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拒绝野味:完善法律法规外,如何增强全民意识?

2020/3/3 23:48:00

最近,央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在播放一则百度公益广告,主题是倡导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一个稚嫩的童声在劝导着人们:“你能拒绝打着美食名义的杀害/你能打破不科学的滋补观念/你能停止因为口腹之欲引起的灾难/你能找到无数个拒绝野味的理由/你在保护它们/也在保护我们/拒绝野味/你一定能做到!”

童声与文案让听者动容。为什么我们要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将成新常态

2003年SARS疫情的病毒被证明来自菊头蝠,有人食用了中间宿主果子狸后被感染,最终酿成全球性疫情,这场疫情影响了26个国家,危及8000多人。17年后,造成更大范围影响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同样与野生动物直接相关,多项研究指出本次疫情的病毒源头同样可能是蝙蝠,而且依然是菊头蝠,依然是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在这两次疫情外,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埃博拉等等传染病均与野生动物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当今新出现的传染病中,60%都是人畜共患。一次次重蹈覆辙导致悲剧重演,人类真的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彻底反思。

图片1.png

钟南山院士在最近一次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接近80%的疫情源头都是野生生物,广东人喜欢吃的猫科类动物,经常携带病毒,传到人身上,人就会患病。果子狸已明确是SARS很重要的宿主。市场上很多野生动物都带有冠状病毒,它们本身不会发病,但吃它们,就会出大问题,“吃野生动物本来是人类的陋习”。

图片2.png

被称为“病毒猎手”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畜共患病和新发传染病联合诊断中心主任、著名传染病学专家维尔特·李普金来到武汉了解疫情后,提出两点建议的第一点,就是请“一定要永久关闭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并且对野生动物、家畜、屠宰行业进行有效监管。如果不关闭野生动物交易,10年后,可能会有新的疾病爆发。”

进入21世纪后的短短20年,世界上已经发生了SARS、MERS和新冠病毒三次冠状病毒疫情,人类不能再麻木了。然而,有人却不这样看,针对这条新闻,有网友如此评论:“人家有钱想吃什么,你们管不着吧。”一些野味爱好者则是嘴上不说什么、身体倒是很诚实,疫情后会因滋补药用、新鲜刺激、炫耀猎奇等等原因继续我行我素,因为人都会存在侥幸心理。诚然,吃一次野生动物就遇到类似于SARS病毒的概率相当小,然而一旦出现,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是灾难性的。

正是因为此,国家政府从法律法规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2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做出回应表示已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2月3日,十部委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严查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多部门,以及各地都出台了系统措施,重拳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等行为。

图片3.png

食用野生动物即将迎来最严法律监管,且一定是常态。不过,就像钟南山院士所说:“禁止令很有必要,但现在的市场现状基本是禁而不止。”禁而不止的关键原因在于消费理念、饮食文化与生活习惯,就像钟南山院士所说“吃野生动物本来是人类的陋习”,要改变陋习,与法律法规配套的还有全民意识的增强。

法律法规外全新意识有待增强

2015年7月,河南新乡一大学生小闫暑假期间和朋友在老家掏了16只鸟,并将其中部分卖掉,然而这些鸟却是燕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闫日前被新乡辉县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其朋友也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针对这样的判罚,很多人都替小闫喊冤,认为判罚过重,甚至认为他们这样的行为没什么大事。

图片4.png

前些年类似于这样的引发公众讨论的野生动物相关案件还有很多,现在回头来看,这样的判罚对人们有很强的法制教育意义,避免“法盲违法”。因此,接下来在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与滥食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过程中,相关的普法教育要跟上才行。

然而,吃野味想要全部靠法律法规来禁止是不现实的,野味的范围本身就很广泛,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实用的野生动物有限,来自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团队的梳理发现,现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只规定了三类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三有”动物(有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动物),其中,省级重点和“三有”动物合称“非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剩下的“三无”动物,即没在任何保护名录里的物种,却不受该法限制。而且法律的完善往往都是滞后于社会需要的,是人们在社会行为的红线,却不是底线。

图片5.png

吃野生动物可能违法,却不一定都违法,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是一种陋习。社会陋习是指有悖社会公德、贻害社会的不良习惯,它使社会公众利益受到损害,也会给沾染不良习惯的本人及其家庭造成损害。社会陋习是一个民族文明评估的量度,属于社会公德的层面。

革除陋习更重要的是要让全社会在认知层面达成共识。封建社会有女人缠足、指腹为婚等等陋习,这些陋习的消除不是法律法规而是人们观念的改变,社会陋习的革除,离不开全民意识的教育。就食用野味而言,很多人我行我素的观点是不知道其危害性,或者迷信其所谓药用滋补价值,说到底是认知不足。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媒体和入口级互联网平台的宣传就会十分重要。

互联网平台可发挥重要作用

权威媒体在引导社会正能量上有很大作用。1月22日,人民日报发声呼吁“为了你我的健康,#支持禁绝野味市场#!”。2月13日,新华社发布文章《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是时候永久关闭了》开篇就点出:一个社会和民族,越是远离野味,文明程度也越高。3月2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播放百度公益广告倡导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像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以及“病毒猎手”等权威专家的关于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呼声,也通过权威媒体被公众所知。

图片6.png

如今用户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与知识,正是因为此,互联网平台在改变用户认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首选平台,基于此,百度发起的拒绝野味大型公共卫生公益行动就显得极具价值。

早在2020年1月31日,百度就正式发布《百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拒绝野味篇》,报告用数据揭秘疫情爆发背后“野味”的暗流涌动和人们的观念转变。基于对用户行为的判断,百度启动了拒绝野味大型公共卫生公益行动。

百度不只是制作了公益视频在央视黄金时段播放,同时,产品端包括百度APP、百度地图、百度输入法、百度百科等产品都在结合用户使用场景,上线了“拒绝野味“的相关功能和服务,传递正向信息、做好野生动物知识科普,帮助公众改变观点,拒绝野味。

图片7.png

百度公益项目都不会只在灾难发生时期或者热点发酵时期运营,而是会重视公益项目的可持续、连续性和长期性,就像此前在地震发生后推出的“寻人项目”,很多公司在地震结束后下线了寻人页面,只有百度等少数公司坚持做到今天。在将“拒绝野味”公益行动作为持续项目外,在百度总规模3亿的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支持下,相信百度也会将公共卫生公益科普作为长期事业,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缺失的问题。

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陋习,食用野味外,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不遮掩口鼻缺乏“咳嗽社交礼仪”,懒得洗手等等都是随处可见的陋习,且均与疫情防治以及公共卫生健康有直接关系,这些陋习很难通过法律法规来革除,互联网平台在传播公益科普知识,改变人们的观念,革除社会的陋习上,任重道远,如果在百度外,更多互联网平台能够加入进来做类似的事情,将会十分有益。

欢迎添加 luochaozhuli (备注:进群)分享交流。

关注罗超频道(luochaotmt),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罗超

    总访问量:5475004
    全部文章:1763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公众账号:SuperSofter(每天整理业界资讯,结合自己点评,十分钟热度深度兼顾) 博客:www.ikeji123.com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