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巨头春节红包大战打响,用户薅羊毛还是被割韭菜?

2021/2/9 15:22:00

文/万俟 (公众号:海哥商业观察 ID:hgsygc)


一眨眼春节又要到了,红包战场早已硝烟弥漫,各个互联网巨头的红包大战也愈演愈烈。今年,除了传统支付巨头之外,前两年发力春节红包的百度、抖音、快手也纷纷一掷千金。


抖音分20亿,快手分21亿,百度分22亿……红包金额从数亿元一路涨到10亿元,甚至20亿元。但是为什么用户都觉得套路满满呢?



人人都觉得自己要参加一个十几20亿的大项目,但大家配合玩游戏、集卡、转发,最后却发现分到手只有几块钱甚至几毛钱。


首先,要了解互联网公司发红包的动机,他们都不是慈善公司,发红包往往是是为了流量、推广社交、支付业务。


随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拉新成本越来越高,而通过赞助春晚,不仅可以让品牌迅速扩大知名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红包互动,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用户流量。


业内人士分析,红包的背后其实蕴含着大量的数据资源,这些资源正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金矿。通过数据挖掘,企业可以前线指导产品设计,后线指导、培育用户消费新方式,实现多种多样的业务布局。



2015年,凭借与春晚合作的契机,微信“摇一摇”派发5亿现金红包,开启了全民抢红包、发红包的热潮。微信支付也给支付宝造成了很大压力,被马云形容为“偷袭珍珠港”。短短两天的时间,微信支付所绑定的银行卡数量就达到2亿张,而支付宝为此用了8年时间。


互联网公司为了达到活动效果,所以红包的领取设置了重重“障碍”。用户需要下载APP,下载了还需绑定银行卡,并进行实名认证,并且设置了提现门槛。



而且,宣传的数字也有一定水分,10亿往往是指活动预算,不一定全都能发到用户手里。而且还有一些虚拟礼物去抵,比如优惠券、视频会员联名卡等等。


互联网公司的套路是为了能够增加用户黏性,但如果用户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是收获回报比较少。可能对春节红包会慢慢失去参与兴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