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后浪”联想:杀入物联网

2020/5/15 21:31:00

【1】

1984年,联想刚成立那阵子,还没有人说"后浪",大家只知道"下海"。

"下海"是中年人的词。柳传志在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创业的时候,已经40岁了,按照当下的标准,是绝对拿不到朱啸虎投资的。

那会儿的年轻人也没钱没网贷,得省下生活费进网吧,自然也没有人站出来,喊一声"给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脑"。

下海的人多了,才慢慢有了浪。

等联想做成全球PC老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场大浪往沙滩上一拍,眼睛一睁一闭,就已经成了中年。

不过,不是只有年轻人"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褚时健76岁开始种树,85岁卖禇橙;苹果卖了41年电脑,2007年用智能手机颠覆世界。能不能做"后浪",首先看心态,其次看时势,跟年龄反倒没有绝对关系。

终于,现在又到了一个变革的时代。

5G、云、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机器人、量子……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应用,几乎每一个科技领域的技术图谱,都在高速刷新,无论产业还是市场,都有足够多的变数来孕育新的"后浪"。

也包括联想。

【2】

2016年底,杨元庆提了一个"三波战略"。

第一波,保持核心PC业务全球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

第二波,把数据中心和移动业务,发展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和利润引擎;

第三波,从设备战略全面转移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云"战略。

大公司都爱总结各种"一二三四五",数字多了,哪些是口号,哪些动真格,外界往往分不太清楚。但"三波战略"不同,从近到远,从易到难,三句话背后,其实就是联想在智能时代这一波"后浪"的转型方向。

用杨元庆的话来总结,联想要从以PC为核心的计算设备制造商,转变为一家智能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这件事并不容易。

"三波战略是联想历史上最艰难的战略变革。"2017年中秋的一次内部员工交流中,杨元庆说,挑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从单一业务向多元业务转型;二,从经营产品的公司向经营客户的公司转型。

有两个代表性的细节案例,来自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总经理刘征的讲述。

不久前,联想中国很多高管刚开了一个会,主题是:如果未来以服务和解决方案交付作为核心,公司业务需要做哪些调整,考核需要做哪些调整?

反复讨论后,他们得出结论:联想以前以产品为核心的PC管理交付模式,已经完全不可用,需要从要素管控、时间和资源比配、定价等各个方面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几乎全公司所有的部门和架构都要变。"

与此同时,PC时代从总代到分销层层铺开的"线性分销"业务渠道结构,以及由代理商代表联想投标的业务模式,也都不再可行。

"未来不再是渠道为王,而是生态为王,"刘征说,联想需要在底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找到不同的合作伙伴,然后达成战略同盟,共同为客户去解决一揽子的问题。

【3】

纵观联想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的变革,联想中国都是最关键的一块试验田。

而"三波战略"转型的正式落地,同样也可以把2017年,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提出的"智慧联想,服务中国"视为起点。

两年后,在联想2019新财年誓师大会上,杨元庆会正式明确联想智能化转型的三个核心方向:Smart IoT(智能物联网)、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础设施)和Smart Vertical(行业智能)。

但回到2017年,联想当时还没有彻底想清楚,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换句话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第一块石头,是企业级的智能物联网。

这块蛋糕规模足够大,增长足够快,仅仅是到2022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到1.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将以3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它的市场格局还足够混沌,即使联想这样新加入的"后浪",依然有充分的成长机会。

而且,联想已经深耕企业级市场多年,建立了非常强大的商用服务体系,比如全国2300多家服务站,1万多名认证工程师,能确保7×24小时的400的电话支持,和全地市24小时内上门的服务能力。

而联想自身的IT技术、产品、制造能力、解决方案的积累,也让它能敏捷应对客户需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计算设备供应商,联想在多年实践中沉淀出了一流的柔性离散制造能力,可以针对不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按需定制。这种智能制造的DNA延续到物联网时代,足以支持"小批量、快速响应、灵活定制"的生产方式,实现设备跟智能物联网的"最后一公里"联接。

联想商用IoT解决方案资深产品经理黄宇宙说,曾经有一个大型的连锁餐饮企业客户,给联想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度定制的需求,结果从定制主板、定制拓展板卡、DSP支持,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整体测试到最后交付样机,仅仅用了一个月。

只不过,以往的企业级业务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PC类设备。而现在,这些服务体系都可以加持到物联网业务上。

问题只在于,联想应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

【4】

"一开始,我们尝试做平台,甚至终端+平台+应用,但是最后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刘征说。

最大的难点在于,物联网只是一个载体,它的本质是通过物与物的连接,将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数字映射,进行处理和反馈,从而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高良品率。

所以,它不像传统的IT和CT技术那样,有高度统一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而是需要将每一个案例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这就导致物联网成为了一个极度多样化、碎片化、离散化的市场。

以工业为例 ,按照联合国的工业体系划分,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包含了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全世界拥有以上所有工业类别的国家找不到第二个。

每一个行业,都适配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网络协议,整合着不同设备的类型,而且对于工业运行环境的性能、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要求都极端严苛。

这就意味着,难以打通。

黄宇宙说,他这几年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即使在同一个行业,每家企业的运行标准、商业环境、竞争策略都完全不一样,导致切入物联网业务的时候特别困难,"切深了变成垂直纵向产品,就没有规模,切浅了就难以解决企业痛点,失去意义。"

从长远看来,只有构建一个足够开放、打破传统硬件设备边界、将不同层面的软件硬件融合在一起的平台,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应用场景下所面对的所有问题。

但在这之前,联想应该先找到它自身的切入点。

于是刘征反过来思考,联想智能物联网到底能给企业用户带来哪些价值。

他决定,先以智能设备为突破口,通过撬动企业对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需求,重点聚焦在能耗、设备运维管理、产品质量缺陷检测等企业业务痛点上,务实地帮助企业在智能物联网场景里产生数据、传输数据和处理数据。

对于收集什么数据,哪类数据,怎样建立数据模型,怎样将数据与IT系统打通都非常清楚的成熟客户,联想提供智能硬件设备。

对于清楚自己应该有什么数据,但是缺少数据应用能力的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智能服务。

对于业务有明确的需求,但不知道需要哪些IT能力的客户,联想会深度参与,帮助他们厘清目标与需求,根据需求和场景,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在这方面,联想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它自身就是一个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所以从怎么优化MES制造管理系统,怎么优化仓储自动化,怎么做在线质量监测和产线自动化控制,乃至如何管理连锁门店,核算每个店的坪效和单店产能……联想都有丰富的一手经验,可以在业务中参考借鉴。

思路转变,一切豁然开朗。

【5】

成功破局之后,联想开始狂飙突进。

2018年10月,联想发布全新的智能物联网战略,明确了自身的发展路线图与战略规划,向消费和商用物联网领域全面扩展。

到2019年底,联想智能物联设备,已经在制造、零售、交通以及医疗等30多个行业场景落地应用,帮助了100多家客户获取、传输数据并挖掘数据商业价值。

2020财年誓师大会上,联想更进一步提出,未来10年会把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成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联想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体系。

就在5月8日,联想正式发布了包括工业计算设备在内的五大智能物联设备,并落地两大智能场景解决方案。

至此,联想的产品系列已全方位支持X86以及ARM两大主流架构,涵盖了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大家族、六大产品线,其中包括:

数据采集端的传感器ECS系列,

人脸识别、机器识别、计算识别的机器视觉ECV系列,

数据转发、数据边缘处理的智能物联网关ECG系列,

支持从零下20度到零上60度宽温的工业计算设备ECI系列,

适合于无风扇的外接整体嵌入式计算设备ECE系列,

边缘一体机ECP系列以及边缘计算机板卡ECB在内的全线产品。

而在平台层面,联想已经推出了工业物联网平台LeapIOT,来帮助企业实现工业数据采集、边缘计算及实时分析。

这个平台相当强大:

支持超过1000万点数据存储和15倍的数据压缩能力,以及应急数据秒级响应的多维数据查询计算;

提供超过200种数据对接和实时计算插件,包括工业数据预处理、工业指标机理计算、时间序列分析、机器视觉等常用的工业智能算法;可对实时、持续的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建模、可视化和实时控制;

支持超过200种标准和专有的工业协议,对接西门子、施耐德、欧姆龙、发那科等等主要PLC和数控设备,甚至可以通过创新设计的日志和API组建,对接贴片机、焊接机、扫码枪等等常见的离散制造设备。

"LeapIOT具备了业界最高性能的工业数据存储跟计算能力,整体的性能超越了同类开源产品的20倍以上。" 联想中国区商用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王磊说。

整体来看,无论办公室还是工厂流水线,无论是盛夏午后的零售餐厅还是零下40度的南极科考,无论是拥堵的城市加油站还是风吹草低的牧场……联想的产品都已经全方位覆盖流程智能化、设备智能化、产线自动化的三大智能物联网应用场景。

"联想已经一个从传统的OA类的计算设备供应商,变成了一个覆盖办公自动化以及三大应用场景的全方位的计算设备提供商。"王磊说。

刘征也强调,在帮助客户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联想仍会坚持开放生态合作。

"我们有一个清楚的业务界限,越界的东西一定不会去碰。"刘征说,联想给自己的定位是IT厂商,核心工作是形成软硬互相搭配的能力,为客户解决连接问题。

换句话说,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依然会是生态的构建与能力整合,最终通过所有生态伙伴的协同创新,来为客户解决问题。

所以,联想一直在广泛地结盟。比如跟施耐德、埃森哲、微软等厂商都达成了深度的合作。

【6】

这几年来,在中国的互联网语境里,批评联想和批评百度,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但如果抛开这种预设态度来观察,联想"三波战略"的转型的确是成功的。

无论中国还是全球,只要将时间线拉长,几乎没有公司能做到长盛不衰,能穿越周期历劫重生的公司也廖廖无几,尤其越是大公司,掉头越难。

而联想,真的是在转型中取得了突破。

从2017到2019,营收连续9个季度同比增长;PC业务重回全球第一,且刷新营业额和利润纪录;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行业智能、软件和服务业务等新兴业务,也一路狂飚突进。

比如智能物联网业务,据刘征透露,在2019/20财年,联想商用智能物联设备营收已同比增长超过55%。

在智能物联网这个新领域,联想这朵"后浪",已经开始翻涌奔腾。

而在2020年春天,一场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更让这种转变,接下了快进键。

过去三个多月,疫情已经改变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很多企业运行的模式不得不做出应对和变化,很多原来默认为必须在线下的工作方式,已经逐步移到了线上。

客观来说,疫情成为了整个社会向数字化迈进的催化剂。

与此同时,中国的"新基建"政策也全面加速,以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为驱动力,引领经济发展实现从量到质的升级转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智能物联网,还是联想去年就已经提出的智能基础设施和行业智能,都将借助天时地利,有更快的发展。

过去30多年,联想面临过多次危机,也有过很多次变革,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面向智能时代发起冲锋。

如一朵奔涌的后浪,在一条奔涌的河流。

挑战,才刚刚开始。(文/王云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