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再提”影视工业化,爱奇艺要“制造”新娱乐

2021/5/14 19:47:00

2021年“影视工业化”再度成为流媒体行业的热门概念,爱腾芒优(ATMY)四大流媒体平台均在强调这一概念。在2021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的主题演讲相当一部分在谈“影视工业化”,他认为“影视工业化虽然提了多年,但此时再重新被提起仍有新意,因为5G、AI、云计算等基础能力的具备,技术创新将对行业规则重构形成支撑。

一百年后,影视工业化为何被旧事重提?

一百年前电影行业就出现了工业化思维。上个世纪初的工业革命让商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升,本质是商品的电影同样被工业化浪潮席卷,1912年“美国喜剧之父”麦克·塞内特率先将工业化思维带入刚创立的启斯东公司,电影创作被切分成不同环节(比如故事创意和笑料设置会分开执行),像装配汽车一样交由不同部门负责“生产”与“组装”,这让电影制作速度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启斯东喜剧”迅速占领市场。

启斯东模式被好莱坞各个制片厂竞相学习和优化。当时华尔街资本看上了电影业,在刚发展起来的好莱坞掀起一股并购潮,大量独立电影公司合并后逐步形成以派拉蒙、米高梅为代表的“好莱坞六大”。随着大量电影的制作,资本对电影票房的预期更高,同时十分厌恶风险,工业化思维进一步被推崇,因其可提高电影生产效率、保证内容稳定输出、降低票房不确定性。

在工业化思维下,好莱坞电影从创意到上映,每一环节都被精细分工,由具体部门负责,且形成统一规范,“流程化、标准化、类型化”,到上个世纪30年代,好莱坞工业化体系基本确立,一直盛行到今天。

一百年后,影视工业化在流媒体行业被旧事重提。前几年中国电影业就出现了工业化的呼声,2017年《战狼2》爆红后行业探讨建构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可能,《唐人街探案2》《流浪地球》《封神三部曲》等影片制作时,导演都在学习好莱坞工业化模式,比如在拍摄《唐探2》时,陈思诚将剧组带到美国,启用美国电影工会的工业化标准流程来创作,甚至专门组建4人团队来统一剧本格式。

不过,单纯地学习好莱坞工业化体系不一定每次都奏效,比如《机器之血》《雪暴》学习了“完片担保”这一“新工业化”的基础模式,拍摄时间和成本得到控制,票房与口碑却遇冷。2019年《流浪地球》意外走红,导演郭帆却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拍摄《流浪地球》,我们工业化不足的时候就是靠人肉填的,我们的经验不是很多,但是教训很多。拍摄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中国电影工业化还是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

如何加速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单纯靠学习好莱坞模式并不现实,一方面,美国电影院发展已有百年,工业化体系确立已有七八十年,中国电影产业化才十数年时间,直接照搬肯定会水土不服;另一方面,今天娱乐业在互联网与流媒体技术影响下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依然沿用好莱坞体系,无异于刻舟求剑。

中国需要一套自己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前几年郭帆、陈思诚、吴京、乌尔善等导演纷纷探索电影工业化,有些各自为阵的感觉。2021年头部流媒体平台不约而同地提出“影视工业化”的方向,意味着中国影视行业工业化之路进入全新阶段,这样的区别如同麦克·塞内特一人探索“启斯东”模式与“好莱坞六大”制片厂拥抱工业化体系一样,后者正是确立好莱坞工业化体系的关键。

以导演为核心的影视工业化,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沉淀与进化,这与导演本人的意愿有关系,一个导演在不同作品上都可能采取不同的制作模式,如果导演团队解散对应的工业化经验、体系与数据就都没了。头部流媒体平台通过建立标准、梳理流程、提供工具来推动影视工业化,可以实现影视制作经验、技术与数据的沉淀,让影视工业化真正成为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影视剧综等影视内容制作的底层逻辑相通,因此中国头部流媒体平台们探索的是“影视工业化”而不只是“电影工业化”,工业化将改变中国流媒体产业,而不只是电影业。

影视工业化的新意,到底新在何处?

工业化的本质就是用有组织的机器取代松散的个体。在形式上,工厂取代了作坊,流水线成了生产的关键流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机器体系”的第二个阶段是“有组织的机器体系”,产品通过“局部机器”从一个生产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工人只需要在一旁照看,这描述了流水线的雏形。从结果看,工业化无非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则提升产品质量与数量。

一百年前启斯东模式,上世纪三十年前的好莱坞工业化体系,以及今天行业谈的“影视工业化”,都是在解决这些问题。

一个是回报可预期的问题。

影视制作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中国影视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回报不可预期,赚不到钱甚至可能巨额亏钱。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电影市场,然而截至目前已发布2020年财报的23家已上市影视公司,仅5家盈利,万达电影与华谊等18家亏损197亿,其中万达电影亏损66.69亿,有人说可能跟疫情有关系,但在2019年就有媒体做过统计,每年上映的数百部国产片中仅有10%能做到不亏钱,能盈利的更是只有不到5%。

这就是龚宇在爱奇艺世界大会演讲中说“行业很难”的第一类问题:“经营角度或者财务投资的角度来讲可控性非常差,投资做一个剧,一个电影,不能说完全,大概率不知道结果是什么,在策划、制作甚至宣传期对播出效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针对此,爱奇艺提供了一套PBIS,即制作商业智能系统。据爱奇艺CTO兼基础架构和智能内容分发事业群(IIG)总裁刘文峰介绍,在开发阶段,制作者可使用PBIS的IP评估、流量预测等工具,去测试作品会获得哪些用户喜欢,可获得多少流量和收益,指导商业化;在复盘阶段,制作者可以看到某个主持人出现时大量用户都倍速模式观看,一个桥段出现后35%用户跳出……基于这套系统,影视制作方可以更科学地决定IP,故事,类型,结构,演员,排期,甚至在影片中的广告植入都可以吸引更契合的品牌。换言之,在大数据洞察下,内容的表现更可预期,回报确定性将变得更高。

第二个是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产业化时间较短,我国影视行业的流程与管理都存在较大问题。2019年《敢死队2》导演西蒙·韦斯特就发现,中国剧组常常是边拍边制作计划,所以要不断面临各种临时问题。“在美国只有百分之百确定剧本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公司才允许拍摄,大规模的片子必须用可预测工业化模型做。”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刘正山说得更直接,当今中国电影产业“拍片基本靠经验,管理基本靠吼,票房基本靠赌。”两年过去了,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基于数字化、智能化与云计算,影视制作各个环节、设备与人都“上云”后,制作流程可以数字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效率就能大幅提升。爱奇艺给创作者提供的智能集成制作系统(IIPS)将流程数字化,正是要解决流程管理的痛点,创作者可通过IIPS管理宣发、制作与交付等不同阶段的人与流程,实现高效率协作,降低出错概率。

此外,大量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应被机器取代却没有,进一步导致成本高、效率低,且人更可能出错,比如真人秀节目几十个机位拍出几筐存储卡后扔给后期粗剪,接下来几天后期几十个人都得熬通宵,但许多剪辑工作是可以用机器来做或者用机器提高效率的;再比如一个片场会有几个场记记录导演需求,人工记录往往会出错导致后期会错意,录音+语音识别技术则可以实现智能场记。

基于AI的智能制作工具可以释放创作者创意,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大量人力。此前爱奇艺已经有诸多探索,基于AI、云、5G等新技术,形成了智能制作工具集(IPTS),比如制作者可以在拍摄、制作、后期中使用IPTS进行在线剪片,实时对每一个镜头帧级别的画面进行标注和协同,未来爱奇艺会向这个工具集不断添加更多智能制作工具。

第三个是用户需求的变迁。

龚宇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说,爱奇艺判断影视行业消费的趋势是“品质”与“分众”,人们越来越挑剔,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用户圈层化越来越明显,不同圈层用户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内容类型,不再随大流。“任何一个市场,观众总是从大众到分众,中国的分众市场才刚刚开始。”

《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人消费的“国潮”商品不再局限于实物,他们对“国潮”文化内容越来越捧场,2011年到2021年国潮文化关注度上涨128%,电影、游戏、动漫和音乐四大领域国产内容关注度超过海外内容一个数量级,相关内容创作不再是模仿,而是挖掘中国文化IP潜力、利用本土技术特效工业化生产,出现了不少口碑+商业双丰收的佳作,如登陆百度十大热门国潮内容IP榜单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等。

爱奇艺一直在基于新技术提供“新内容”的供给,2021年初的“2021爱奇艺为爱尖叫晚会”上,创新的“一屏四看”模式下,90%的用户进行画面切换,人均切换画面29次,满足用户个性化互动需求;2021年3月,“云演出”首场演出THE9“虚实之城”沉浸式虚拟演唱会,第一次将影视级LED写实化虚拟制作技术与XR直播技术一起应用到演唱会,提供线上虚拟坐席、直播间虚拟分身、现场大屏连线、虚拟荧光棒实时互动等互动新玩法。爱奇艺推出了云演出、云影院等云业务,这些产品不只是给用户带来新的娱乐体验,也将释放对应领域创作者的潜能,成为影视工业化的支流。

总之,观众对内容要求越来越高,观众口味更挑剔,更个性,更多变,这就要求供给侧输出更丰富与更优质的内容。更大量的内容制作、工匠精神打磨好内容,都要更高的成本。如何在成本可控时,提高影视内容的数量与质量?答案只有一个:工业化。只有工业化才能让影视行业走出“制作靠经验,管理靠吼,票房靠赌”的粗放发展阶段,才能实现精耕细作,精益求精。

影视工业化,是娱乐业的“智能制造”浪潮?

一百年前,工业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电影业出现了工业化思维,最后在资本与巨头推动下形成了好莱坞工业化体系。一百年后的今天,头部流媒体平台以智能制作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影视工业化”,与其说是工业化思维在影视行业的落地,不如说是智能制造模式在影视行业的嫁接。

如火如荼的智能化浪潮被业界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AI+制造让“智能制造”变为现实,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巨头正在推动基于大数据的C2B定制,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特斯拉、TCL等制造巨头则在积极探索智能工厂,通过机器换人、流水线数字化等模式进一步降本增效;品牌则应用智能营销等手段实现可预期的健康增长。

智能制造的理念与目的与影视工业化何其相似:爱奇艺们在做的正是基于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影视内容的智能制作,给创作者提供“新生产工具”与“新生产力” ,进而提高影视内容制作的效率、降低内容制作的成本,让影视行业的参与者均从中受益:

1、投资者会受益:智能制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投资者可获得更大的商业回报;制作商业智能系统PBIS则让回报可预期,让投资风险更可控,这些正是华尔街当年推动好莱坞工业化的原动力。

2、创作者会受益:智能制作将创作者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没有束缚地专注于内容创作,以工匠精神打磨内容品质做精品。智能制作工具集(IPTS)中的工具则成为“武器”,让他们可以信马由缰地创新;智能集成制作系统(IIPS)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协作,创作效率更高、完成度更高,回报更高。

3、用户会受益:智能制作的结果是更丰富、更优质、更个性的内容输出,用户可以有更多内容选择,可以得到真正个性化的娱乐体验,不只是可以不随大流获得影视剧综等传统优质内容,同时可以体验类似于虚拟演唱会、虚拟音乐会、互动晚会、互动视频等下一代娱乐内容,爱奇艺的智能制作贯穿在所有内容类目上,如爱奇艺《风起洛阳》已推出剧、电影与游戏,明年5月将推出音乐剧,这些内容都将应用智能制作技术,给用户全新体验。

4、平台会受益:一个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商业生态,平台也要获得应得的商业回报。基于智能制作的影视工业化一方面可以释放创作者潜力,让优质内容、创作者与投资者获得匹配回报,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与激发消费者需求,让市场越来越好,行业进一步成长,爱奇艺等平台自然可以从中获得价值。

2020年疫情围城,各行各业都经历了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熏陶,2021年成为产业AI化元年,娱乐业正在加速与科技结合,智能制作兴起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正是2021年头部平台们不约而同强调“影视工业化”的原因之一。

影视工业化就是潮水的方向或者说行业的规律,今天爱奇艺等头部流媒体巨头力推的“影视工业化”并不是炒冷饭,更不是走旧路。虽然都叫“工业化”,却不是新瓶装旧酒,更像是“旧瓶装新酒”,新在AI,跟好莱坞工业化的不同在科技。正因为此,影视工业化推动者是爱奇艺就不让人意外,其愿景是“做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伟大娱乐公司”,科技+娱乐是其“双螺旋基因”,它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将以AI为核心的技术应用在了内容创作、生产、分发、推荐、变现等链条上的每一环节,一边解放艺术家与创作者,一边给消费者更好更多的内容供给、更好的娱乐体验。

中国制造业走过的路,影视行业会再走一遍。中国影视行业能否顺利实现影视工业化?能否形成一个像好莱坞工业化体系一样流传百年的制作体系?我们乐见其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罗超

    总访问量:5580204
    全部文章:2042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公众账号:SuperSofter(每天整理业界资讯,结合自己点评,十分钟热度深度兼顾) 博客:www.ikeji123.com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