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滴滴曝致命漏洞:技术总监瞒天过海,4年狂捞1000万

2020/12/23 9:12:00

2020年6月,滴滴技术总监于晓声受贿1000万一度刷屏朋友圈,没想到,半年后,该案又曝出了诸多新疑点。


光鲜履历的背后:贪心不足蛇吞象


于晓声最早是新浪项目经理,然后跳槽到百度运维部担任高级项目经理,后来再跳槽到猎豹担任运维部总监,随后又跳到高德担任运维部总监与阿里巴巴高德产品总负责人,再然后跟随阿里副总裁章文嵩一起加盟滴滴。

滴滴曝致命漏洞:技术总监瞒天过海,4年狂捞1000万


这种名企间的职位横跳和跃升的经历,像极了暴风创始人冯鑫和优酷前总裁杨伟东,无巧不成书,后两位最后都因涉嫌贿赂和贪腐而锒铛入狱。


于晓声早在2016年就已经负责滴滴出行的系统部了,在滴滴中算是来自阿里系的老资格高管。而且,滴滴也给够了他抛头露脸的机会,足见滴滴对其的重视程度。


入职第二年,于晓声就代表滴滴参与了诺基亚贝尔合作伙伴大会的演讲发言,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迪信通产业网的记录,贝尔在介绍于晓声时,给出的title是滴滴副总裁。按理,如此受器重的高管,又怎么会误入歧途呢?

滴滴曝致命漏洞:技术总监瞒天过海,4年狂捞1000万


于晓声出身贫寒,靠自己努力考取了大学,毕业后,为了能挣快钱,他认准了互联网公司,最早在新浪做PM(项目经理),后来就转运维方向并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凭着这些本钱,他的职位也水涨船高。


从月薪不到1万到年薪百万,本来是一个励志的逆袭故事,岂料,随着收入的飙升,他隐藏的贪欲与野心也逐渐暴露,最终铤而走险,4年非法收受了1000万现金和包括名车在内的几百万实物,终于被滴滴主动送案,自尝恶果。

滴滴曝致命漏洞:技术总监瞒天过海,4年狂捞1000万


不过,伴随该起贪腐案的迷团也逐渐浮出水面:


疑点一:为何贪污受贿了4年才东窗事发?


滴滴是巨型互联网公司,且公司组织架构严密,设定科学,在各职能部门主管各司其职的情况下,还能确保高效率的运行,相比传统企业,这算是进步。


滴滴这样的巨型互联网公司,每年花在IDC上面的费用是一个巨额数字,这上面随便动动手脚,都是大把流进自己腰包的"黑金"。


"自 2016 年起,于晓声在公司服务器采购过程中为供应商中标收取好处累计超过 1000 万元。据InfoQ消息,其具体受贿行为包括:先后 6 次收受某供应商人员提供的 10 万到 100 万不等的现金好处费,共计 200 余万元,及价值 70 万元奔驰 GLE 越野车一台。先后 20 余次收受某供应商所代理产品公司人员提供的 6 万到 145 万不等的现金好处费共计 800 余万元。多次收受供应商提供的购物卡和医疗贵宾卡(累计数万元) , 要求供应商人员长期为其家庭提供私人服务,包括不限于安排家人旅游(机票/酒店等)、安排专车和司机供其家人使用等。"——InfoQ在线新闻网

滴滴曝致命漏洞:技术总监瞒天过海,4年狂捞1000万

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室内

尤其是于晓声主抓的服务器采购业务条线,历来是各家互联网巨头看重的"油田",如此油水高发地带,于晓声的直属上级在4年后事发时却轻描淡定一句"深感震惊与自责"。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4年间,于晓声先后26次收受来自供应商的好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滴滴作为以大数据见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连半点风声都没捕捉到,而为何一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个高级技术总监,受贿金额超过1000万人民币,真的只是自己一个人独吞?还有于晓声被滴滴送案后最后只是拘传,并没有判刑入狱。


而阿里大文娱前总裁杨文东,贪污855万还被判刑7年,这显然有些不合逻辑,这背后,于晓声跟滴滴是否有什么PY交易?


而且,由于事件热度已经褪去,有些迷团终将彻底成迷了。


疑点二:4年瞒天过海,是惯犯还是首犯?


第一个疑点中已经分析了,4年不露马脚几无可能,而参考于晓声过往的一连串互联网名企任职履历,这个职场老手极有可能不是初犯,他在阿里高德猎豹等公司时做得都是数据运维相关,按理都有机会"下手"。具体有没有干,目前已经成迷团。

滴滴曝致命漏洞:技术总监瞒天过海,4年狂捞1000万


那些前公司也不可能再去翻旧账,查不出来还好,万一查出点蛛丝马迹,光负面影响造成的损失可能就远超他吃进去的好处了,显然得不偿失。


疑点三:受贿1000万主要是为了买学区房?


于晓声在滴滴的职级为M5(高级技术总监),年薪加上各项综合福利过百万不是问题,所以,一个互联网巨头企业的高管都需要以身试法通过收受巨额贿赂来买房?这无疑是对普通社畜的无情嘲讽!


退一步,即便想千万住豪宅,也不是贪污的理由,何况我们还看到于晓声长期"压榨"供应商,各种吃拿卡要,除了进腰包的1000万现金,还要求供应商为其提供豪车,与购物卡,还有旅游服务,这压根不是一个仅仅满足于学区房的主。

滴滴曝致命漏洞:技术总监瞒天过海,4年狂捞1000万

图:摄图网

于晓声算是近年来滴滴爆发的贪腐事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了,具备"隐蔽性"(作案手法)和严重性(涉案金额)等多种特征,但其实,具体的技术含量跟这个技术总监的title相比,实在是严重不匹配,无非就是利用了职权,在膨胀的个人贪欲下,进行的吃拿卡要行为,由于数额重大,影响极坏,最后也自尝恶果。


于晓声们丝毫不值得同情,但是值得我们警醒,为何这些年薪100W+的高管都不满足于现状,而要屡屡以身试法呢?


贪腐事件的本质:为何难根治?


无论是互联网新贵还是传统企业,运行到一定阶段,贪腐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人的贪欲始终难变,很多普通员工不贪不是不想贪,是没机会"捞好处"。


而高管们,尤其是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分配权以及具有事实上侵占集体或他人利益的便利条件的"于晓声们"出现时,贪腐的土壤也就滋生了。


而且,与体制内的反腐力度相比,企业的监督,简直弱鸡,这也是为何巨头公司频频曝贪腐事件的原因。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统计,从2015年以来,互联网领域的反腐案件高达200多起,涉及十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累计涉事人员将近500人。

滴滴曝致命漏洞:技术总监瞒天过海,4年狂捞1000万


哪怕是过去的2019年,这些巨头公司的贪腐事件,同样触目惊心:

滴滴曝致命漏洞:技术总监瞒天过海,4年狂捞1000万


虽然我们看到包括滴滴阿里在内的几乎所有巨头企业,都成立了所谓的"廉政反腐"部门,有得还特别梳理了采购条线,但依然无法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或许这就是人性吧。


尾声: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如果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打击贪腐是持久战,也是技术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互联网巨头公司们,一心想着版图扩张、流量财富并蓄的同时,如何培养员工的正确价值观,如何形成良性循环的企业文化,更是关乎基业长青的攻坚战!


腐败如蚁穴,如果纵容,千里之堤终将溃败。


将下一个"于晓声"斩在摇篮里,才是上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