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百度知道创变之道:坚守价值供给,拥抱年轻用户

2019/12/26 19:54:00

  热点纷呈的2019年就要过去了,谁能回答2019?

  日前,百度知道上线了一个“请回答2019”的活动,邀请广大网友互动提问、回答,参与活动。在流量红利几乎见顶的当下,活动一经推出即吸引了7万用户前来回答,两周间累积点击量超过1800万。

  为什么?

  实际上,“请回答2019”活动早已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年终活动,它从某种程度上是当今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映射,也是生活冷暖和世间万千的反映。十万余条回答量下,是无法被忽视的十万余种人生和境遇。

  “请回答2019”的内容就和百度知道过往的内容一样,朴实、简单、纯粹,在纷繁变化的互联网世界,从PC时代穿行到移动端,让这个全球最大的互动问答平台历经14载而生机依旧。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以百度知道为代表的百度知识垂类,正秉持价值创造的理念,将知识经济理念进阶到知识经济体系,以开放的心态让行业共享发展红利,推动进步。

  知道问答变迁: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走心”

  2019年你做过最酷的一件事情是什么(王一博提问)、当今中国有哪些方面可以让西方刮目相看(胡锡进提问)、怎么让孩子爱上阅读(张泉灵提问)、你家的猫有什么潜能(马未都提问)....

  这些来自“请回答2019”的话题,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熟悉感,仿佛让我回到十几年前。作为互联网的原著民和百度知道最早一批老用户,经历了最早的去网吧占机争分夺秒的提问回答,到今天随时随地拿手机刷问题。拇指触动屏幕间,输入一个个跳动的字符,我深刻感受到百度知道的变迁之大。

  从2005年到今天,百度知道已经走过了14年。14年间,百度知道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而发展,不断的升级迭代。

  严格来说,百度并不是知识问答或者问答社区的开创者。早在1999年前后,BBS和地方门户网站出现,就已经有网民通过论坛或者聊天室的形式互动往来,交流各种生活问题。这些平台虽然技术上无法与今天的平台相比,但交流环境既不乌烟瘴气,更没有商业气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纯粹的互助、社交氛围,让人无比留恋。

  百度知道出现后,最大的意义在于在线问答这种形式,由碎片化、精英化的模式变成了体系化、普惠化的社区,门槛进一步降低。但同时又保留了那份社交问答的本真,任何人都可以平等的交流、互动、问答。

  百度知道及后来的知乎、得到,进一步催化了行业的发展。从2005年到现在,问答形式不断多元化发展,经历了从PC桌面到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诸多阶段;呈现互动形式也不断变化,早期主要在站内互动,现在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进一步丰富了互动场景;奖励形式也不断升级,当百度知道还在坚持价值提供的时候,有些直播答题APP,直接通过撒币的方式吸引用户,过把瘾很快就死。

  很多人会拿百度和知乎做对比,事实上二者没有多少可比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问“给我推荐一台5000元左右的电脑”,我大概率不会去知乎提问,会担心被“精英”俯视调侃。但在百度知道,真的会有一堆热心网友来回答,推荐适宜的产品。

  下面这个问题就是10年前(2009年)一位网友提出的,当时我的回答(十年前我在百度知道就是这个头像,现在依旧)被选为了最佳回答。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回答了大量互联网、计算机相关的问题。在今天,打开百度知道,这种“小白”的问答依旧比比皆是,一问一答之间,尽显质朴和真诚。

  这几年百度知道一直在变化,但变化更多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走心”和“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的初心。这种“变与不变”让百度知道以及百度知识体系能够服务至今,并且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行业合作伙伴的认可。

  透视2019:多元文化盛行,用户成为平台“参与者”

  这几年,因为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出现,90后甚至00后开始登上消费时代的舞台中央,各种时代的亚文化盛行,《乐队的夏天》火爆百度沸点、广大网友成二次元B站的狂热拥趸。这个群体他们不care所谓的品牌名人,更愿意遵循内心的想法来选择产品。

  换句话说,他们更想“把控和参与”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我的很多读者不知道,其实我是百度知道最早的管理员。早在十年前,百度知道就提出了“用户参与管理”的理念,邀请了外部网友参与知道相关板块的管理。

  百度知道能经历PC到移动,经历各大互动知识问答平台轮番挑战而依旧矗立不倒,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迅速地拥抱自我消费意识觉醒的用户,通过平台和机制的构建,始终把“用户从参与者变成共建者”。比如这次“请回答2019”的活动,表面上是百度知道的活动,其实是百度和用户一起发起、一起推进、一起参与的一场全民活动。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下百度知道的分类管理员。百度知道管理员是由从热心用户中选拔出来的核心成员组成的官方管理团队。在贡献思考和回答之外,他们更愿意以实际的行动支持百度知道,为百度知道平台的清洁、有序、健康发展奉献自己。

  听起来有点傻是吗?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大家这么热爱百度知道?为什么大家愿意义务参与百度知道的工作?百度知道在共建的氛围下带来了什么?

  这些问题10年前我们就回答了。当时百度知道做了个电子杂志,内容以对百度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baiduer们访谈为主。我参与了几期访谈,在《专访百度知道活动组长:分享百度知道优势在哪》等文章中聊了很多。

  通过参与和共建,让一个平台更健康、更好地发展,这就是很多人热爱百度知道、并愿意参与其中的初心。

  相比之下,今天逐利的资本疯狂涌入,部分平台为了追求短期收益,通过红包补助等方式短期内吸引了薅羊毛的用户,这些用户成为了参与者,也就把知识当成了金钱交易。当然,我坚信这种畸形的问答模式,不可能成为主流。

  与此同时,另一些平台为了“可控性”,不断强化自我管理机制,虽然也引入了一些社交化的理念,但本质上来说还是平台自身主导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量变产生质变,质变带来体系构建。百度知道其实是整个百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现在百度知识体系正在携手合作伙伴,构建一个开放的闭环体系。

  普惠理念夯实知识垂类 价值出发构建知识生态

  “百度知道回归初心、以价值提供为出发点”的理念正是百度构建知识垂类体系一贯遵守的准则。而“请回答2019”活动火爆的背后,从某个层面来说也是百度夯实知识垂类优势的一个缩影。

  前几天百度在北京召开了2019百度知识峰会,使得“知识经济”“知识体系”的话题再受热议。事实上,当我2000年入行互联网的时候,知识经济非常火爆,彼时科技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很多知识英雄。不过中间经历过一次波及面非常广的互联网泡沫,此后多年知识经济遇到了问题。直到近几年,知识经济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又一次被广泛提及。

  互联网科技企业做知识经济的很多,但只有百度把知识经济做成了知识经济体系,并构建了一个繁荣开放的知识生态。百度旗下的各知识板块的业务,都在各自领域树立了领先优势。

  那么,百度知识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以下三个层面:

  ①百度知识用产品矩阵,形成服务体系。百度知识体系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囊括了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百度百科等板块,这些垂类产品每天的用户超过2.3亿,累计生产的内容超过10亿条。这些产品既可以独立发展,又可以协作满足用户需求,比如用户通过百度知道回答问题时,可以联动百度百科的内容。

  ②秉承普惠的理念。正所谓“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百度知识体系中的任何一个产品,都是大众化、平民化的,它向所有网民开放,赋能全行业所有的个体和机构。让知识平等、高效的流转,这个价值是无法用商业回报来衡量的。

  ③打造“开放的闭环”。百度知识体系构建了一个个闭环体系,但这些闭环又都是流动的,各方都可以参与,共享百度发展带来的价值,我把这种模式称之为“开放的闭环”。比如2019百度知识峰会当天来参会的万顺叫车,和百度知识体系中的文库等产品进行合作,缩短了用户获取网约车行业专业知识内容的路径,更便捷地获取更多专业知识。

  这些流动的知识内容不仅直接响应用户的需求,还会流动到百度的移动生态,在更广的维度满足更多用户,最终使得知识生态的价值进一步扩大。

  写在最后:百度“请回答2019”中一个个鲜活的回答,不仅仅是为提问者,更为大众用户。百度知道构建的这种参与互动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赋能了广大网友的自我认同,激发了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

  纵观互联网产业发展史,价值提供永远是驱动变革的核心要素。前段时间百度知识峰会上公布了百度知道的一组数据,“1.8亿用户参与和5.5亿有效问答量”,为什么能积累这么多数据?

  我想是因为百度秉承价值提供的理念,愿意拥抱广大网友,一起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不管产业大局如何变化,只要价值提供的初心不变,就能一直和用户共行,探索未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