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6年前言论被扒,遭全网封杀!年轻人最崇拜的节目,要跌落神坛?

2020/3/27 18:00:00


文/金错刀频道 Monster

“养孩子的难度远远大于修核电站”

“门当户对多敷衍,高山流水是真情”

“生活就是个癞蛤蟆!全身都是解不开的大疙瘩”

这些直击灵魂的金句,不是什么专家大师的名言警句,全都来自于国内一档奇葩的综艺节目——奇葩说。

凭着另类的风格,奇葩说在第一季开播就斩获了2.6亿播放量,豆瓣评分9.2,三季累计播放20亿次!那些浮夸的辩手,早已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

不过,奇葩说在爆火之后,也难逃日渐式微的命运。

最近,奇葩说辩手邱晨被曝出分裂国家的言行历史,公然支持非法“占中”言论。

面对质疑,邱晨赶忙出来澄清。

还没洗白,人民日报火速朝邱晨开炮:国家大义面前容不得你巧舌如簧。

结果邱晨秒怂,立马道歉并退出公众视野。

从振振有词到落荒而逃,从能说会道到胡胡说八道,奇葩说怎么变味儿了?

1

野路子走出的神话

奇葩说的爆火离不开它背后的男人——马东。

2014年,刚从央视离职没多久的马东担任着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相声世家出身转战娱乐市场,马东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靠嘴皮子讨喜的机会,他萌生了把辩论赛搬到综艺上的想法。

当年的网络综艺还是一片蓝海,做一档辩论节目无关紧要,但找一群腔调各异的奇葩来,不是硬生生给观众制造生理不适吗?

可马东坚持要放飞自我,把没人敢走的奇葩野路子进行到底。

在辩题制作上,奇葩说甘愿“烂俗”。

北大清华讨论“竞争和合作什么重要”,他们从来没把“人的使命”、“社会发展”、“历史变迁”这种高大上的选项放在眼里。

而是大张旗鼓地讨论“公共场合遇到熊孩子该不该教育”、“领导傻×要不要告诉他”、“相亲要不要AA制”、“闺蜜约我撕小三,我要不要去”……

这些看似老掉牙的梗,却至今无正解,是生活里实实在在的困扰。

辩题一抛出,观众立马被带进生活场景。

这时候,急需方法论指导的他们又往往被奇葩们出其不意的发言惊掉下巴。

有期节目的辩题是“我没有上进心,有错吗”,按照常规的观点,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上进心是人均必备的生存武器,咸鱼和啃老族注定要被鄙视。

可在奇葩说,上进心被打入了18层地狱。

辩手颜如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当人生到达一个瓶颈,上进心其实成了一种煎熬。

此话一出,扎疼了无数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

马东更是来了一波倔强附和:上进心往往来源于兴趣,我不知道我的兴趣是什么的时候,你催我有用吗?

在讨论“混得一般要不要去参加同学会”这个问题上,奇葩们又颠覆认知。

辩手傅首尔语不惊人死不休:

同学会是最有仪式感的炫富环节,对混得一般的人来说就是一个不用花钱的高端饭局,在占便宜这样的小事上不要谈自尊。如果你们班同学有妇产科主任,小学校长,爬你都要爬到同学会上!

在观点上,奇葩们各执一词,天马行空,但他们从没给出过标准答案,这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马东说:我们不想教导别人,也定义不了什么是正向价值观,我们只是想表达年轻观众急切想要表达自己却浑身是嘴都说不出来的东西。

奇葩说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双方辩手的对战引发观众思考,让观众看到事情的A面,还能挖掘B面,而最终的答案,在用户自己心里。

在奇葩说之前,国内内容制作的标配通常是一个70后的头儿,带着一帮80后,去做给90后看的东西。

而奇葩说敢为人先,好笑又深邃,辩题接地气,辩论轻松幽默,价值观正能量。

这条野路子,恰巧是离观众最近的那条路。

2

商业动作,一节不如一节强

在抄袭成风的综艺界,奇葩说首战告捷,获得了流量爆发,不仅迅速成为国内网综标杆,还成了资本的青睐对象。

第一季收官,奇葩说获得了美特斯邦威5000万元的赞助。

身先士卒的马东愈战愈勇,摘掉了爱奇艺的工牌,联合爆火的辩手们自立山头。

2015年,马东创办了米未传媒。

米未的背后,可谓“大腿林立”,先是李开复投了1000万,各路广告商也纷纷抛出橄榄枝,光是赞助费用就高达1亿元。

马东自然没辜负资本的信任,有了第一季的经验,奇葩说已经轻车熟路,第二季收官播放量飙到6.2亿,比第一季足足高了2倍。

2016年,米未传媒又接受了风投机构的1亿元投资,投后估值猛涨到了20亿!

看着马东“财大气粗”,在节目里封神的辩手们也没闲着。

2016年3月,米果传媒正式成立。大股东依旧是马东,小股东是天津疆思教育,副董马薇薇,ceo胡渐彪,coo邱晨,课程总监黄执中。

他们很快推出了线上知识付费的产品——好好说话。

用户每天花一块钱,就能在喜马拉雅FM山听到奇葩说辩手们讲解的职场沟通技巧。

靠着粉丝经济的推动,课程上线当天就狂揽3万用户,收入超500万。成功将影响力转化为了资本。

一个网络综艺,爆发了如此强大的势能,不仅奠定了马东的江湖地位,还带火了一批嘉宾。

眼见第一批爆火的人吃到了螃蟹,很多人把奇葩说当做了一步登天的利器。

来参加辩论的选手五花八门,退休的摇滚歌手、退役的女团成员、半路出家的女主播、落选的练习生……都跃跃欲试。

他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辩论才华,向观众输出有价值的意识形态,而是为了增加曝光,追求走红。

甚至有辩手凭着一句“我会吵架”,加入了导师战队。

劣币驱逐良币,让那些老辩手也无从适应。

只得跟着新晋辩手在类似“吵架应该谁先道歉”的这种低知问题里厮磨,好好的辩论赛变成了跟街坊邻居撕逼的菜市场。

对此,辩手詹青云直言不讳:奇葩说这档以奇葩论英雄的舞台,是他们为数不多能走红的机会。但凡有在别的领域发光放热的机会,他们都不会放弃。

范湉湉凭借奇葩说转战演艺圈,姜思达回归主业开始做主持,艾力坚持梦想做了老师……

商业化的奇葩说,牵制着辩手,也被辩手牵制着。

内容质量出现下滑的原因,还得归结到节目本身。

3

急功近利,IP的慢性毒药

从第一季到现在,奇葩说的豆瓣评分一直在下降,从最初的9.1跌到了7.4,关于节目的吐槽也越来越多:

语言毫无逻辑、观点流于俗套

一点怦然心动的感觉都没了。

有人说,这些辩手变得急功近利了。

为了赢得比赛,选手们开始迎合规则,忽略观众。

曾经“天下最狂”的肖骁,卖起了优雅人设,迈着专业人士的步伐,背着专业的辩论式稿子,给观众灌鸡汤。

傻白甜的大王,开始用提高音量、拍桌子等粗鲁的方式震慑对手。

每场比赛选手都在焦头烂额商量灭掉对手的策略,紧张情绪溢出屏幕,原本有温度的较量、理性的碰撞所剩无几。

一位豆瓣用户说:他们更懂得观众喜欢听什么了,用个性泯灭和趋同去逢迎这个节目,我不喜欢你们杀死自己过去的样子。

为了获得观众好感,这些辩手开始在场下不遗余力地抖机灵。

被无数年轻人崇拜的才女詹青云,反讽此次疫情不是“中国病毒”的言论,被骂上热搜。

辩手邱晨因为发表占中、港独等不当言论被官媒亲自下场痛批。

节目质量下降,辩手急功近利集体翻车,还是奇葩说急于求变,乱了阵脚。

第五季《奇葩说》为了让节目更加刺激,在赛制上强化了“battle、战队、导师”等概念。坚定了“PK赛制”的决心。让“老奇葩”和“新奇葩”分拨站队,以及后续的导师组队PK。

然而看似更加刺激的赛制,给辩手造成了无形的压力,是抹杀辩手原始魅力的直接刽子手。

奇葩说的制片人在解释中难掩焦虑:

以前的奇葩说更像peace的讨论,老奇葩也一直待在舒适圈里,不像第一季来的时候那么野生。大家其实已经困在了辩论比赛的输赢里,那不如就放大这一点。短时间的对抗和淘汰,会把大家真实的状态放大,这是我们期待的。

奇葩说的制片人忽略了一点,在进行产品升级时,可以在任何地方动刀,唯独核心价值锚不能变。

国际IP全产业强者迪士尼,在面对同样困境时,选择在唐老鸭、白雪公主这些经典形象上强化,不断输出新的内容和剧情,给老人物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奇葩说想要口碑回春,继续保持“闹着玩儿”的心态才是正解。

打破舒适圈

要在短板上做突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