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为什么说智能合约还不能“封神”,智能合约无法颠覆金融科技

2020/4/30 17:18:00

说起区块链一定会提到智能合约;说起DeFi一定会提到智能合约;说起以太坊也一定会提到智能合约,伴随智能合约出现的词是“福音”“颠覆者”“革命者”“新金融”“核心技术”……,智能合约被赋予极致的溢美之词。

智能合约按机制运行,或能实现我们的“理想世界”,但我们不能忽略,通往“理想世界”的道路我们是否还在原来的路上。

什么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最早诞生于1997年,计算机科学家、法学家和密码学家的Nick 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约”概念,他本意是想利用一种分布式账本来存储合约。但当时该想法并没有实现,主要是缺乏能发挥的环境,也就是现在的区块链环境。

智能合约是一种特殊协议,提供验证及执行合约,在完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执行可追溯、不可逆转和安全的交易。智能合约包含所有交易信息,只有在满足要求后才会自动执行结果。

现在的智能合约和现实中的合约类似,区别是智能合约是完全数字化的,智能合约是一小段能够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区块链中。

以上图为例,如果使用智能合约融资。编写一个智能合约,使其在达到目标金额之前,可以一直持有收到的资金。项目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智能合约,如果融资成功,合约将自动把筹得的资金转给项目创建者,如果融资失败,钱会自动退回给支持者。

智能合约常常用于陌生人间,受制于有约束力的数字协议,不可篡改,公开透明。这种属性足以让企业、使用者们疯狂,首先完全去中介化,双方自由操作自由交易;其次不需要给第三方企业手续费,节省不必要的手续费和时间;最后个人信息不被第三方公司掌握,做到信息安全。

智能合约的出现给交易者们种下全新的愿景。

但,在实现智能合约应用的路上,有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着,这些问题可能会让智能合约走向相反的道路。

为什么说智能合约无法颠覆金融科技?

 就像任何新工具一样,智能合约并不完美,使用智能合约有无可替代的优点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

智能合约的优势就是区块链的优势,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审计、安全不可篡改。微软、谷歌、IBM都好,互联网公司提供区块链服务让用户使用,账本数据储存在哪里呢?

存储在互联网巨头的云数据中心,这就背离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理念,无论是掌握在互联网巨头的运维部,还是掌握的公开团队手中,都就不代表去中心化。

这就存在问题了,是不是公链更加靠谱?相对比而言,就分布式去中心化和公开、透明、审计来说,公链的情况要好得多。但是公开意味着风险,不够大的区块链很容易遭受黑客攻击。物联网设备这么发达,安全又处于原始阶段,黑客控制的大规模pc加上物联网设备,达到几十万规模不是什么难事。

在区块链只要达到51%的攻击就可篡改,大规模攻击下达到51%攻击不是稀有少见的事。近期三起大规模的DeFi攻击事件,交易所频频被黑客攻击,即使是掌握在企业手上,都常常受到攻击,何况是公链?

除了外界给予的攻击,智能合约还有内部矛盾:人为错误、完全实施有困难、不确定的法律状态。

很多人把智能合约的不可逆转特性看作是它的主要好处,但也有人认为一旦出现问题无法修改。因为人总会犯错误,在创建智能合约时也一样,一些绑定协议可能包含错误,而它们是无法逆转的。
此外,智能合约只能使用数字资产,在连接现实资产和数字世界时会出现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智能合约缺乏法律监管,只受制于代码约定的义务。缺乏法律监管可能会导致一些用户对网络上交易持谨慎态度,特别是它很重要的话。
使用智能合约的优点是处理交易时效率更高,不可逆转,安全的交易以及全自动化流程。另外一个方面,缺点就是缺乏法律监管,人为的错误和实施有困难。
智能合约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不限于技术问题,还有政策环境问题,人为问题,企业问题等,距离智能合约真正“颠覆科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技术的初衷都是造福人类,但往往是些想在人间创造天堂的人,将人间变成地狱。科技无善恶,好恶掌握在使用者手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