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平安、深圳,企业与城市亲密羁绊的40年

2020/8/25 20:39:00

【深几度·城市精神系列】

撰稿|刘子岚 吴俊宇

编辑|吴俊宇

「摘要:企业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扎根,城市伴随着企业的创新而进化。平安和深圳几十年来形成的亲密互动和相互成就,正是一座城市和一家企业之间最具意义的羁绊。」

深圳是一座“难以言说”的城市。它设立时间短,却和国际一线都市齐头并进。

2018年,深圳首次被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列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与之同级的还有巴塞罗那、斯德哥尔摩、旧金山、阿姆斯特丹、华盛顿等国际知名大都市。

这些城市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少则百年,多则超过两个世纪;而深圳,严格来说,当年才不过38岁。

回溯城市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大都市都是伴随着历史进程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但仅仅四十年,深圳就由一个边陲小镇突变为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

深圳国贸大厦在建事曾以“三天一层楼”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这种超速城市化也赋予了深圳“一夜之城”的名号。

1979年在深圳进行的大规模全面社会改革实验,不仅彻底改写了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也正在改变和重塑世界格局,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深圳特区四十年的发展,也是一座城市以规划、建设为基础的城市空间演化“激荡的四十年史”。

毫无疑问,深圳的超速城市化模式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独异样本,或者是研究理想城市规划与城市现实问题的绝佳案例。

01

小渔村到新特区

深圳的前身是宝安县。

1979年年初,宝安县被撤销,摇身一变成为了深圳市。年末时,广东省委又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

尽管级别提高了,但当时的深圳依旧只是一个边陲小镇。直到1980年8月26日,深圳被正式确立为新的经济特区,初步确定了特区范围327.5Km2,城区范围扩大至60Km2。规划分为市区、南头、蛇口、沙头角四个区,市区规划用地49Km2,规划人口近期30万人,远期60万人。

四年后,深圳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着手编制《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深圳经济特区将是一个“以工业为重点的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高度文明的综合性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方面以“轻、小、精、新”为主。

接下来的十年,深圳便开始了它见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下,在深圳,出现了很多个“全国首家”。

1983年7月,中国第一家律师事务所蛇口律师事务所开业。

1985年,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破土动工。此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欢乐谷四座主题公园相继在华侨城建成,至今还是深圳热门景点。

1988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在蛇口成立。目前,中国平安是综合性金融集团,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平安保险的诞生,也是深圳改革开放与城市崛起的开始。

深圳特区建设是从深圳蛇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深圳的40年,也是蛇口的40年。

中国平安正是在蛇口这片创新的土壤之上诞生的,当时平安就注意到国际金融业的流行趋势是由昔日的分业走向混业,以敏锐的行业嗅觉确立了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深圳的城市发展是政策定位、产业规划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相互交织前行的。再回头看平安早年的这段创立史,它作为蛇口这个“改革开放首发地”和“改革创新试验田”的一位参与者,顺应着时代浪潮按照自定的方向崛起,探其背后,显现的却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悄然崛起 。

02

市场化和大深圳

1992年经历全面市场经济改革之后,确立了“大深圳”的概念,将总体规划扩大到全市2020Km2范围,并将城市空间由特区向全市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在加快的同时也越走越稳。

改革开放之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考定式: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手段、平均主义分配形式和清贫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则”;而多元化的所有制、市场经济、分配上的差别则被彻底定性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则”。它们之间不仅是不兼容的,而且是绝对的、全方面的对立。

作为新设立的特区,深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疑会与旧的经济发展体制产生很多碰撞和摩擦。

有了冲突的同时也在加剧对新体制的探索。在一次次突围和探索中,深圳走在了开放的前沿,成为了新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场,从金融体制、劳动人事管理体制、价格体系到土地使用权制度等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逐渐开始搭建起新的市场经济体系框架。

当时对深圳的规划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工业、金融、贸易、信息、运输、旅游高度发展,文化高度繁荣,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较高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在1986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市政府出台了《国营企业股份制试点的暂行规定》,一些国有企业根据规定进行股份制改造,一些企业一开始就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有的还向社会公众发行了股份。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很多著名股份制企业如平安保险、深圳发展银行等相继成立,并成为支撑深圳特区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与特区共同发展40年,时至今日,平安保险仍位列深圳百强企业榜首。

除了继续完善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建筑市场、土地市场等专业性市场外,深圳还特别重视和大力推动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资本市场,为深圳成为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03

智慧化与大湾区

新经济特区,“一夜之城”、“深圳速度”,对于已经跻身国际一线城市的深圳来说,这些都已经是辉煌历史中被翻过的一页,而现在等待她继续书写的是“大湾区”。

2019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明确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都市圈、城市群。在此规划之下,深圳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

在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第九届(2019)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深圳以77.4分位列“第九届(2019)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结果”第一位。

世界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广东省最新战略性产业集群规划中提出,要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深圳则被15处点名置于核心龙头位置,包括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需要承担引领产业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领先一流水平的重任。

同时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会对能源、交通网络、环境、医疗以及城市的其他方面造成一定压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建立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功能机制则成为新的城市建设和规范大方向。

因此将深圳打造成为新一代智慧互联城市,就要以科技手段全面释放其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价值。

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中国平安,从单一财产保险公司发展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综合金融集团,公司开始利用积累科技优势和经验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成立了专注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科技公司平安智慧城市,作为平安集团智慧城市生态圈的主要建设载体。

可以说,中国平安和深圳又开启了新的城市建设步伐。

1、智慧政务

随着城市规模与所承载的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城市发展的困局日益凸显,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破局的关键。智慧城市承载着科技改变世界的新期待,代表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潮流,也是推动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全球共建智慧城市的今天,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与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的激烈碰撞开始,就以自己的方式在书写新的城市经济历史。如今面对城市发展可能遇到的瓶颈,深圳也用同样的方式探索着一条建设智慧政务的新路线。

城市市场监管工作的顺利展开与否,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而深圳市场监管工作就频频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十年前,深圳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大部制市场监管体制,成立国内首个市场监管局。2014 年,深圳又进一步成立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全国首个正式组建的市场和质量监管机构。

在全国新一轮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圳继续先行一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划入农业、畜牧业管理职责,整合食用农产品种养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职能,为全国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先行探路。

在政府信息化改革浪潮中,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管理委员会与平安智慧城市合作,双方将托平安集团在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科技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将市场和质量监管作为重点合作区域。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事信用全视通综合商事信用大数据中心”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构建了集指标监测、趋势预测等于一体的一站式运行调控平台,实现登记审批效率提升50%,实现了一站式综合信用信息服务,为政府部门构建起全面的经济运行监测体系。

2、智慧交通

随着深圳的高速发展,深圳人口密度已跃居全国前列,车辆密度直指全国第一,人、车、路在交通管理中的矛盾愈发显现出来,工作通勤或日常出行都因为交通拥堵等问题而成为困扰。这样的流动性挑战就对交通系统的提升和完善产生了强烈需求。

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面,平安智慧交通联合深圳交警率先推出交通精细化需求管控方案——预约通行。

预约通行方案倡导根据市民、游客出行需求让其按照预定的出行“时刻表”准时、顺畅出行,精确掌握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资源,调控供需平衡,最大化利用道路资源,实现区域内交通供需基本平衡,保障城市交通顺畅。

预约通行平台率先应用在深圳东部大鹏景区,后推广至大小梅沙景区丶仙湖植物园、会展中心迎春花市等。深圳东部景区预约通行在2018年五一上线后车速提升了51.5%,综合警情同比下降94%,2019年1-月深圳迎春花市中心花市预约停车期间车位周转率提升至5倍,停车饱和度达到95%,综合警情同比下降25%。

在今年疫情期间,深圳市车管所还联合平安智慧城市针对部分线上业务办理新增“视频远程业务办理方式”,基于诸多人工智能技术,市民只需在深圳交警星级用户中选择“视频人工服务”,即可足不出户享受“面对面”人工服务,可以在专业指引下就能快速完成业务办理。

3、智慧生活

智慧城市的存在,不仅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更能营造智慧生活的便捷氛围。建设人性化的智慧城市,能够实现社会管理的智慧化,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生活方式的便捷化。

去年年初,深圳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了一款“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i深圳是由平安智慧城市智慧生活事业部构建的产品。

它能够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政务和生活服务,同时为企业提供政务办事服务和企业经营公共服务,打造政府、社会、企业、市民四位一体的移动服务平台。

衣食住行,这是所有人都无法免俗的大事,复杂流程往往让人苦恼。但是在“i深圳”上,居住证签注和申领、汽车摇号和竞价这些住房、出行大事,都可以被轻松解决。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和与市民城市生活紧密相关的事务也可以一站式解决。

4、智慧医疗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将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板块之一,这也预示着在未来将会发展出城市智慧医疗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智慧医疗方面,深圳又一次走在了中国城市的前列。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中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已经引入了新型智能AI机器人。

社区居民只要坐在这台机器面前,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简单操作,就能在3-5分钟的时间里拿到一份关于眼底疾病检查的智能分析建议,省去了去眼科专科医院排队挂号问诊的繁琐流程。

截至目前,这个AI机器人先后进驻深圳市福田区景狮社区、中航社区,已有1000多名居民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完成了20多种眼底疾病的检查,深圳市眼科医院眼科医生在现场对阳性居民进行了复核,阳性数达200多人。

自2019年8月,深圳市眼科医院与平安智慧城市围绕打造智慧眼科医联体正式开展战略合作,打造眼科智能筛查、诊疗平台,探索新的医联体协作模式。

以眼科检查为切入点,深圳市卫健委和平安智慧城市将智慧卫健建设为重要合作领域,希望共同构建全方位覆盖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管理、健康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智慧卫健体系。

纵观以上内容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平安稳步推进“智慧城市生态圈”战略部署,凭借强大的科研投入、海量的数据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实力,积极参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多年以来一直与深圳市的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乃至城市规划之间都保持着紧密融合、相互交织的关系。

04

促进者和成就者

“城市企业主义”理论开创者大卫·哈维认为在经济社会历史发展中,城市管理体制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积极策划和推动一系列基于地方的城市发展战略,像经营企业一样来管理城市,把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等放在重要位置。

但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城市政府是唯一的城市管理者,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是其管理对象。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政府独自管理城市的”大政府”管理模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共同管理城市。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逐渐崛起的大型企业具有了管理城市的能力和需求。企业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参与城市治理,既有利于企业利益的维护和实现,又符合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企业将在城市管理和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自1988年扎根于此,平安生于深圳,长于深圳。它曾是深圳特区发展的见证者,伴随深圳的快速发展,平安也逐渐崛起成为世界领先的金融集团。

现在,平安又不再仅仅是一个见证者,而是以人工智能、云科技等先进技术成为了深圳城市管理的合作者,也成为了深圳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企业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扎根,城市伴随着企业的创新而进化。

可以说,平安和深圳几十年来形成的亲密互动和相互成就,正是一座城市和一家企业之间最具意义的羁绊。

————END————

主理人 | 吴俊宇 公众号 | 深几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