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跟风二手手机B2C,爱回收的拍拍受困供应链之殇

2021/3/16 17:51:00

消费主义无孔不入的时代,当电商平台购物节的交易额如芝麻开花连年创下新高之时,商品过剩现象却也越来越普遍。由此,也促成了二手商品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据MobData研究院的数据预测,中国二手闲置年交易额在2018年为7420亿,2019年为9646亿,2020年则上升到了12540亿,达到了万亿规模。

诱人的万亿蛋糕之下,也让二手电商领域也成为厮杀白热化的战场。从狂热创业到巨头洗牌,行业裹挟着焦虑与悸动。不过随着后半程的开启,二手市场的基因与路线也基本成型,部分二手交易电商平台也逐渐暴露规则和规范上的短板。

赶了个晚集,为何学步B2C?

回顾整个2020年,两超多强、百家齐鸣的格局意味着二手电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崛起。一方面,二手的江湖世界里,两大综合平台的双寡头格局愈发稳定:闲鱼发展社区步入线下、转转合并找靓机深耕二手手机3C;而另一方面,其它垂直领域平台,享物说、回收宝、红布林、多抓鱼、得物等也在稳步发展。

相较之下,作为二手回收领域的老大哥爱回收则“坎坷”了许多,其C2B业务不仅在2020年被转转超过,赖以自豪的线下渠道也在遭受来自闲鱼的强烈冲击。如果从短跑的角度上看,起跑速度很重要。无疑爱回收在二手电商市场获得了一个“起跑优势”,闲鱼上线于2014年6月,转转上线于2015年11月,而爱回收于2011年5月创立。不过,可惜的是,互联网行业是一项长跑竞争,短短的起跑优势,会随着时间越往后拖延,越被大幅稀释掉,直至为零。

在闲鱼和转转两超的不断围猎之下,爱回收的生存土壤近年来不断面临严重的威胁。对于现在的爱回收来说,它更需要一场硬仗来重新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外界看到,在手机回收这一基本面业务全面失守、处于困局中的爱回收开始了四面出击的游击战式打法。从主观意愿来讲,其当然是希望突出“增长”这一主题,一方面试图通过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闲鱼和转转形成追赶之势,而另一方面成为爱回收向资本市场讲故事的一部分。不过,而眼前的现实却不容乐观。

去年9月,爱回收宣布将用“万物新生”取代“爱回收”作为全新集团品牌,其业务将从3C垂直拓展至全品类。在5条业务线之外却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变化;2019年并入的拍拍在合并一年后,爱回收试图在手机回收的C2B阵地失守后借力拍拍跟风押宝B2C,结果也依旧未见起色。

自身短板犹存:供应链之殇

爱回收为何做不好B2C?首先一切还要从它的内在基因说起。

众所周知,爱回收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垂直领域坚持C2B的模式,即平台介入交易,通过差价和抽成等方式获取利润。也就是说,回收的价格越低、卖出的价格越高,产生的利润才会越多。起初,这种模式普遍适用于二手回收电商,可随着闲鱼、转转崛起,C2C模式以及在此模式上衍生出来的C2B2C服务成为二手电商市场的主流。

“一个公司的基因早在它最初的18个月就被决定了。如果DNA是对的,它就是一块金子;如果不对,那基本就玩完了。”红杉资本主席迈克尔·莫里茨曾如是说。尽管已经是辗转10年的老大哥,但爱回收一直做的是回收业务,缺失B2C的基因,这也造成爱回收盲目跟风后不尽如意表现的根源所在。

基因的差异或许只是源起。

回顾中国电商格局,不难发现其从一开始供应链就是决定因素之一了。二手电商本质上是电商的延续,它也更加渴求内功,这就意味着各平台同样需要在供应链能力的构建。事实上无论C2B2C、B2C、B2B等二手交易模式中,供应链一定是核心能力,这涉及到标准统一、定价能力、质量保障、增值维修、销售渠道、交易效率等问题。

对此,爱回收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供应链的重要性。爱回收CEO陈雪峰曾指出,创业十年,公司归根结底就做好了一件事——围绕二手3C行业的货源控制和供应链能力全面布局,这就是爱回收的“长期主义”。

但爱回收一味强调的供应链能力却首先要打上一个问号——其自称的供应链其是真正的二手手机领域供应链吗?

前文已提及爱回收一直是C2B业务,爱回收在收购拍拍之前似乎并没有相应的供应链资源以及模式能力积累,回收业务的订单获取来自C端,其向下游B端散货赚差价,那么转身B2C之后供应链资源又从何谈起?B端和C端业务实操时本身就存在较大的不同,爱回收原有的服务能力无法复用到B2C业务上,这就使得其与头部平台的差距越来越大。

继而爱回收找到了第二条路径——试图借助拍拍POP模式做业务。

不过严格意义上讲,拍拍不能算是独立的电商交易平台,未成京东“弃子”之前,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京东的商业生态而存在的,其可以帮助电商平台消耗存货和退货,从而让整个交易生态形成完整的闭环,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担负起对一手品进行宣传的职责。从这个角度看,拍拍此前的更多角色是作为京东生态战略版图的一枚棋子出现的。

这样的角色意味着,在3C供应链端,拍拍此前更多是依托于京东有限的流量扶持,并不是真正的产业端供应链。

与此同时在货源端,拍拍POP模式要求商户有极重运营,基本都是大商户可以参与,但二手行业的货大都在中小商户手里,这意味着拍拍货源非常有限,而且好货更少。最后反观C端,相较对手的鱼塘社区文化与微信九宫格社交流量支持,爱回收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稳固、庞大的用户群。

这意味着,爱回收与拍拍的合并也没有让前者在B2C业务上收获1+1>2的成效。此前艾瑞咨询的移动App指数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爱回收与拍拍于2019年6月合并时,爱回收的独立设备数还有15万台,而到2020年8月却仅剩下8万台。可见与拍拍的搭档,并未改变爱回收B2C业务在供应链方面的孱弱。另外,爱回收此前两个重要客户——OPPO和vivo官网回收合作伙伴也已经更换对象。

自媒体人“caoz”曾经撰文称,“一个企业成立的关键,就如同盖楼,保证楼的坚固,不外乎地基和承重墙”。在他看来,承重墙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核心优势,这点和护城河的说法大同小异。

回到爱回收,既然其在核心的供应链上不具备优势,那么进击B2C的承重墙又是什么?

更坏的消息或许是,频繁的战略转换不仅未能帮助爱回收进一步建立起护城河,还让其本有的先发优势逐步散失。2020年8月份,转转宣布C2B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1.69%,和转转、找靓机宣布合并时相比增长了61.1%,并在9月手机日收货量突破11000单,爱回收多年来维持的日均7000-8000的回收量已经被大幅超越,二手回收市场的阵地也已失守。

“新生”故事背后,亟待解决“旧疾”

爱回收频繁与摇摆不定的战略转换背后,有其迫于现实无奈的原因,但或许,它更需要新故事、新形态为其估值保驾护航。

如果跳出互联网的视角,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去看,企业不断切换赛道跟资本市场讲故事,可以不断推高估值,进而不断融资拿钱,再继续投入到新品研发和推广中,由此形成了一个循环,“杠杆”也在此间越加越高。

但残酷现实是,如今经济却是处于下行周期中,如果企业本身在行业竞争的关键一环掉链子,又或者资本市场趋于谨慎,不愿意继续投入资金,分分钟这种只注重讲故事、没有业务合理支撑的循环就会变成负向循环,“杠杆”也很可能会突然间断裂。

爱回收去年E+轮融资之后估值只有25亿美金,对于资本市场和投资人来说,这样的情况说明爱回收并不是一个好标的,原有投资人的信心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如此看来,倘若缺乏必要的“杀手锏”,在竞争策略上盲目跟风对于爱回收而言并非明智之举。而切换B2C赛道过程中除了供应链,呈现的不尽人意还间接折射出诸如流量与品牌层面的隐患,这也成为摆在爱回收面前亟待解决的旧疾问题。

傍大腿式的流量模式限制了自生长能力。电商历来流量为王,爱回收本身缺乏拉动流量的高频业务,和闲鱼、转转相比,又极度缺乏稳定优质的流量入口。既然自有平台阵地流量匮乏,不得不在线上流量依靠京东,这便制约住平台自身的发展机会。相比于转转、找靓机等自带充沛流量的平台而言,缺乏一定议价权。

从品牌层面来看,爱回收一直以来不断暴露投诉和负面信息对品牌造成巨大冲击。根据北青网、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媒体报道以及黑猫投诉等投诉平台,其恶意压价、损坏用户手机、虚假估价的消息频繁曝出。二手市场向来是人尽皆知的柠檬市场,买卖双方本身存在信息差,平台的公信力,将是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关键。以回收业务起家的爱回收起先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的买卖,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差价,其质检体系建设的底层逻辑也是为此服务,而当这套体系需要运用到B2B业务乃至B2C业务时,势必会引发连环问题。

创业十年,跌跌撞撞。对于爱回收而言,进入2021如何演绎“新生”故事,爱回收最终还会做出怎样的选项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其核心战略摇摆不定的当下,相比不断讲故事,提升供应链和核心服务能力以及剔除身上的原有痼疾才是这个二手电商老玩家目前首先最需要做的。只是,C2B手机回收业务失守、B2C跟风布局面临失败的爱回收,恐怕已难获得机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王小琉

    总访问量:436764
    全部文章:253
王小琉(个人微信号wangxiaoliu203406 )互联网从业者、前媒体人,关注IT、可穿戴、智能硬件。文章多见于钛媒体、雷锋网、创业邦、速途网、凤凰科技、人民网、中青网等各大媒体。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