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青年们:对不起,我不想成为营销策划案中这样的人

2021/5/8 16:27:00
自去年B站的《后浪》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关注后,今年的五四青年节,B站再次推出了主题演讲《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此外,各大品牌都拿出了“神仙打架”的架势,纷纷推出了针对青年的宣传片。


其中,小红推出了《走着瞧》,高途的公益片《路人》,知乎的微电影《重逢》,还有快手的《不要粗暴地定义年轻人》,京东的短片《新少年说》……一系列的青年“致敬”视频,就像久不归家的游子,时时刻刻被父母强行投食一般,让人明明想吃,却又觉得多到实在吃不下。



五四青年节,要的不是营销策划案


在去年的青年节前夕,B站凭借《后浪》成功破圈,视频在微信、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刷屏。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bilibili带来短片《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品牌营销本是一件值得花时间去探索的趣事,然而那些没有深入探索就快速产出的策划案,那些自以为是的对青年人的定义和标签,那些对普通青年们的看似明褒实则暗贬,那些品牌去试图对年轻人们的追赶和教育,反而让年轻人选择了避而远之。

说教和煽情能打动年轻人吗?
对不起,青年不需要这样的“致敬”。



如何与青年们对话?


如何与青年们对话?已经是营销话题中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

Z世代正在成为这个社会的消费担当,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付费,他们个性鲜明、注重体验、又“懒”又“宅”,他们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然而,品牌们似乎陷入了一种讨好年轻人或说教年轻人的怪圈。


那些看似励志的鸡汤话题,再也不像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一般,能够让当时的年轻人听完群起而奋斗。Z世代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心怀热血与梦想是上一代人从自己的角度对他们的理解,而鸡汤往往对他们不痛不痒。他们从小就备受宠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更希望活出自己,而不是被其他人所定义。

与上一代消费者相比,他们更难被划分和代表。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与色彩,他们自我、自信,他们习惯自己的声音要自己说。

对品牌而言,与其试图追赶年轻人的脚步,用一些虚伪概念去挑起不同年代人群之间的矛盾,不如试着停一停去倾听年轻人的声音,去探索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去让他们自由抒发自己,去和他们一起表达他们自己想要表达的态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