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哈啰出行的故事,为何越讲越吃力?

2020/5/29 10:21:00

产业作者|王晶晶

编辑|谭松

来源|一鸣网

两轮战火燃烧到四轮,哈啰出行越想讲好故事,越是频频掉坑。

5月26日,市场消息称,哈啰出行正在入局物流市场,内测一项新业务——“哈啰快送”,依托网约车孵化的“物流业务”,主打中短途距离的物流配送,跨城配送最远不超过500公里。

2017年冬天,共享单车赛道开始频繁遭遇洗牌风暴,挣扎求生的玩家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凭借差异化布局和强大的烧钱资本,哈啰出行得以在两轮大战的角逐中幸存下来。

而之后的哈啰出行表现出了更大的野心,转向四轮大出行生态布局,不断延伸边界,但四轮战场一直是战火纷飞且头部效应明显,哈啰出行在两轮战事中的幸运未必将撑起其野心继续开疆拓土。

两轮时代的伪命题

共享单车的战事终结于资本按下暂停键。

美团全资收购摩拜,哈啰出行迎来蚂蚁金服抛出的橄榄枝,而高层决策失误、资金链断裂,没有资本接盘的ofo则走向了破产瓦解。

市场声音认为,共享经济是消费者的蜜糖,也是企业和投资者的砒霜。美团携摩拜上市,利用其高频的流量入口为自身平台引流,延伸本地生活服务。但实际上,摩拜过于依赖美团输血。

哈啰出行亦然,有了阿里背书,战火初期,哈啰出行与蚂蚁金服开启战略合作,以支付宝为入口首推全国信用免押,其扩张在此按下倍速键。

但接踵而至的是高成本、难盈利的生存危机。

为了更好地便于人们的出行需求,共享单车必须数量多、布局广,这也就导致了单车的维护与购买成本高企,但同时收费低、冗余堆积、运维成本高、效率低也就成为悬在共享单车头上的一把达摩之剑。

因此,共享单车企业难盈利实属正常。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无论是疯狂入局的打车企业还是其它互联网巨头,趟入共享单车行业的浑水,显然还有更长远的战略性目标,其背后隐藏的流量、数据、本地生态的能力或是巨头围猎的根本目标。

当然,从共享单车的角度来看,仅存的玩家们要想继续在该赛道上讲故事,没有资本的接盘,显然难有后续,而ofo的折戟基本上堵死了共享单车企业独立上市的前进之路。

再用共享单车来定义哈啰,则无法概括其未来。

尽管哈啰出行目前两轮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50%,但哈啰出行的业务形态除了单车,已经扩展到顺风车、共享换电、生活服务平台、物流等业务。杨磊称,两到三年后,两轮的收入占比会降至20%-30%。

但哈啰出行的算盘能打响吗?当能力撑不起野心时,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大出行的折戟

涉足网约车,看起来可以包装出更有想象力的资本故事。

殊不知,网约车的行业壁垒如同冰山,身在围城之外只能探得一二,入局其中则是深陷泥潭。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共享出行平台滴滴、Uber(优步)和Lyft,也正在面临盈利难问题。数据显示,Uber连亏十年,2019年全年亏损超85亿美元。放眼国内,还要看头部玩家,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滴滴的核心网约车业务已经盈利,但此前七年累计亏损达五百亿元。

哈啰出行从难盈利的两轮赛道辗转到了一个更难盈利的四轮赛道。

2018年,哈罗单车正式升级为“哈啰出行”。同年10月,哈啰车服上线。随后不久,先后接入网约车服务、启动哈啰校园业务、开启顺风车主招募。

哈啰出行的面世折射的是阿里系和腾讯系在出行领域的争夺战愈演愈烈,版图稳定,滴滴稳居头部座椅的背景下,哈啰出行的进场更像是一个笨拙的搅局者。

一方面,进入网约车的四轮战事中,哈啰出行为自己树立了更强大的敌人,从摩拜变成了滴滴。2017年,滴滴以58.6%的渗透率居出行领域首位后,便一直遭强敌环伺,但即便是历经多轮博弈,滴滴还是稳居龙头位置。哈啰出行进场挑战,优势未显。

另一方面,阿里早期投资哈啰出行,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看重后者的数据,支付宝端流量见顶,阿里急于寻求新的流量接入。

更需注意的是,阿里虽在滴滴的占股比例不如腾讯,但仍是滴滴的重要股东之一,起码目前,阿里未必愿意看到两家公司自相残杀。

长期以来,滴滴出行奠定了大量用户习惯,哈啰出行若想在网约车领域下半场中分得一杯羹,与专车、顺风车领域的其他玩家抱团取暖或能觅得一线生机。

转战物流继续跳坑

网约车的故事尚未讲好,物流的消息便接踵而至,这或是疫情之后,出行领域的行业自救,但对于哈啰出行而言,更像是频繁跳坑。

网约车跨界物流并非新鲜事。2015年,Uber推出“UberRUSH”同城快递服务,但这项服务于2018年宣告结束。

无独有偶,今年3月,滴滴出行宣布正式在上海、深圳等21个城市上线跑腿服务,曹操出行也在去年推出“曹操帮忙”,主打同城物流服务。

诚然,网约车入局物流车领域,凭借人和车本身的优势,倘若相关运营商有着较强的运力转换能力和较好的货运资源,此番跨界或能讲出新故事。但在网约车领域本就是一地鸡毛的哈啰出行难当大任。

与跨界的玩家相比,哈啰出行的物流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配送距离跨度较大,既包含同城运输,又包含跨城运输。

但事实上,无论在这之中的哪个领域,市场都已经有了成熟的运营链。同城运输端,美团跑腿、蜂鸟快送、达达、闪送等早已在领域内各自为营,长途货运又有顺丰、中通、圆通等物流公司牢牢把握,哈啰出行如何突围,尚无答案。

哈啰出行将战略布局升级为整个出行生态,不断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以期获得资本扶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出行、物流等行业前景虽大,但哈啰出行要想钓到大鱼并非易事。本质上,哈啰出行做的是流量和资本的生意,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率,背靠阿里的哈啰出行在盈利成效并不明显的前提下,还能被“宠幸多久”,静待时间检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