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又丑又贵,却狂卖3460亿!这些堕落的百年巨头,不值得喜欢

2021/2/3 18:54:00



文/ 金错刀频道 祥燎

题图/ 视觉中国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贫穷也限制了我的审美力。

前几天,LV官网上架了两款充气背心,售价26700元......


穿上它,你瞬间海陆两栖,在街上收获200%的回头率,在水里收获满满的安全感。


充气背心的两边还都设有气阀,能自在地调节充气,相当人性化。


官网解释,背心的灵感来自上海秀场的大型充气玩偶。不比不知道,原来LV还是保守了。


虽然LV的创新精神值得赞扬,但这次或许真的要谨慎购买。

穿它出门,很可能被误以为是套了件快递包装,着实尴尬。


图片来源于网络

LV的这波谜之操作,令网友大为感动,纷纷称LV为“良心品牌”,从不坑穷人。

在这里,刀哥不得不说网友们少见多怪了。

比LV更“良心”的奢侈品牌,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1论辣眼睛,LV根本排不上号

最高端的奢侈品,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设计理念。

首先要提名的必须是巴黎世家,近年来的产品设计,屡屡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顺丰小哥不会知道,他习以为常的工作服,到了巴黎世家的设计师手中,就是一件明星标配、价值12500元的冲锋衣。


中国农民工不会知道,他手中装满旧衣裳的编织袋,也能堂而皇之地登上秀场,T台秒变春运现场。


中年男人不会知道,他腰间那惹人嫌的钥匙串,换个位置,身价暴涨。


除了以上这些,中国结婚毛毯、棉被专用包,被巴黎世家一改造就脱胎换骨。


巴黎世家还曾和洞洞鞋的鼻祖Crocs联名,推出厚底洞洞鞋,标价850美元,同时挑战人们审美和钱包的极限。


不得不说,巴黎世家应该是最接地气的奢侈品了,毫不掩饰产品的灵感来源。

其他同行也不甘示弱。

博柏利(Burberry),就曾推出过一件惊世骇俗的“露点”T恤,被誉为“好男不包二奶”装。


蒂芙尼的学习套装,1500元的曲别针,3600元的三角板,3800元的量角器...化奢华于无形。


Giuseppe Zanotti的高跟雨靴,售价超4万元,雨天约会必备。


香奈儿的凉鞋,和某宝上9.9元的凉鞋相似度高达99%,中国女生看到它才知道,原来自己早已过上了女王的生活而不自知。


YSL的轮滑高跟鞋,鞋底不仅安装了3个轮子,前脚掌还带着1个刹车器,性感女神也可以是运动达人。


HBA的双头鞋,更是丑得极富想象力,在丑到突破天际的同时,随时随地让人走出精神分裂的步伐。


对于奢侈品牌而言,在“土”这件事上,它们做到了“没有最土只有更土”。

对于普通人而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贫穷拯救了我的审美。


2土味奢侈品,在打什么算盘?

曾经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的确变了。

不仅时不时推出土味产品,甚至一向高大上的广告也随之堕落。

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杜嘉班纳的土味广告,三则《起筷吃饭》的宣传片,土到极致,low到极致。


最近的例子,是今年8月的巴黎世家(又是它)

七夕前,巴黎世家靠几张土味海报成功出圈,蹭到了七夕的热点,同时也被网友吐槽:挂历都不生产这样的了。


这些高大上的奢侈品牌,为何都争先恐后地“自甘堕落”?

它们的“堕落”,当然不仅发生在中国,但以中国这个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202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逆势上扬,高达3460亿元!)为例,足以阐释清楚原因。

1. “入乡随俗”,刻意讨好

水土不服,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这种事屡见不鲜。为了讨好本土消费者,奢侈品牌一直在努力入乡随俗。

只是它们常常对他国文化缺乏研究,以至于弄巧成拙。

2017年4月,杜嘉班纳在中国拍摄的“#DG爱中国#”宣传片,被批故意丑化中国:“色调丑、构图丑、表达方式也丑,矫情心机,秀优越感。”


2019年,Burberry发布一组新年广告照片,名为《摩登新禧》。据官方微博解释,这组照片表达的是阖家团圆,一大家子互相依偎,亲密无间,甚至还请来了赵薇和周冬雨出镜。

然而原本喜庆的主题,呈现出的却是阴冷画风,有如恐怖片海报,有人甚至评价“拍得跟遗照似的”。


无独有偶,那年Prada的广告片《春节青春物语》,同样想在春节给中国人送祝福,结果颜色昏暗、气氛诡异,毫无春节气氛。

马屁拍在马腿上,这些奢侈品牌对中国文化一定是有什么误解。

2. 土味营销,制造冲突话题

王尔德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人议论你。”

对应到营销,有时最重要的是出圈,哪怕是恶名。

巴黎世家发布七夕土味广告后,#巴黎世家七夕广告 土#成功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高达2.5亿,比起走秀,关注度多了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诡异的是,据《新周刊》统计,截至8月14日的短短四天,巴黎世家天猫旗舰店上,共有31人为这款售价13900元的限定包付下定金,在店内所有商品中销量排行第三。


也就是说,巴黎世家一边被骂,一边却在闷声发大财。

对于奢侈品牌的土味营销,时尚博主@lolo-may解释道:

这就是为了造成舆论轰动;有了曝光,一部分人就会买别的正常的产品;如果有人失心疯买这个营销款,品牌也不亏啊。



网友乐此不疲地嘲讽奢侈品的审美,到头来才发现小丑竟然是自己,被人当枪使了。

3. 大胆创新,小心落地

除去以上两种刻意为之的动作,有时候,设计师口中的“探索新的可能”,并不是随便说说。

香奈儿曾在时装周推出过呼啦圈包,带着它逛一次街,比去健身房都管用。


后来它推出缩小版,颜值瞬间提升到平均水准。


巴黎世家那款“农民工同款”手袋,随着不断改进,更是爆火成为巴黎世家的新晋It Bag(爆款手袋),令当初唱衰的人始料未及。



当然,这样的例子只是少数。

更多时候,土味就是土味,就是刻意为之。因为即使是奢侈品牌,也越来越顾不上体面。


3奢侈品变土, 都是迫于无奈

2016年10月,一向只选用根正苗红的本国明星为代言人的Burberry,签约吴亦凡,舆论哗然。


时至今日,奢侈品向流量低头已经司空见惯,流量明星代言奢侈品牌几乎是行业标配。

实际上,选用流量明星,和推出土味产品,制作土味广告的目的一样。

那就是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对绝大多数行业而言,年轻人就是未来。连马化腾都曾表示,最大的担心是不理解年轻人喜好。

尤其在奢侈品行业,年轻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据BCG与腾讯广告打造的《2019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显示,中国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1/3,其中30岁以下人群承揽了高端奢侈品42%的消费!

问题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奢侈品牌有必要这么low吗?

只能说这都是奢侈品牌的无奈之举

从外部环境来说,很多时候,奢侈品已经不再引领时尚,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潮流IP和高科技产品。奢侈品牌的影响力大跌。

Supreme、AJ、off white....一众潮牌,随便一个的热度都远高于大牌奢侈品,也更受年轻人欢迎。

这也是为什么,诸如LV、Dior等奢侈品牌,在签约流量明星的同时,还纷纷与潮牌推出联名产品,目的正是抢夺年轻人的注意力和时间。


此外,年轻群体的消费行为也与之前大有不同。

有媒体调查发现,80后用户们主要通过时尚杂志接触到奢侈品概念,而90后和00后,有超过一半是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奢侈品相关信息。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奢侈品牌时不时要“土”一把。土味营销在网上的势能强大,运气好时,很可能刷屏两微一抖等社交平台。

为了靠近年轻人,2020年LV还试水了直播带货,虽然被吐槽“土到掉渣”,但也赚足了关注。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赚钱嘛,不寒碜。

但在刀哥看来,土味营销是无奈之举,也注定治标不治本。

与其把精力花在讨好消费者,以及博眼球上面,不如拿出更精湛的工艺和更潮流的设计,真正培养出用户忠诚度。

去真正沉下心,了解用户需求,而不是停留在最粗浅的层面。


否则,一味迷恋捷径的后果,很可能像杜嘉班纳那样,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土味背后,归根结底是急功近利,傲慢无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