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印度羽毛球世界冠军古塔:有个中国母亲,我被叫“中国病毒”,但我不因此生恨

2020/4/9 10:10:00

印度羽毛球世界冠军:有中国母亲,被叫“中国病毒”,但不生恨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Jwala Gutta是中印混血儿,印度著名的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她曾获过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冠军和英联邦运动会冠军,专攻女子双打和混合打项目。Jwala Gutta的母亲曾也兰来自天津,在1970年代末期,曾也兰跟随自己的祖父曾圣提访问印度,后因爱留在印度。题图为Jwala Gutta。


“中国 ka maal”、“半中国人”和“中国佬”,这些外号我都司空见惯。当我在推特上发表一些有悖于主流意见的看法时,这种称呼会更猛烈地向我袭来。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外号“half Corona”,但我早已学会了无视这些称呼。


我知道,攻击我、给我起外号的人,和在大街上热情邀请我自拍的是同一批人。


作为一名有中国母亲的中印混血儿,成长并不容易。疫情给了人们新的理由,来攻击我和印度东北部长着中国面孔的人。


从印度人的角度出发,我们没有意识到,把某人称作“corona”或“中国病毒”时,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也有大量传染性疾病。在印度,每年有20万人死于肺结核,还有大量的疟疾病例。这两种疾病都具有传染性,而且由于印度的不良卫生标准,疟疾的发病率很高。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印度人在国外被称作“疟疾”或“结核病携带者”会是什么感受?


我妈妈曾也兰从不抱怨适应新文化有多么困难,但对于从小生活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我来说,成长并不容易。每当家庭中出现意见分歧时他们都会说,这不是你的错,这只是中国妈妈灌输给你的东西。


我从小就讨厌别人好奇的目光,人们总是盯着我看。当时我以为是外貌差异,比如我比她们高一点、白一点,面貌上和大家有些不同。但我从来没有往种族主义方向想。我曾经耐心地向嘲笑我的孩子们解释,“我只是脸庞有点圆,所以衬得眼睛比较小。”


到了二十多岁,我开始意识到这些嘲笑背后蕴含的真正意图。这一切让我难以接受,我还看到了同样生活在印度东北部地区的人们所遭受的歧视和暴力,甚至在大城市也会有暴力冲突。


我想让大家知道,东北部人一样是印度人,但是现在大家很难达成共识。我建议,一旦你因为与他人迥异的面貌而受到骚扰,请马上诉诸法律。控诉的人越多,执法者就越难忽视这种骚扰,不能给作乱者勇气。


现在,越来越多人密切关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关注点都聚焦在中国人吃昆虫、野味。但泰国大街上也会售卖各种奇形怪状的昆虫,甚至在日本、印度也有。


我和父母在中国时,从来没有去过野味市场,但我父亲喜欢尝试不同的肉类,这也不算出格。


当我们自己都不喜欢被人质疑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立场去质疑别人的文化和饮食习惯呢?你可以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意见,而不是指责整个文化或整个种族。


在印度,有几个常见的对中国人的误解,例如中国人没有自由、中国人在独裁制度下没有幸福感。然而,我们国家又有多少言论自由呢?——看看那些恶意挑衅和网管们做过的事。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我舅舅和90多岁的外婆在中国生活得很幸福。外婆更喜欢在中国独居,即使我们在印度仆佣成群、生活便利,她也不想搬过来一起住。


我的曾祖父曾到过印度,拜师泰戈尔,并被圣雄甘地命名为“Shantidoot”,以嘉奖他在动乱中传递和平的讯息。


曾祖父曾是新加坡一家中文报纸的主编,他的心愿是将甘地的自传翻译成中文。我妈妈正是因此来印度协助曾祖父。他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瓦尔达(Wardha)去世,葬在卡纳塔克邦马尼帕尔市的Kasturba医院。


我们还应看到中国人的其他长处。2002年,我第一次到广州,我开始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在奥运会奖牌榜上名列前茅。


即使在两小时的午休时间内,你也能看到很多人甚至来不及脱下工作服,就在街边简陋的桌子上打起了乒乓球,他们很重视锻炼身体。在体育馆,下至3岁上至90岁高龄的人都在锻炼,体育馆里总是熙熙攘攘。


我遗传了妈妈的肤色和清淡的饮食习惯,但我不像妈妈那样勤劳。中国人是我认识的最勤奋的人。我妈妈经营一家制药行业的咨询公司,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下午6点。


妈妈到印度以后,不得不适应一个从未完全接受她长相的南印度家庭。在中国时,她热爱美食,但她怀上我后,放弃了很多美食,多了很多忌口。


也有人遗憾我父母为什么没有生育男孩,但他们俩一直相互支持,我为他们为孩子付出的一切感到非常自豪。


出于我的混血身份,我永远不会对印度人或中国人一概而论。我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不以宗教或种姓来定义某个人,这也让我的视野更加广阔。


作为公众人物,你可以质疑我的某局比赛,但决不能质疑我的爱国精神。每当我站在领奖台上,在国歌响起时,在对手们哼唱的歌声中,我比大多数用言语攻击我的人都站得更高。


我深知尊重他人,尊重人性的重要性,而这恰是我们印度人,此刻和疫情战斗所需要的东西。


作者:Jwala Gutta

编辑:陈燕妮

本文原创首发于志象网微信公众号(ID:passagegroup)。

志象网,见证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之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志象网

    总访问量:47161
    全部文章:196
长期关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及国际化进程,提供一手信息及独到视角,英文科技媒体The Passage 大中华区独家合作媒体。志象网微信公众号(ID:passagegroup)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