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中国经济的“韧劲”是什么?

2020/4/10 17:10:00

2020年2月3日,是A股农历新年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是“武汉封城”正式宣布的一周后。

一周前的1月23日凌晨,最早集中爆发新冠疫情的武汉,为阻断疫情的蔓延,实施了最为严格管制措施——工厂停工、学校停学、马路上没有车辆,商场里不见行人——这样的管控几天后随着疫情的升级逐渐推广至全国,也随之引发了疫情之外的新焦虑:

虽然为了生命健康着想,停工停产停学的决策无可指摘,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能抗得过这场突如其来的“集体刹车”吗?

这种极度焦虑的心态在2月3日一朝引爆,千股跌停“盛景”再现,对国内经济前景的看衰初现端倪。

中国经济的“韧劲”是什么?

(图片来源:深蓝财经)

当然严格来说A股这样的表现并没有太背离人们的预期。作为经济发展健康状态的最有代表性标志物,国内近乎休克式的治疗过程必然会完成投射到A股当中。再加上随后因为疫情,全球股市呈现的普跌趋势让A股反而有了“避风港”的色彩,理论上我们并不应该过分焦虑。

但另一方面“集体刹车”带来的影响似乎远超A股能带给我们的想象力,许多领域也承受着冲击带来的长尾影响,并直观地投射在了其他数据上,比如国内的制造业。

作为是受本次疫情影响的重灾区,原材料的缺失和劳动力的停摆让成品得不到产出,库存也因为物流和需求降低的因素难以为继,工业生产开始出现被动停滞。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二月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数据不佳。

总之当时间来到三月下旬,本土新增病例数量逐步归零,随着湖北与武汉相继宣布解封,中国本土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迫切地需要人们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怎么让已经停滞的经济重新起航,尤其是在疫情带来直观冲击的前置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应该怎么建立起所谓的“韧劲”?

而从3月以来一系列产业动态与新闻来看,我们大概能够为这个问题找到三个答案。

作者 / 指北BB组

编辑 / 蒲凡

中国经济的“韧劲”是什么?

在中国,老百姓的典型消费特征是“两头重中间轻”。每年一季度,由于涵盖了元旦、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同时也是大部分企业发放年终奖以及春运返程过年的时间,大家在这个时期会更多的进行消费。

往年数据表明,这个周期的消费支出,往往会占到整个季度GDP总值的七成左右,可以说“买买买”是过年前后最主要的经济拉动因素。

中国经济的“韧劲”是什么?

而今年的被迫阻断,对消费的影响尤为明显。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二月,基本所有人都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无论是外出消费还是群体聚会都不具备应有的条件。根据数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两成以上,消费需求被严重的抑制下来。

不过疫情虽然阻隔了到店购买,但最基本的吃喝总得能供应得上,这也就直接引发了群体消费方式改变。

总的来说,线上开始替代线下、非必须品买的变少了、食品饮料和卫生健康的支出明显上升。人们会更多去尝试和选择更为便捷的线上销售方式,因为它不用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来自线上部分的实际需求,也倒逼实体经营者将自身业务加速转型。

通过近两个月的实际运行数据来看,中国互联网(包含移动端)的人均使用时长进一步增加到每天7小时左右,生鲜电商日活用户也增长近五成。

所以说在疫情期间,线上经济对实体经营者和部分服务业起到了非常好的承接替代作用。

以拼多多为例,拼多多自开始复工之际,先后在全国多个省市发起“产业带复工线上大联播”系列活动,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在这里,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拼多多联手“电商第一镇”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进行的联播活动。

作为国内家具产业聚集区,目前全国消费者在使用的子母床中,有超过八成来自沙集。

在持续三天的直播中,产业带区域的近百家企业参与联播,期间累计成交额近2000万元,平均的单日成交额为平日的3.8倍,打破了产业带的日销纪录。

其中,睢宁县县长薛永参与的县长直播间首日上线便吸引了260万粉丝,单一直播间内单日交易额突破400万元。

参与直播的商户表示,“整个产业带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很多商家老是在问能不能带货,身边好几个不做直播的现在开始装修直播间了。”

除了县长直播活动,拼多多还计划和当地政企还将在线上运营、招商合作、电商人才培养及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层合作,重点打造更具性价比的“拼品牌”爆款,助力睢宁及沙集电商产业升级转型。

凭借线上经济提升效率的功能、节约成本的优势以及消费者的惯性来看,即使疫情逐步完结,它也会在未来会成为国内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和重新运转的重要工具。

中国经济的“韧劲”是什么?

鼓励生产必需品和有条件的企业复工,在保证供给的前提下尽量将被疫情打断了的产业循环和经济秩序恢复起来,这是管理层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的最核心诉求。

要完成这种诉求,只做企业的经营模式转型还远远不够。市场更需要实际政策上的良性指引,尤其是推动消费增长的利好政策

比如对企业和居民进行消费减税或者消费补贴等等。

而事实上,决策层也确实采取了这样的思路。

首先,是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进行补贴,这其中的代表就是进出口行业。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文件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6%;而出口为下降更多,同比下降高达15.9%。

随着欧美国家的疫情的逐步加深,像某些以出口国内商品至欧美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企业,今年剩余的三个季度可能会面临超过三成的收入下滑压力。

通过对他们进行政策上的财政补贴或者外销转内销的销售引导,是防止企业大量倒闭,保证相关就业的最重要方式。

另一种方式就是对“买大件”进行专项补贴,比如重启小汽车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或者复刻家电升级补贴的过往模式。

居民有了利益才会有购买欲望,才有可能将自己的积蓄转化为经济增长更需要的“消费”。

当然,最容易见效的就是鼓励效仿杭州等城市发放消费券的行为,通过与企业合作,向消费者发放消费券以及补贴,促进消费的增长。

仍然以拼多多为例,拼多多在二月上线的“抗疫开拼,爱心助农”,除了在平台给予的充足流量支撑外,还设置了5亿元的专项农产品补贴,以及每单2元的快递补贴,以帮助解决疫情期间的农产品产销对接问题。消费者买到了合适的产品,农户也从中得到了收益。

这些都是政府助力恢复消费信心和能力的重要方式。

中国经济的“韧劲”是什么?

帮助处境艰难的企业和个人,使其在减少现金流损失的基础上,具备重新运转或维持基本生活的能力,这是体现国家实力和人文关怀的最重要方式。

而在中国,最需要这种紧急救助的群体就是农民。

每年3月至5月是中国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播种的粮食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就是保障全年经济基础和社会稳定。

中国经济的“韧劲”是什么?

那么想进行这轮播种,种子、化肥、农药、薄膜这些生产资料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按照惯例,通常是从过往农货的销售款中获取。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随着中国部分农货产地的农民收入的稳定性被打破,这个链条开始无法顺畅地运行。

众所周知,农产品非常依赖线下销售渠道,但在疫情持续这段特殊时期,线下渠道十分不便,如何在线下流通受到冲击之时,既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售卖,又不会影响春耕生产的有效运行。这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难题最后又抛还给了电商。

3月10日,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发布《保供给、保春耕:2020电商平台抗疫助农实践报告》,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关注疫情对我国农产品供给、春耕生产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报告指出,在线下流通受到冲击的当下,主要电商平台在抗疫助农上的具体实践,促进了短期内农产品供给及春耕生产的有效运行,推动了农货产销对接体系的转型升级。

可以说,在这场助农活动中,以拼多多为首的电商平台做了非常多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作为以农产品起家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始终把农货上行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尤其是在在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拼多多通过“天网”和“地网”两个系统保证农产品的最佳供需匹配机制。

需求端,平台通过“天网”即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对覆盖产区包括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物流条件、仓配设施、加工型产业设施等在内的数据和信息,经由系统统筹计算后匹配给对应的消费者。

供给端,平台通过“地网”系统带动近十万名新农人返乡。通过持续的聚合消费者订单,将需求信息对接到新农人和合作社,把现有资源、土地、人员整合,优化种植方案,提升每亩产出,使得农民能生产出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农产品,并且已经在很多关键上得到了直观表现,比如物流数据。

自3月15日起,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数已稳定在5000万个以上,同比去年增幅超过60%。从国家邮政局和通达系等快递行业的综合数据来看,目前与传统头部电商集团的总包裹数的比率在63%左右——在4月3日拼多多物流电子面单负责人的回答中,这样的数据代表着随着全国疫情的大幅缓解,并首先在能够感知到全国整体经济及电子商务行业表现出来。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更好的打通农产品上行的难点,解决区域农产品滞销的燃眉之急。拼多多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成立由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深入农产品出品地,手把手教会农民开店,让更多农产品便捷“上线”,系统性帮助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除了与农业主管部门合作外,在拼多多上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多地主政官员开始在网上当起了“网红”,开展“市县长直播助农”活动,进行直播带货。

2月19日,浙江衢州市市长汤飞帆、广东徐闻县县长吴康秀同一天上线拼多多,直播带货当地农产品:椪柑和菠萝。

令两位政府官员没有想到的是,效果如此的好,徐闻的菠萝销量近25万斤,衢州椪柑销量超过21万斤。直播卖货不仅收获了销量,也收获了公众的肯定。

在第一季度中,“市县长直播助农”活动在拼多多平台累积吸引近1100万消费者参与消费,直接销售农产品超过800万斤,带动平台同区域农产品产生3200余万份订单,全网累积观看人次超过1.5亿。

从一方主政大员到变身“网红”,这是官员思维的转变,也得益于拼多多“电商助农”模式的创新。

在关键时刻可以“身先士卒”,这是有担当的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相信,这场疫情让很多人进行了反思,得到了教训。很多公司和个人在抗风险能力上的缺失让人遗憾。

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是扛得住的,一切也终究会变好。在全球局势尚不明朗的背景下,提振国内市场,充分调动内需,是提振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证明中国经济韧性的最好方式。

同时,无论是在经营生产、品牌塑造还是销售渠道方面,这场疫情都间接推动着企业进行了一些转变。相信,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顺利通过这场考验的他们都会在疫情过后引领中国消费市场出现新的亮点。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

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melodyfu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