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业界首个“IP资产云平台”将出炉,能否破局IP运营管理难题?

2021/4/20 19:54:00

  IP是不是一项有价资产?当然是!

  那么,IP资产该如何管理?不知道!

  IP是文娱产业最有价值的资产,然而如何有效的对IP资产进行管理、开发、运营,一直是行业级难题,多年来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1年4月17日,我从北京赶到杭州,参加第七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IP峰会,重点关注了“5G云时代的IP产业变局”这个圆桌环节。在现场,近距离的围观来自文娱、影视行业各个链条的参与者,听他们探讨破局IP管理运营难题的相关议题。

  


  其实这样的活动我之前也参加过不少,到最后无非各方其乐融融的表示行业应该携手起来,共谋IP文娱产业美好的前景,然后嘉宾合影留念、散会。这一次我原本也以为是一个务虚的峰会,没想到各方在激辩中碰撞出来一个新思路“IP资产云平台”。

  难能可贵的是,“IP资产云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思路或者概念,而是在中国移动·咪咕数媒和浙江省版权局等各方的努力下,变成了一个可落地、可运行的服务体系。按照咪咕数媒首席运营官刘培尧的介绍,“5G+云创计划”是咪咕依托5G技术优势,赋能IP产业打造的资产云平台。致力将IP版权登记管理、图文、音视频、后期特效、数字建模等全媒体数字化资产的积累、资源开放共享交易的全产业流程云端化,从而加速推动IP内容产业进入5G云时代。

  那么即将发挥价值的“IP资产云平台”,能否破局IP运营管理难题?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这个话题。

  IP资产云平台推出背景:IP价值和IP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IP价值越来越凸显,IP资产管理、开发、运营却极为滞后,二者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很多优秀的IP以及衍生出来的作品,由于人为的因素,往往被开发一层皮毛就放在了抽屉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就像晟英文化董事长谌鸿翔说的一样,以《流浪地球》为例,这么好的IP生成的电影,有大量的素材和场景放在后期公司手里,这些公司因为没有版权而没有面世,各方也没有携手二次开发利用。还有《一步之遥》的案例也很深刻,这部电影在美国做了调色调频,德国一家公司在北京做了特效,晟英文化做了立体部分,最终因为缺乏共通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发,几方协同后造成版本都是乱的。

  IP管理运营不仅仅力度和深度不够,有时候开发不慎还会走样。知名作家管平潮忍不住吐槽现在的IP改编往往是一锤子买卖。作品版权卖出后,往往会经过很多道手,作者也无法把控IP影视化的的后续走向,最终出来影视剧作品就会走样,他只能现在上帝视角看待而无法改变。好比《唐伯虎点秋香》里面,原本想得是百鸟朝凤,但是看到的是一个小鸡吃米图。

  刘培尧也不无惋惜的表示,行业对IP进行二次延伸创作时,不管是场景还是特效,每个环节都是割裂的。

  在我印象里,当年处于巅峰的乐视也曾构想过用生态化反模式,来激活IP新价值。在乐视当年的设想中,通过硬件+内容+系统的生态化反,打造一条完整的链条,同时利用IP引爆产品,再用产品反过来增值IP,给IP赋能,驱动IP的新价值。

  彼时,时任乐视影视互联事业群副总裁刘培尧甚至提出了让用户参与,构建IP价值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让IP的用户通过UP2U的方式参与IP生态化构筑的过程,满足分众乐迷的价值主张,这就叫让用户为IP坐庄。

  然而受限于环境和资本的制约,很多美好的畅想并没有变成现实,IP开发运营产业存在的问题愈发凸显。

  一切的态势都在表明,IP价值和IP管理、运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上述这些可见的痛点,就是IP资产云平台推出的原因和背景。当下,站在中国移动巨人肩膀上的咪咕数媒、咪咕视讯等企业,拥有了更强大的平台能力、资本能力、技术能力,才有了带领行业全新升级的可能,才有了推动IP资产云平台加速构建的底气。

  IP资产云平台三大核心价值:登记确权、云端存储、开发利用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待这个“IP资产云平台”?在我看来,“IP资产云平台”之所以能够推出,得益于背靠中国移动的咪咕,能够将5G、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和模型深耕落地,进而代表行业探索IP运营管理相关的破局之道。

  在我看来,“IP资产云平台”主要有三个层面的价值,分别是登记确权、云端存储管理、开发利用。

  登记确权方面,现在的办法是咪咕数媒与浙江省版权局合作,版权登记工作站将IP资产纳入版权登记的范围,将来我们可以畅想下中国移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众所周知,中国移动很早就加大了对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力度,努力推动构建起一致认可并共同使用的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之前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联合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公司于2019年初基于区块链服务平台CMBaaS开发了集团级对账类区块链应用“订购关系链”。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IP登记确权将会变得更普惠,为更多人和机构提供服务。

  云端存储方面,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一个需要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上文《一步之遥》的问题就是因为缺乏云端存储和管理闹的。IP影视化的工程,其实也是一个数据积累的过程,一部优秀尤其是特效类的电影,耗费的存储空间惊人,像《阿凡达》这种片子,消耗了1000TB硬盘存储量,如果没有强大的云服务技术和数据中心积累,特效、科幻电影的制作将是天方夜谭。好在中国移动多年的大数据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在多地拥有规模庞大的云服务数据中心,服务了数亿消费者,在数据的云端存储和管理方面自然游刃有余。

  


  开发利用方面,这是一个精工细活,不能单纯的依靠技术解决一切问题,而且即便有5G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也依然要遵循IP开发的客观规律。咪咕数媒采用的是侧重开发、重点开发的策略,在未来三年,围绕"科幻+"内容将成立"奇想科幻工作室",签约100部优质"科幻+"作品,联手咪咕视讯打造未来剧场,联合广大创作者,晟英、华纳等合作方孵化开发10部"科幻+"IP作品。先啃硬骨头,只有把科幻这种更需要数据资源协作的作品开发好了,才更能发挥这个平台的价值,才能树立行业标杆,为业界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

  5G+云服务,IP资产进入“无限货架”时代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主办方把我和几位网文作者安排坐在一起,这让我有机会听到网文作者的一些声音。

  有网文作者认为像管平潮、余飞等大神级作家创作的作品才能算IP,他们这些小作者的作品影响力很有限,没有影视、游戏公司青睐,也几乎没有后续的开发可能,因此不能算IP作品。

  我反驳了这种观点,我认为这种认知大错特错。到底什么是IP?在过去,受限于技术、管理、运营等层面的不足,只有极小部分文学作品有破圈开发的机会,而今天随着5G和云服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异军突起,已经到了IP管理运营“无限货架”的时代,理论上来说任何一部原创作品都有影视化或者其他类型文本衍生的机会。换句话说,任何一部作品,都是IP作品,只要有一个平台能把供需各方连接起来。

  所以,从这个层面理解,咪咕联手各方推出的IP资产云平台应该进一步出圈,升级为更大的行业级平台,为更广阔的产业链条上的从业者提供服务,让网文创作者、视频平台、编剧、制片人等等,都能找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的资源对接、管理,打通堵点,连接IP运营环节中各个环节的孤岛,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然,任何一项颠覆式的行业创新不是一家的工作,带来的利益蛋糕也不应该让一家来独享。“IP资产云平台”不是咪咕数媒的独奏乐,而是全行业的共鸣曲。正如咪咕数媒一直所坚守的价值观一样,以开放姿态联合行业上下游,深耕源头积极探索IP孵化与打造,进而全面布局内容生态,让行业共享5G、云服务、大数据等新技术给行业带来的新红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