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渔业阴谋》大海能抗住多少人类阴谋?

2021/5/3 23:56:00

人们常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大家都会责怪、鄙视那粒该死的老鼠屎,但有人站出来反驳:一粒老鼠屎之所以能破坏一锅汤,纯粹是因为汤的“格局”太小了,试问一粒老鼠屎能破坏大海吗?起初,人们都觉得这个反驳充满智慧,同时也会认为大海能很好地抗住人类的阴谋破坏。但随着人类文明进程、野心变大,大海终于开始有点儿扛不住了,自愈能力变得吃紧,比如深圳的大梅沙、小梅沙,海滩名字是绝美的,但因毗邻城市,越来越多的杂物和污水被倾倒入附近海域,居民去海里游泳,可以清晰地看到塑料袋、可乐吸管和卫生巾,海水的味道也不尽单纯,变成了一种混合性液体。而且,这些都只是“无心之失”,对大海更残酷的是来自于人类渔业之阴谋。

三月份上映的纪录片《渔业阴谋》,豆瓣评分8.6。影片中所呈现的画面不仅引起广大环保主义者强烈的担忧,而且令普通人也感觉悲观。前文提到普通人会把生活垃圾、卫生巾什么的扔进大海,但人类渔业给海洋带来的伤害却更加严重。比如被丢弃的渔网和渔具带来的污染,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被破坏,而捕杀成年海豚却只是因为一个“谬论”......这部纪录片问世之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有“伟大纪录片”的潜质。

文明的腌臜,人类对海洋有哪些伤害?

其实,人类破坏海洋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需求:一方面,我们希望海洋依靠其广博、宽阔的胸怀来容纳人类文明的腌臜。事实上,人类要处理生活、电子、医药垃圾以及造纸厂的污水,需要花费非常高的成本,我们最早只能掩埋,把土地都弄得不长庄稼了;后来顺手倒入海洋,毕竟,海洋比陆地宽阔多了。自然地,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正如一粒老鼠屎终不会给海洋带来多少影响,但关键点在于,随着文明进程加快,人类把越来越多的老鼠屎或者老鼠本身都投进大海中,再宽阔的海洋也终有吞不下的一天。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向海洋索取生产生活资料,除了海水之外,人类正试图把海洋里的一切都捕捞走,野蛮、粗暴的过程带来更加千疮百孔的海洋。

欧美纪录片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颠覆公众普遍性的认知。比如我们前文谈到生活垃圾、污水等等,但《渔业阴谋》呈现了一组非常令人吃惊的数据:46%的海洋垃圾都是渔业的副产物,包括渔网和捕捞用具。全球庞大的产业链对海洋所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塑料袋和塑料吸管什么的。笔者认为,这个数据有点儿飘忽,非常有可能是经过制作团队润色加工过的。毕竟,从大逻辑上来看,生活垃圾的来源更加广泛,而渔网和渔具只是特定从业者。当然,欧美纪录片一向严谨,数据势必会有详细验算和逻辑说明。况且,他们加工数字的目的,也是想聚焦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最好能改善一些问题。

此外,《渔业阴谋》还控诉渔民捕杀“成年海豚”的行为。因为成年海豚不像小海豚一样,能被送到海洋馆当成观赏性鱼类,而且它们的肉含有大量的铅,根本无法食用。而渔民的捕杀理由是:成年海豚会吞食普通的鱼类,导致渔民可捕捉的数量减少,但真正的事实是,渔业产量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过渡捕捞。事实上,美国有法律明确规定:渔民在捕捞到“大肚子鱼类”的时候,必须要放生,因为它们马上要繁衍后代了,大海生态需要之,但迫于生存压力的渔民哪会有如此觉悟呢?先吃饱饭,再说吧。

向资本妥协,钱真得比海洋重要吗?

《渔业阴谋》刚刚上映就获得无数好评,并引发担忧和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做工精良,数据出人意料,更大的原因在于:人类之于海洋的破坏,已经非常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我们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而这部影片的制作人阿里-塔瑞兹最早也只是想拍一拍其心爱的海洋:浩渺无垠、波澜壮阔,但后来却发现,海洋的浪潮已经不再具有威力,更谈不上美感。面对人类的建筑工事,再汹涌的浪花都要卷回去。毫无疑问,在大海真正地发怒前,人类暂时能控制住局面,但真正的怒海波涛,势必会瞬间击垮人类社会。

所谓的《渔业阴谋》,本质上就是商业资本的阴谋。当整个产业链上的人,都有统一利益的时候,海洋就会遭受“非常隐蔽”的阴谋破坏。如此破坏是经年累月、避无可避又难以自愈的。这部纪录片揭露的数据,非常有可能也是“海洋资本家”极力要掩盖的数字,因为有钱赚,所以要瞒天过海。比如一些保护海洋的组织,在很多权威的报告中,都未曾提及渔网和渔具的的问题,他们总是将矛头指向“全人类”,营造一种“无法改变”的无奈。这些组织最直接的服务对象自然是高高在上、赚得盘满钵满的海洋资本家。同时,他们会再向底层的渔民施压,要求其提高效率、降低单价,以便销售价格更具有竞争力。此外,政府连同海洋组织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发一些消息,说明目前依旧适合捕捞,增加渔民收入的同时,更能增加资本运作者以及海洋管理者的收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非常完善的捕鱼产业链:大家共同享受商业利益,再由宣传部散播一些“假逻辑”。

坦白讲,《渔业阴谋》有一点儿“数据润色”的成分,而且颇有点儿黑亚洲人的意思,比如日本爱吃鱼的习惯,亚裔嘴里全是鱼翅等等。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纪录片,纵然它不会一夜之间,拯救大海,但总会唤起大量的共鸣。相信很多人在看过《渔业阴谋》之后,都会有所行动:或管理好垃圾,或把渔网剪掉,另谋生路。(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人们常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大家都会责怪、鄙视那粒该死的老鼠屎,但有人站出来反驳:一粒老鼠屎之所以能破坏一锅汤,纯粹是因为汤的“格局”太小了,试问一粒老鼠屎能破坏大海吗?起初,人们都觉得这个反驳充满智慧,同时也会认为大海能很好地抗住人类的阴谋破坏。但随着人类文明进程、野心变大,大海终于开始有点儿扛不住了,自愈能力变得吃紧,比如深圳的大梅沙、小梅沙,海滩名字是绝美的,但因毗邻城市,越来越多的杂物和污水被倾倒入附近海域,居民去海里游泳,可以清晰地看到塑料袋、可乐吸管和卫生巾,海水的味道也不尽单纯,变成了一种混合性液体。而且,这些都只是“无心之失”,对大海更残酷的是来自于人类渔业之阴谋。

三月份上映的纪录片《渔业阴谋》,豆瓣评分8.6。影片中所呈现的画面不仅引起广大环保主义者强烈的担忧,而且令普通人也感觉悲观。前文提到普通人会把生活垃圾、卫生巾什么的扔进大海,但人类渔业给海洋带来的伤害却更加严重。比如被丢弃的渔网和渔具带来的污染,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被破坏,而捕杀成年海豚却只是因为一个“谬论”......这部纪录片问世之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有“伟大纪录片”的潜质。

 

文明的腌臜,人类对海洋有哪些伤害?

其实,人类破坏海洋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需求:一方面,我们希望海洋依靠其广博、宽阔的胸怀来容纳人类文明的腌臜。事实上,人类要处理生活、电子、医药垃圾以及造纸厂的污水,需要花费非常高的成本,我们最早只能掩埋,把土地都弄得不长庄稼了;后来顺手倒入海洋,毕竟,海洋比陆地宽阔多了。自然地,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正如一粒老鼠屎终不会给海洋带来多少影响,但关键点在于,随着文明进程加快,人类把越来越多的老鼠屎或者老鼠本身都投进大海中,再宽阔的海洋也终有吞不下的一天。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向海洋索取生产生活资料,除了海水之外,人类正试图把海洋里的一切都捕捞走,野蛮、粗暴的过程带来更加千疮百孔的海洋。

欧美纪录片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颠覆公众普遍性的认知。比如我们前文谈到生活垃圾、污水等等,但《渔业阴谋》呈现了一组非常令人吃惊的数据:46%的海洋垃圾都是渔业的副产物,包括渔网和捕捞用具。全球庞大的产业链对海洋所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塑料袋和塑料吸管什么的。笔者认为,这个数据有点儿飘忽,非常有可能是经过制作团队润色加工过的。毕竟,从大逻辑上来看,生活垃圾的来源更加广泛,而渔网和渔具只是特定从业者。当然,欧美纪录片一向严谨,数据势必会有详细验算和逻辑说明。况且,他们加工数字的目的,也是想聚焦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最好能改善一些问题。

此外,《渔业阴谋》还控诉渔民捕杀“成年海豚”的行为。因为成年海豚不像小海豚一样,能被送到海洋馆当成观赏性鱼类,而且它们的肉含有大量的铅,根本无法食用。而渔民的捕杀理由是:成年海豚会吞食普通的鱼类,导致渔民可捕捉的数量减少,但真正的事实是,渔业产量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过渡捕捞。事实上,美国有法律明确规定:渔民在捕捞到“大肚子鱼类”的时候,必须要放生,因为它们马上要繁衍后代了,大海生态需要之,但迫于生存压力的渔民哪会有如此觉悟呢?先吃饱饭,再说吧。

向资本妥协,钱真得比海洋重要吗?

《渔业阴谋》刚刚上映就获得无数好评,并引发担忧和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做工精良,数据出人意料,更大的原因在于:人类之于海洋的破坏,已经非常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我们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而这部影片的制作人阿里-塔瑞兹最早也只是想拍一拍其心爱的海洋:浩渺无垠、波澜壮阔,但后来却发现,海洋的浪潮已经不再具有威力,更谈不上美感。面对人类的建筑工事,再汹涌的浪花都要卷回去。毫无疑问,在大海真正地发怒前,人类暂时能控制住局面,但真正的怒海波涛,势必会瞬间击垮人类社会。

所谓的《渔业阴谋》,本质上就是商业资本的阴谋。当整个产业链上的人,都有统一利益的时候,海洋就会遭受“非常隐蔽”的阴谋破坏。如此破坏是经年累月、避无可避又难以自愈的。这部纪录片揭露的数据,非常有可能也是“海洋资本家”极力要掩盖的数字,因为有钱赚,所以要瞒天过海。比如一些保护海洋的组织,在很多权威的报告中,都未曾提及渔网和渔具的的问题,他们总是将矛头指向“全人类”,营造一种“无法改变”的无奈。这些组织最直接的服务对象自然是高高在上、赚得盘满钵满的海洋资本家。同时,他们会再向底层的渔民施压,要求其提高效率、降低单价,以便销售价格更具有竞争力。此外,政府连同海洋组织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发一些消息,说明目前依旧适合捕捞,增加渔民收入的同时,更能增加资本运作者以及海洋管理者的收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非常完善的捕鱼产业链:大家共同享受商业利益,再由宣传部散播一些“假逻辑”。

坦白讲,《渔业阴谋》有一点儿“数据润色”的成分,而且颇有点儿黑亚洲人的意思,比如日本爱吃鱼的习惯,亚裔嘴里全是鱼翅等等。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纪录片,纵然它不会一夜之间,拯救大海,但总会唤起大量的共鸣。相信很多人在看过《渔业阴谋》之后,都会有所行动:或管理好垃圾,或把渔网剪掉,另谋生路。(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康斯坦丁,曾任职于多家it知名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团队创建人,多家知名媒体及企业特邀顾问专家。本专栏原创内容如要转载、刊登发表请用下列联系方式email:wklx1119@sina.com,qq:102927545,msn:wangk1026@hotmail.com?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