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输入法什么时候能让我们免于数据被收集的恐惧?

2021/5/12 10:45:00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针对反映强烈的APP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以及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现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对输入法、地图导航等常见且公众使用量大的部分APP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测。

从检测结果来看,再次印证了公众所普遍担忧的情况,在输入法类APP中,包括搜狗、讯飞、百度、QQ、万能五笔等主要大品牌的15款输入法,普遍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而这个结果,也从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了此前大家普遍诟病的输入法探测个人行为偏好并为电商平台提供导流精准营销服务的可能。

按照检测通报要求,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相关APP运营者应当在通报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否则,将面临进一步的处理。

我们相信,这些被通报的APP运营者会按照限期整改的要求去优化。但是,这个事情结束之后一段时间,一些APP运营者是否能够做到足够的自律,不再打擦边球,继续做必要的收集呢?相信不少用户对此是存疑的。这就意味着,还需要有关监管机构持续保持不定期进行检测的力度,直到“猫捉老鼠”的游戏不再出现为止。

与其“猫捉老鼠”,不如从运营上根本解决,遏制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输入法能够做到对用户信息的收集高度自律,从而让用户真正免于个人信息被收集的恐惧呢?

从行业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被检测通报的这些输入法,恐怕短期内还很难做到,首先能够做到对非必要信息不进行收集就相当不容易了。毕竟,对用户数据的收集是与这些输入的基本业务模式相关的。

输入法,都是沿用互联网免费模式的,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之所以免费,主要是看重输入法这个巨大的入口优势,从而通过免费方式快速获得足够的用户。从而为其他可以进行流量变现的方式提供用户基础。我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网上的多数活动都需要通过输入法进行交互,输入的大量内容中,既有体现个人兴趣偏好的,也有体现潜在消费频次的。因此,对输入的内容进行收集和挖掘,是把握消费商机的重要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输入法对于内容的收集,有着天然的冲动。除非输入法转向收费模式。否则,如果输入法运营者没有其他强势业务来支撑,团队都可能养活不了。因此,只要是输入法是免费模式,我们就永远不会相信输入法能够坚守非必要不收集信息的信念。

如此看来,让输入法运营者能够做到让我们免于信息被收集的恐惧,是否不可能。而是在收集和部分担忧中寻求某种平衡。这种平衡,和一些用户的反应激烈程度、监管的力度等有关。

当然,面对市面上这些输入法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从业者提出了要做比较纯净的输入法的想法。比如,微信团队,就提出要做这样的输入法,微信输入法。今年年初,”微信之父“张小龙在题为《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的演讲就提到了输入法的话题,他表示,微信团队其实会经常收到一些投诉,说在微信里聊到什么,很快就会在其他APP里看到与所提及的东西直接关联的广告推送。这种情况往往被微信用户认为是不是微信在出卖的聊天记录给广告主。

张小龙表示,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并不会出现的,因为微信团队从来不会去分析用户的聊天记录,即便因此损失了很多广告收入。面对这种情况,微信团队将计划推出自己的输入法——微信输入法。而微信输入法的目标不是以快速获取尽可能多用户来设定的。因为输入法是文字表达的入口,并且输入法必然越来越智能,可能出现新的输入形态,所以还是奔着去探索新的收入形态的目标去的。

到了今年的3月份,微信团队注册了和微信键盘相关的商标,这也意味着在为微信输入法做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护准备。

而到今年的4月份,部分用户已经可以在微信APP中通过插件方式灰度体验微信自带的输入法。这就意味着在微信应用内,输入法就不需要单独安装应用,是微信集成了输入法功能。按照这个内测体验描述,那就意味着不在微信应用下,就不能使用微信输入法。这种情况,至少从微信角度,可以解决微信用户认为微信出卖了他们的聊天记录的问题。插件方式下的微信输入法,首先可能就不再需要进行非必要的信息收集,因为微信APP本身已经做了用户一定的信息收集。其次,微信内置输入法,可能就会比较纯洁,不需要像其他输入法那样会去收集分析用户的输入内容。

但是,微信输入法是否就能够做到让用户免于信息被收集的恐惧呢?这还有待微信输入法大规模商用之后的具体表现。

当然,我们倒是非常希望微信团队能够在这方面开行业先河,从而为输入法奔着比较纯净的方向迈进开个好头。但是,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用户不再因为信息被收集而感到担忧的时候,那意味着,在其他方面该付费了。那个时候,就看用户愿意是选择纯净版还是非纯净版了,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这是一个有效的折衷办法。

【文/笨手蛇,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