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盘点十大鸡肋科技产品

2020/11/11 19:47:00


文/李大地 (公众号:海哥商业观察 ID:hgsygc)


双11之际,身边朋友都在各种抢购。曾经的我,也是一名狂热的网购少年,多年间从网上买了不少新奇的“科技产品”,拿在手里才追悔莫及。


在今年双11来临之际,我以身试法,把那些伤过我的,或者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科技拿来和大家分享,仅供大家绕坑参考。从10到1,分别如下:


10

加绒内衣


作为一名男性消费者,我更多关注的是显卡、手机等物件,已经多年不买内衣。今年在网上一搜发现,各种加绒内衣已经占据了主流市场。


所谓加绒内衣,就是在衣服里面加上一层绒毛,摸上去软软的,其实都是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化纤物质。根据我切身体会,这种材料穿上去确实有一定的保暖效果,但极不透气,非常不舒适,稍有运动出汗后,内里会一直溻着直到变凉……



而且此类化纤物质,和毛发摩擦很容易起电,身体长时间处于静电状态,对皮肤一定是有刺激的,很容易造成过敏、毛孔堵塞,皮屑残留进绒毛之中滋生细菌等问题。


另外,我注意到还有一些所谓“摇粒绒”、“羊羔绒“等材料,被制作成外套。优衣库还有一种号称Heatech的技术,其实也都是化纤材料制成,和塑料是近亲,根本不是什么”羊羔的绒毛“,也是冬季静电的罪魁祸首之一。


建议大家双11选购内衣,以棉质、莫代尔等自然纤维材料为主,尽量避免化纤材料,尤其是直接接触皮肤的内衣,选化纤加绒材料会很受伤。


9

部分智能家居


首先说明,我是支持智能家居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又有什么值得吐槽的呢?可是有些智能家居为了智能而智能,只会给生活添乱。


很多家居简单可靠是第一诉求,可以增加一些智能功能,但不能因此让操作更繁琐,故障率更高。



比如给电冰箱装上一个液晶屏,还可以在液晶屏上看视频,我就觉得很鸡肋。试想谁会无聊到站点电冰箱门前盯着看一道10分钟的菜谱?或者拿菜的时候心血来潮用电冰箱屏幕追一部剧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会变色的吊顶灯,本来是新增了功能,但每次打开颜色不一样,想打开最亮的常规色要重要试好几次,实际是在给生活添乱。


再如,最近非常火的语音音箱,可以用声音控制家具,但其语音识别功能总是和你开玩笑,总在你正常讲话时插嘴刷存在感,果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8

苹果Lighting接口


苹果总是标新立异的。基于这一精神,它开发出苹果手机及操作系统,成为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开山鼻祖之一。但这种标新立异的固执,用在别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好事。


比如Lighting接口,这是一种苹果发明的,只有苹果设备在使用的接口。这种接口有什么优势吗?无非都是一根普通的数据电线,除了官方价格是已经普及的Type-C接口几倍之外,看不到什么特别之处。



反而Lighting接口会给生活添来诸多不便,自己家里、车上、普及的TypeC接口无法使用,必须单准备一条额外的苹果专用数据线,由此还诞生了一拖三这种第三方数据线。


今年欧洲通过了一项统一充电头法案,要求所有手机统一使用TypeC接口,苹果的iPhone12已经更换成为TypeC接口。看来苹果也并非那么头铁,最初的那份坚持或许只是为了多卖几条专用Lighting数据线。今年苹果统一接口后,Lighting数据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无利可图,苹果选择不再随机赠送手机数据线。


7

无线充电


在无线充电还没问世,只存在于概念宣传的时候,我真的以为可以不用线就给手机充电。后来才明白,原来所谓无线充电只是搭配一个充电插座,手机是不用线了,代价是你得扛着有线巨型充电插座四处跑。



所以无线充电,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无线“,只是免插拔充电。你需要单买一个无线充电底座,如果想在多个场景下使用,还要多买几个,或者扛着一个四处跑。


从此你就可以过上,把手机往那一放,就能自动充电的生活了。前提是此时此刻你不想刷手机,不想玩游戏,不想追剧,不想听音乐。否则你要再备一根充电线,外加一个或几个充电底座,从此生活更麻烦了。


6

手机人脸识别


曾经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功能,买到第一款支持人脸识别的手机后,着实的摆弄了一阵,越用越发现不对劲。



按照手机人脸识别功能,只要提起手机对着脸一看,手机就会自动解锁,貌似是方便了,实际使用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时候我不想解锁,就是想看看时间,它也会自动解锁。如果设置成先点亮屏幕再看一眼摄像头解锁,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操作步骤比直接指纹解锁反而更麻烦,所以鸡肋。


还有一点,人脸解锁功能,会收集每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这些数据很可能被不法收集,用作他用,侵犯个人隐私。


5

智能手表


传统手表?大概只有50岁以上的部分成功人士,呆在家里的贪官,外加一个朱一旦在戴了吧。


智能手表延缓了手表这个词被人们遗忘的速度。新兴的智能手表,配备一块可操作屏幕,可以在其中安装各类APP,并加入了接打电话、发送短信、NFC、计步等一系列标配功能,但总觉得作用和手机高度重合。



一些智能手表加入了心率监测、血压监测、血氧监测等新功能,但这些功能偶尔用一下觉得新奇,年轻人长期使用意义不大。至于老年人,玩的转的、看得清手表上的小字的不多。


事实已经证明,很多手机品牌都象征性的开发了几款智能手表,但销量基本可以忽略。唯独苹果,凭借品牌价值、时尚价值、信仰价值,给了智能手表新的内涵,销量略高于其他品牌。代价是,每天晚上你又多了一项充电任务。


4

新能源汽车


电动车我也是支持的,比如我家的那辆60V35AH的电动自行车,驾驶的同时可以四处观光,近途逛街、买菜之类的很受用。至于新能源汽车,长远我也看好,但短期看,总觉得太着急推进,有点拉到胯了。


现在的燃油车技术水平、配套设施、价格成本已经相当成熟,我甚至觉得正处在一个燃油车的巅峰期。想在这个时候推广新能源汽车,除非有什么技术突破引领,否则就是赶鸭子上架。



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短板就是电池技术,而这又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最关键的部位,是动力的来源。可偏偏这方面长期并没有什么技术突破,5年前就做到了500公里,现在最多续航增加了100公里,其中还掺杂了一些水分,以及极快的续航里程下降问题,二手车价格快速腰斩等现状。


对于新能源汽车,长期看是一大方向,但前提是建立在“能源”这个关键问题解决好的基础上,没有过硬的续航和便利的充电支撑,“新能源”这个概念站不住。建议想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除非迫不得已,否则还是再等等吧。


3

星链计划


马斯克这个人物了不起,但随着不断的网络吹捧,越来越有传奇色彩,以至于将近发展成一种狂热崇拜,名声盖过了马克思。


马斯克当前有四大项目:SpaceX、特斯拉、星链计划、火星移民计划。SpaceX火箭回收技术搞的不错,这是马斯克擅长的领域;特斯拉尽管没什么实质性技术突破,但商业效果搞的不错,其市值超越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品牌丰田;星链计划有点力不从心;火星移民计划就不太靠谱了。



按照马斯克的设想,星链计划要通过在地球周围发射几万颗卫星以组建卫星移动网络,国内一些马斯克粉丝将其和5G相提并论。实际上,且不论这几万颗卫星能否最终全部落实,即便落实也完全不可能和5G速度相提并论,只能用在一些地面移动网络尚未覆盖的区域,比如大洋中心、南北极等,但这些区域所蕴含的商业价值是个大大的问号。


马斯克此人不像是个骗子,其对于科学的狂热追求态度很有感染力,但科学毕竟是理性的。根据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2024年要将人类送上火星,2050年要建立火星城市,这一切太过虚无缥缈。


2

自动驾驶


我一直搞不懂,是什么让有些人坚信,自动驾驶一定会是未来的主流。为什么会对这样一项没有确定性的、风险极高、成本极大、关乎乘坐人员性命的技术,如此投入巨资、深信不疑。


10月,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北京试运行,据各路体验者反馈,仍存在很大疑虑。这些出租车只能在指定地点上下车,在指定路段行驶,且驾驶速度差强人意。更重要的是车上并非没有司机,只是司机在正常情况下不介入驾驶,否则怕是没人敢做了。



我相信,智能AI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为什么在智能AI刚刚发展之初,就急着要上马成本、代价极高的自动驾驶,我表示不理解。让自动驾驶汽车,像真人驾驶那样走街串巷,我认为是极不可能的;让自动驾驶公交车运行,公众答应吗?让自动驾驶货车跑长途,货丢了怎么办?这些都是问题。


百度将自动驾驶业务作为未来的核心业务,在其中持续投入巨资,未来能得到何等回报?会不会被拖垮?令人存疑。之前并非没有过类似的先例,曾经台湾第一代安卓手机生产商HTC本来在手机生产领域的优势得天独厚,就是被资本蛊惑,放弃手机业务改做VR设备,如今已退居三线。


1

VR


2015年之前,VR概念刚提出的那几年,正是资本最狂热的时段时间,VR被捧上了天。尤其在游戏领域,大有要取代传统网络游戏、主机游戏,成为未来主流之势。



其实在游戏行业,这种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VR兴起之前,体感游戏就刮起过一阵风,但和VR差不多,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有些用户开始被忽悠了,但用过之后发现看起来很好,用起来其实一般般。


VR也是同理,体验高端VR游戏需要一个几斤重的设备罩住眼睛,本身价格不菲;同时还对电脑配置有极高的要求,更增加了一个门槛;最重要的过了新鲜劲之后会发现,其游戏性并不比坐在电脑前打两把CS强多少。


反而由于太过沉浸,对眼睛压力很大。如果是一个人体验的话,安全性方面,心理素质方面都有一层障碍,毕竟玩游戏的时候是看不到外界的。


现在,VR设备已经沦为商场的免费体验品,可是过了新鲜劲的消费者也鲜有愿意尝试的,最多吸引一下小朋友的好奇。


未来随着5G的普及,VR游戏摆脱了高配置硬件限制之后,或许会新增一些市场空间,但愿曾经的手机一哥HTC还能撑到那个时候,且不被其他新品牌取代。


0

结语


科技,出发点应该是满足人们需求,不应该为了科技而科技,反而给生活添乱。更不应该,为资本所利用,成了套利和炒作的工具。科技产品,最终还是要以用户为出发点,要权衡利弊,不应顾此失彼,最终还要是接受市场的检验。


本文列举了一些本人生活中感受到的“鸡肋科技“,您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拍砖!也欢迎列举出其他”鸡肋科技“产品,供大家避坑。


此外,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主要起到一个示意作用,本文观点不代表对图中产品或品牌的评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