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从百度高唱市值凯歌,看AI企业到底如何获得资本青睐

2021/2/23 17:17:00

文/熔财经

作者/一城

科技的价值在资本市场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AI尤其如此。

继突破1000亿市值大关后,百度股价近日再创历史新高,2月19日(美东时间)单日上涨幅度超过14%,总市值达1159亿美元,过去12个月,百度股价整整上涨了122%。

在此基础上,投行富瑞(Jefferies)和瑞穗(Mizuho)的分析师均上调了百的目标标价,认为其股价还有25%的上涨空间。

源源不断的看涨呼声,在根本上源于百度AI价值凸显,作为一个AI企业,百度的整体价值开始以爆发式的姿态被资本市场所认可。

而这里更关心的是,对那些同样顶着“AI企业”标签的企业而言,百度由“技术享有盛誉但市值不为所动”,到现在市值觉醒似地上涨,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能给予它们什么借鉴,去更好地赢得资本市场认可?

这一切,可能还要从资本内在如何去看待一个技术企业的价值谈起。

技术浪潮打过后,资本视野回归AI企业的“综合素质”

过去几年,大大小小的AI企业兴起,各大巨头几乎都在部署AI。

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是技术的突围成为主旋律,在语音、图像等领域,各企业不断比拼,技术成果不断,大大加速了AI的发展。

其结果,是虽然百度被公认为在AI方面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但“人人都AI”使得百度并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博得太多差异性的认可。

用大白话说,你做AI我也做AI百度也做AI,在大家都参与、人人都宣称自己大力投入AI的浪潮裹挟下,市场看待百度反而显得“泯然于众”,无非就是百度的AI技术能力更强一些罢了。

因此,市场认知不可避免地陷入对百度的偏见当中,百度头上的“以传统广告营收谋生”的刻板印象难以去除,百度做AI好像和其他企业做AI差不多,都是一种主营业务的“外挂”——尽管百度在战略上多次强调了AI的核心地位。

现在,资本开始看好百度并持续买入,证明AI成为百度核心驱动力被资本市场和时代认可。

而这种认可,源于百度和那些都声称做AI从而混淆了资本认知的企业的差异性体现出来,最终成功在资本面前展现了作为一个企业整体推进AI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多维度结构化能力,告别了一时一地的技术能力展示(尽管这方面百度仍然领先业界)。

反过来看,这也与资本对一个技术企业的价值判断标准想契合,通过AI相关的多维度企业能力建设,在资本眼中,百度已经从单纯的“有AI布局的企业”变成了具备业务、环境、人才、组织等综合素养的AI企业,获得了差异化的标签,这是中小AI创业企业以及巨头部署AI难以在认知上混同的。

而事实上,这些综合素养并非AI专属,在资本市场上,它本就是评价一个技术企业通常的结构化方式,有了它们,企业才能从技术向商业跳跃,最终向资本付出高额回报。

看待AI企业,资本眼里的四大结构化能力已定

具体来看,AI企业的综合素养天然包括了资本看待技术企业的四大结构化能力,它们既是百度AI“值钱”的原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百度的股价上涨,也可以是AI企业们去追求更好的资本市场表现的可行借鉴。

1、业务:能够做“时间的朋友”

对资本而言,在业务层面,技术企业要能让自己手里的能力随时间推进而越来越具备商业价值,而不是眼下红火往后“过气”,如此,企业才更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可以被持续看好。

做“时间的朋友”,莫过于此。

长达10年的投入,让百度成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互联网企业,在各种质疑,以及AI技术推进必然面临的长周期下,百度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营收长期都在15%以上,这其中大部分都投入到了AI相关领域。

在百度纪录片《二十度》中,谈到对于AI的投入,李彦宏表示:“即使短期内见不到什么商业的回报,但如果你觉得它在更长的时期内能够会对这个社会对人们产生正向影响的话,我们还是能够做得起。”

换来的,是百度AI获得了长期的技术和商业应用沉淀,业务发展能够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呈现更好的价值,当商业项目集中展示出来时,资本才恍然发现了由时间富集而来的价值金矿——现在,百度大脑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语音、视觉、深度学习等有全方位的技术积累,飞桨成为中国首个自主可控、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作为我国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的昆仑芯片其“昆仑1”已经量产开启广泛部署,等等。

仅在2020年,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百度分别以9364件专利申请和2682件专利授权处于第一位,并有260多篇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收录。

这些,既是百度用时间堆积的护城河,也将随时间进一步丰富和深入。

2、环境:既符合大格局,也能符合小趋势

资本看待技术企业价值的另一个结构化维度,是技术是否有效贴合了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层面的企业需求演化过程。

百度成为官方认定的新基建战略中“AI新基建”的主要参与企业,内含的是百度AI一直以来对“大格局”的符合,或者说,百度的坚持,最终等来了大格局,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抓住宏观格局就等于坐上了加速列车,大量的阻碍被扫除,隐含的资源支持将陆续到来,这是资本一向青睐的目标企业特质。

在市场需求契合层面,百度AI近几年在应用场景上不断满足快速爆发的市场需求,做到了在各行各业用AI去推进智能化趋势。

以最“惹眼”的百度造车为例,作为AI企业,百度造车在根本上就是AI造车,以智能化为核心打造属于未来的汽车产品形态,包含自动驾驶、智能车联、智能交通等,而不只是做出有别于传统汽车的“电动车”。

此外,更应该看到,发展多年后,百度AI已经应用于互联网、工业、农业、金融、城市、医疗、能源、教育等诸多行业。在具体产品上,百度大卖的智能音箱小度,已经跻身全球智能音箱三强,推动了智能手机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智能终端兴起。

如果说百度AI过去在冷酷的、充满质疑的环境中成长,那么现在,它面临的可能是从宏观格局到场景需求都无比“温暖”的现实。

3、人才:拥有聚拢优质资源的马太效应

虽然都不愿意随便承认,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人才对一个前沿技术企业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是前瞻的战略洞察、先进的管理运营方式所能够弥补的,企业越是技术元素浓厚,越是如此。

在资本眼中同样如此,企业的技术人员变动甚至会直接影响股价。

在过去,百度有一个带些尴尬的称号“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尤其指很多企业的技术人才最初都在百度历练过,这些年AI快速发展,这体现得更明显,在阿里、腾讯等诸多巨头级企业中的关键AI开发岗位上,可能都能发现有百度履历的人才。

这是百度的殊荣,代表百度业界权威的AI技术能力,而现在,百度的人才队伍持续稳定且质量不断提升,在李彦宏“技术范”的表率下,业界更多看到的是百度在AI方面的号召力,优质人才不断聚集。百度拥有高达61%的研发人员占比,在AI方面,拥有百度CTO王海峰、百度研究院David Forsyth、Mark Liberman等AI界世界级专家在内的AI技术团队。

资本因为这样的人才建设而看好百度,反过来,市值持续快速上涨,不仅让外部也让来自内部的质疑声不断降低直至消失,对于百度人才队伍建设又可以反向加持,这个正反馈循环将帮助百度建立聚拢优质人才资源的马太效应。

4、组织:组织的力量放大技术势能

组织这个维度虽然最后谈论的,但它却是一家技术企业被资本所看好的最基础能力维度,代表企业将技术势能放大、转化为商业价值的稳定可能。

百度AI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技术领先到场景全面落地的“惊险一跃”,在组织层面的变革配合业务层面的创新,是关键原因。这集中体现在百度的云智一体上,这种将AI与云计算二者无缝融合的做法让AI从技术到商业价值有了顺畅、高效的通路。

可以看到,百度在去年进行了一系列组织层面的配套变革,包括“以云计算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的百度智能云新战略,以及百度大脑、平台层、行业智能应用及解决方案三层“新架构”,这些都让云智一体更好地落地。

按照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20H1)》报告显示,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排名中国第一,这也是它连续三次在AI Cloud市场排名第一,而在百度2020 Q4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报中,提到百度智能云凭借差异化的AI解决方案优势实现同比增长67%,年化收入约130亿元。

快速发展的云计算,与业界领先的AI技术拧成一股绳,其中催生的AI-Native让AI技术与智能化应用距离更近,使得行业智能变革更为容易,最终,百度AI成功转变为一个又一个创新应用案例。

对资本而言,这意味着百度在组织安排层面有了让技术不断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不仅各要素做到了足够好,它们之间也被很好地“安排”,实现价值创造的协同。

未来的AI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将可能只有两种

在百度最新的财报中,首次提到百度作为一个“AI生态型公司”,已经构建了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不仅驱动自身业务的不断进化,同时通过技术融合对外赋能,为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新解法”。

事实上,在资本对技术企业的结构化评价标准中,通常并没有生态这一维度,它是上述四大维度的一种必然结果,只有AI在业务、环境、人才、组织等方面都做到更好,AI生态才会自然而然形成。

或者说,快速增长的市值,与百度AI生态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配称百度高市值的就是百度的“AI生态型公司”定位。

对于那些巨头企业而言,蹭AI的热门并没有错,但至少从资本市场的维度看,AI从来不会给它们带去太多市值上的“收益”。只是“部署AI”而缺乏AI结构化能力,更无法成为“AI生态型公司”,将很难与百度在AI在一个维度竞争。

在未来,AI搅动资本市场,将只会呈现两种景象:

要么,是百度这种拥有AI结构化能力的企业,构建起庞大的AI生态,推动产业智能化大步向前,最终在市值上获得很高的天花板;

要么,是在某些技术或者应用方面取得不错的商业价值,拥有小而美的资本市场表现。

除此之外,只是蹭风口的做法将越来越得不到资本的认可,未来的AI,将只属于一次性打穿结构化能力的“AI生态型公司”,以及那些在某些垂直领域有极为优异表现的中小企业,而后者也可以是前者生态的一员,凭借前者的生态背书获得更高的资本价值认可,当然,这是另一个更复杂的资本故事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