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职场应酬喝不喝酒?主要还是看个人追求

2020/8/25 11:30:00

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喝不喝酒?跟谁喝酒?怎么喝酒?这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有的因为喝酒误事,也有的因为喝酒能办成大事。因此,我们有些人认为,酒商也是很重要的。

过去,有的单位招聘的时候,直接点的,会直接测试酒量,间接一些的,也会问与酒有关的话题,旁敲侧击。因此,酒也就成为职场一道重要的考试题目。有的人,酒量不行但酒胆大,能回答的很好。有的人,酒量很大却藏着掖着,真人不露相,露相能吓死人。有的人,酒量大喜欢逗别人。总而言之,职场上,伴随着酒文化,千人千杯酒,杯杯各不同。

不管怎么喝酒,最难受的酒应该是被勉强甚至被胁迫喝下去的酒。而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有人“少不更事”拒绝喝酒,可能就会当场遭致更激烈的一些报复手法。因为,当酒性正浓酒精刺激下,不喝酒的行为可能会被认为是当面打脸不给面子。相信这种情况,大家也耳闻了不少。这两天,某公司2020年校园招聘新员工群中有爆料称新员工杨某在于所在单位领导一起参加的酒局上因为不喝酒而被领导当场打耳光。大体就是类似的情况。而根据爆料,那些把酒喝下的新同事,其实更没得好,当场就喝瘫可吐一地。这个爆料,可能司空见惯。只不过,这一次是因为年轻人费不满,选择了直接爆料的方式。从而,让职场新人面对酒局的问题再次引发可广泛费关注。

事件发生后,涉事的银行也及时对事件进行了调查并作出回应:经核实员工反映的问题确系因酒后失态而做出的举动。同时内部依据有关制度对涉事的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两个季度绩效工资。同时对支行负责人也进行了处分。从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的说明来看,调查首先回避了这是公款聚餐问题,而是定性为私下非公款聚餐。对于这个聚餐的性质到底如何,我们就不过多讨论了。除了对涉事领导的处分之外,对于爆料者杨某该如何做赔偿,暂时没有见到,希望应该有。

针对杨某的爆料行为,围观者也有一些激烈的讨论,典型的观点有:

1.从职场角度来看,一般没有谁会喜欢杨某这种做法。因此,杨某在单位的前途基本到头了。而杨某这种性格,即便去别的单位应聘,一般而言大家也是有所忌惮的。一句话,爆料这种方式,不管是职场还是官场,都不受欢迎。对于此种观点,蛇叔认为,这确实是种典型现象。但是,这是一种比较陈旧的观点,是一种不恰当的人才观点。是一种提倡不该有反抗精神的职场人才观点。这显然与目前一些年轻人的特点不相适应。

2.杨某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在个人救济方式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网络爆料的方式是更加有效的。这是勇于反抗勇于斗争的做法,面对职场一些所有的潜规则或者陋习,不能接受的遭遇了不公对待,就应该勇于斗争。这样才能让一些陋习得到改观,让一些人知道敬畏,懂得收敛。蛇叔更认可这种观点,这种做法,不能简单地与所谓的个人人品联系起来。也与个人的工作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上级,过去对一些刚入职的员工这套做派可能管用,但面对新时代的年轻人,这套做法就未必有效,这不是过去对待犯人的一百下杀威棒。社会在快速地发生变化,过去一些职场的陋习也得跟得上形势而发生变化。

在蛇叔看来,不管是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酒局不可避免,能够合理用好酒进行交流,确实能够借此观察人,增进了解和增强个人感情。并能够为个人的职场打开一些新的机会。

记得十几年前刚毕业的时候,在一次面试中,我最后问了面试官一个问题:从工作内容来看,对在交流应酬的工作不少,但是走不会喝酒,不知道写对工作有多大影响?面试官听到我这个问题,笑了笑,很淡然地回答道:“我们对人没有特别费酒量要求,不过,喝不喝酒,这往往更多取决于个人追求”!

这个回答我一直记忆深刻,喝酒不喝酒,确实跟个人追求有关。不管是职场,还是其他场合,有时候,为了办成一些事情,可能不得不去应酬,不得不喝一些酒。也曾经听到牛人故事说自己的梦想是“不喝酒就把生意做了”,但实际上这往往就是一个梦想。

有些人,人家不喝酒,不是职场新人不懂得职场礼数的问题。很有可能,人家就没觉得需要通过喝酒来打开开挂的人生。

总而言之,厦门国际银行这起酒局事件,把长期存在的职场酒局陋习再次暴露。在最近提倡节俭不浪费的情况下,这种喝到瘫吐到不省人事的极大的浪费费酒局,更要反对。

【文/笨手蛇,转载请获得授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