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长租公寓危机,银行出面“兜底”,究竟该怎么看?

2020/12/10 21:09:00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长租公寓蛋壳暴雷的问题可谓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在事件中,租金贷问题也在风口浪尖,引发了一系列讨论。蛋壳跑了,留下一地的租金贷到底该由谁偿还?最近蛋壳事件中租金贷的服务提供方微众银行提出了解决方案,即使用债权转让的方式将租客与蛋壳的债权转为微众对蛋壳的债权,让租客不用还贷款了,一时间又引发了全网热议。话说,这次蛋壳事件中微众银行的“兜底“方案究竟该怎么看?

一、漩涡中的长租公寓

2020年11月,著名长租公寓蛋壳暴雷了,其实并不意外。早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就已经有一些较小的长租公寓企业出现了问题。作为中国少数几家长租公寓上市公司之一,蛋壳一直以来都被社会高度关注,然而在这个寒冬之下,作为巨头之一的蛋壳也出现了问题,房东、房客、平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在这些矛盾之中,绕不开的就是租金贷问题。

所谓“租金贷”模式,即租客与金融机构签订分期付款的租赁贷款合同,金融机构将该笔贷款一次性付给长租公寓公司,后者需按季或按月分期付给房东。据蛋壳公寓招股说明书显示,蛋壳公寓的租客中,以“租金贷”模式支付租金的人数远超直接支付租金的租客数量。

2020年11月16日,“蛋壳公寓”出现爆雷传闻,许多蛋壳的租客开始受到一直没收到房租的房东驱赶。之后微众银行连续发布三个公告,保护租客权益。根据其最新公告,蛋壳公寓租金贷客户退租后,可与微众银行签署协议,将退租后蛋壳公寓所欠客户的预付租金用于抵偿在微众银行的贷款,租客不用继续还贷款。

截至2020年12月1日,微众银行有16.18万客户租住在蛋壳公寓。

微众银行的做法一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微众银行的做法又该怎么看呢?

二、如何评价微众银行的“兜底”?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用“兜底“的方式处置这么多用户的债务问题,这件事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租金贷是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合理合法诞生的产物,只可惜在蛋壳事件中没被用好。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约为2.5亿人,租赁人口规模约1.9亿人,预计2030年全国租赁人口约达到2.7亿人,对应的租金成交总额将达到4.2万亿元,庞大的流动人口对应着海量的租房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所有人买房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所以在国家“租售并举”政策的推动之下,长租公寓市场蓬勃发展起来。在长租公寓发展的时候,却面对着中国租房长期以来形成的“付三押一”的难题,面对着租金压力,租金贷也就应运而生,将原先一次性缴纳高额的租金变成了每个月的月租。从租金贷的发展初期来看,虽然有一定的金融成本,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租金贷的出现对于缓解租房压力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所以租金贷的出现对于推动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但是,蛋壳事件中,租金贷没有被长租公寓平台正确的使用,可以说这是曲解了租金贷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从法理制度的层面出发,金融贷款是基于法律的借贷关系,不能用“江湖义气“去轻易豁免。金融机构的租金贷产品实际上是基于租客本身信用的一种信用贷款产品,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金融的借贷关系,就好比你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台手机,本来分期十二个月但是由于手机厂商的产品质量问题,手机用了不到3个月就坏了,这个时候理论上来说消费者应该向这个服务的提供者来追偿而不是向提供分期贷款的银行要求豁免。从金融的历史来说,银行的金融贷款豁免一般只出现在极少数的国际援助等特殊场景之中;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角度来看,信贷只要其基于授信关系产生的,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轻易被豁免的。虽然这种说法看上去不一定”近人情“,但是制度就是制度,这是金融业的客观逻辑。

第三,微众银行当前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为了解决租客问题的“意外之举“。将原先由十六万借款人所签订的信贷合约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成为与平台的债权关系,这实际上是传统金融机构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本质是将一个原先较为分散的个人小风险事件集中成为一个大风险的事件背在自己身上。这是是微众银行致力于解决问题、承担社会责任的举措。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将租客的预付金转为自己的应收账款,在合作方蛋壳明显已经无力支付款项的情况下,实际就是主动承担了一笔坏账。

第四,从类似事件的社会治理角度看,以后在这类社会突发事件种,如果全部寄希望于出事之后金融机构进行最后的豁免或者转移,实际上是并不现实的事情。于法于理都不现实,如果这种风险不断叠加变成了系统性风险的话,其出现的问题将有可能更加严重。金融机构兜底不应该成为解决当前类似问题的常规思路。而是应该由政府、事件参与方、民间等各方力量协力解决。我们看到蛋壳事件实际上参与进来的是一整套的社会-企业综合救济体系,微众银行推出了债务转移体系,自如宣布了“暖冬计划”帮扶租客,南京专门出台了新政来帮助出现问题的租客,其实这正是一种政府引导、企业合力的社会问题解决思路,类似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更应是是综合解决,而不是让任何一家机构来承担风险,这才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江瀚

    总访问量:209990
    全部文章:601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烽火台资本特约经济学家、从事互联网金融、产业经济研究多年,《理财》杂志、《财新》、《金融界》、《和讯》、《同花顺》、《东方财富网》、领英中国专栏作家,《中欧商业评论》评审专家,中信、华章等出版集团特约书评专家,中国经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十余家财经(新)媒体特约评论员与撰稿人,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ID:jianghanview)。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