线的消费金融机构也不敢再以身试法。

撰文 | 格东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近日,监管公布了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金额最大的罚单,中银消费金融被罚100万元。上海银保监局表示,中银消费金融在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

这并不是中银消费金融首次被监管警告并罚款,早在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就因贷款审查问题和以代收费问题被罚。作为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的业绩也随罚单波动起伏,从净利十亿俱乐部跌落后一直未能重返高光时刻。

回望消费金融行业,中银消费金融正是行业从野蛮、无序扩张向理性发展过渡的一个缩影。从罚单内容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违规问题集中在2016至2019年,经过近三年的持续整治,消费金融公司内部治理和风险管控优化,整体业务趋向合规。

第四次被罚

中银消费金融是全国首批开业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曾风光无限,业绩领先同业。借助行业先发优势及母行中国银行的品牌优势,中银消费金融广泛布局代理和中介网络,一度在2017年以净利润13.75亿元居消费金融公司业绩首位。

早年间,消费金融公司为抢占线下市场,展业比较野蛮,或多或少都存在踩红线经营的情况。中银消费金融能在当时成为消费金融带头大哥,自然也少不了经营上的疯狂。

据监管资料,中银消费金融在本次被罚100万之前,因业务屡屡违规就曾创下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处罚记录,仅2018年一年连续收到三张罚单,合计罚款额接近300万。

罚单显示,中银消费金融在2016年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在2015年至2017年间部分消费贷款业务存在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业务频频违规,也给中银消费金融的声誉、资产造成不良影响。「消费金融频道」通过企查查平台得知,当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涉及的司法案件超过90%以上属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裁判文书数量高达数十万份,其中中银消费金融居榜首。

中银消费金融借款纠纷案件主要集中在2015-2017年,案件中借贷双方争议的焦点大多围绕综合息费过高、以代收费等现象。中银消费金融由于缺少线下直营门店,便借力代理和中介展业,但实际发放贷款时以贷收费乱象滋生,收费名目有贷款动用费、包装费、外访费等。

另外,乱收费和风控不审慎也导致坏账风险高企。2015-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的逾期贷款率3.59%、4.17%、5.39%。在中银消费金融涉及的裁判文书中,法院认为中银消费金融的借款合同约定了相应的贷款利率,还约定了逾期还款的违约金,双方在合约中所约定的逾期还款费用还包括为实现债权而支出的其他费用,以上合计利率过高。中银消费金融也主动放弃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

违规放贷消停

就中银、兴业、北银、湖北消费金融公司们的处罚经历而言,违规问题包含贷款三查不审慎,以代收费、违背征信业务管理条例等。去年兴业消费金融因未尽贷款“三查”职责,违规发放不符合消费用途贷款,被泉州银保监分局处于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自2019年以来,消费者保护在金融乱象治理中的权重上升,监管加大力度追踪消费金融机构存在的违规放贷问题,并采取零容忍的打压态度。同时,监管穿透消费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隐患,加速风险暴露,引导行业向健康理性方向发展。

监管政策不断提高机构违规成本,让消费金融公司不再敢乱收费、乱放贷,业务经营更加审慎。银保监会曾下发一则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其中涉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司治理、资产质量、业务合规经营三个方面。

具体来看,整治内容包含了未明确披露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年化利率及费率、征信查询授权、贷款违约责任等涉及客户利益的重要信息,侵犯客户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违规收费,收费质价不符,不当催收,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等。

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从公司治理与内控、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信息科技管理五大维度,将消费金融公司划分为五个等级,“末位淘汰”机制浮出水面。

近期,央行专门发布公告要求所有放贷机构在宣传旗下贷款产品时明示年化利率,并指出公告所指放贷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消费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及助贷平台。

除了监管对违规放贷的约束,消费金融公司也加强自律意识。去年,中银消费金融发布代理渠道供应商入围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时,尤其严格把关渠道供应商的基本资质,要求供应商近两年内未发生过金融案件被监管部门通报、处罚或被媒体曝光事件。

除了公开招标代理渠道商,中银消费金融还从去年至今调整产品利率息费,以适应监管要求,减少转型过程中的合规阻碍。消费金融市场风气转正,行业才可能真正迈入快车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