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傅盛发内部信,猎豹的“责任”不止于疫情

2020/2/10 10:40:00

哪怕17年后,新冠病毒对于人类而言仍是一个可怕的敌人,没有特效药、人传人,甚至于1月20日之后,全国范围内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少出门、不聚会,减少病毒传播。

面对新型肺炎,全国各地和各个领域都在竭尽全力。

1月27日,正月初三,接诊压力巨大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迎来两位新“同事”。

它们是由猎户星空捐赠的两台智能机器人,其中一台智能服务机器人可实现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

猎户星空医疗服务机器人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服务

另一台智能递送机器人由自主导航模块及运输箱体组成,可根据医院需求分别执行递送化验单、药物等工作,用机器人代替医护过程中简单但耗力的重复性工作,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智能机器人我们已经屡见不鲜,无论是景区、酒店亦或是机场,都能看到智能机器人的身影。但过去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概念,即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在这次突然爆发的疫情中。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两台智能机器人,其意义在于避免医护人员与病患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正因如此,四天后的1月31日猎户星空将第二批智能递送机器人交付给还未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希望在疫区的最中心为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猎户星空医疗服务机器人交付武汉火神山医院,图为物流公司及医院工作人员

这次疫情中,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援武汉,支援整个疫情防控。

战"疫":全力保存有生力量

什么是有生力量?原指军队中的兵员和马匹,亦泛指有战斗力的部队;指充满活力的力量。在这次疫情里,医务人员就是最重要的有生力量。

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才能确保新型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所以,确保医用物资的持续不间断供给,是疫情爆发最初首先要保障的事情。

随着物资缺口越来越小,医护人员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防护之后,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减小医护人员的被感染几率?

理论上来说,由于每一次“面对面”接触都增加了被传染的可能性,人们需要尽可能压缩社会活动,但终归需要直面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因此无人配送服务浮出水面。

2月6日,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上,一台无人配送车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沿着道路一路前行,灵巧地躲避着车辆和行人,顺利将医疗物资送进医院。

这是京东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在武汉完成的首单配送,它的目的地武汉第九医院,是武汉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定点医院,是本次疫情核心区域的核心。

而在火神山医院交付当日(2月2日),由湖北中百仓储和阿里巴巴旗下淘鲜达团队合力搭建的无人超市也被赋予新的使命。

与此同时,智能快递柜成为多家快递公司投递的首要选择,骑手“无接触配送”也正在成为末端配送的标配。

以上是在医院之外的刚需场景,更严峻的问题在医院之内。

疫情爆发后,最先爆出的是武汉协和14名医务人员被感染,随后在全国各地相继爆出有医务人员感染,而过程无一不是在收治肺炎病患期间。医务人员与病患无可避免要进行密切接触,在未做好有效防护的情况下,感染几率大大增加。

在众多抗击疫情的力量中,一线医护人员无疑是这场战役的先锋英雄。严峻的形势让他们处于繁重劳动与危险之中。他们不仅从事着超负荷的工作,更是由于长时间的职业暴露面临着被感染的高风险。

更严重的情况是,疫情之下医院的人群密集程度又远超以往,这无疑也增加了病毒的防治难度。以今天的科技水平,能否借由机器完成一部分人力工作呢?

答案是可以的。不久前,外媒报道美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就全程由机器人完成,这对医务人员来说无疑是最大幅度的保护。

因疫情不同,我们当下面临的特殊情况就要特殊对待,但机器人代替人工不失为一个减小“接触面”的最佳方案。

工信部2月4日发布倡议,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用作为优先工作。

工信部还指出,人工智能目前存在的优势明显。通过充分挖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以及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能够帮助疫病智能诊治,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提高管控工作效率。

科技打响疫情攻坚战

从无人配送到智能服务,核心在于降低感染几率和缩减人员损失,最大程度上保留有生力量,增加疫情防治工作效率和胜利基本盘。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新冠疫情与17年前的SARS已表现出太多的不同。

一是患者数量更多。截止2月9日15:08 的全国数据统计显示,确诊人数已经达到37253人,其中广东1120、浙江1075、河南1033紧随湖北之后,远超当年的SARS。

二是隐匿性可能更强。一方面,新冠病毒毒力低于SARS,存在症状轻微、自愈患者并没有前往医院确诊;但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曾公布,新冠病毒肺炎存在潜伏期传染的能力。

所以,尽管新冠病毒3-7天的潜伏期,与SARS的平均4.5天处于同一水平,但前者更高的隐匿性与更大的患者基数,已经使得防控难度进一步提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包含三大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当年SARS防控工作便是利用潜伏期短,狠抓隔离实现了疫情的控制。

不过,庆幸的是相比17年前,今天科技的发展能够从更多方面协助防控疫情,甚至在“保护易感人群”的隔离工作上,实现机器人代替人工。

比如,猎户星空目前正在根据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需求,加紧开发适合医院救治需求的定制机器人,以更加适应当前抗击疫情的具体情况。并且,猎户星空还能提供提供视觉、语音、导航、大数据支持,对诊疗情况实时视察、上报、统计和诊疗信息数据化,帮助医护人员更快做出医疗决策。

从目前来看,疫情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这就意味着不仅湖北地区会面临人力资源紧张,全国其他地区也会加剧。特别是基层医院,原本就人手不足的情况将更加严峻。

而据了解,在一些基层医院,猎户星空可以快速部署机器人,实现基层医院的发热问诊、导诊及初步诊疗,以及防控知识宣导,使群众可便捷地获得有效、统一的社区医疗服务,减少对基层医疗人力资源的依赖。

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场景,猎户星空的机器人能针对疫情进行定向部署。如在广州白云机场,百台智能服务机器人已经开始工作,包括智能防疫宣传、发热自查咨询等,有效缓解了机场工作人员在疫情宣传、咨询和服务上的压力。

除此以外,疫情发生以来,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一直高度关注防疫进展,并希望通过自身能力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1月24日,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就紧急协调了几十人的产品和技术团队,根据医院和医疗机构需求,迅速完成机器人“医疗系统疫情防控方案”的制订,对机器人产品进行升级与研发测试,针对具体的医院场景提供定制化功能。

近期,猎户星空还正在推出大人流下体温检测机器人,为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小区、办公楼宇、医院实现无接触式的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任何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永远是有生力量的多少。这与科技发展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用科技代替人工,不仅能实现效率的极大提升,也能避免有生力量的损耗。

猎豹移动CEO傅盛此前在内部信中也提及了类似观点,让硬核产品和服务,在未来社会公共事件、突发危机中迅速发挥作用,用有用、好用的“工具”快速解决问题。这让我想起不久前李彦宏的观点,疫情之后技术价值将被重新审视。

正如傅盛所言,“希望未来能将更多AI技术、机器人、大数据服务投入到公共服务、家庭服务中去,让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智能化、数据化升级帮助更多人,成为生活中可靠的基础设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